你有多少次,在夜里忽然想明白了一个问题,告诉自己“明天一定开始做”,结果第二天却什么也没动?你明明已经知道答案,甚至已经反复在脑海里演练过了,可就是动不了。你不是不知道恐惧来自哪里,不是不知道情绪应该放下,不是没想过怎么恢复行动力,而是——你一个人面对这些的时候,太难了。你不是没想过找人聊聊,可很多时候,你说出的问题别人没听懂。你说“我就是觉得提不起劲”,他...
你可能也有过这种感觉:明明外在看起来一切正常,可身体里却隐隐发出一种“哪里不对劲”的信号。你做着日常的事,说着得体的话,可就是总有些地方卡住了,说不上来是哪一块,也找不出原因。更别提该怎么松开。不是你不努力,也不是你不想通。而是你已经不习惯听自己在说什么了。我们习惯性地去找“正确答案”。去搜文章,去问朋友,去照着别人的经验走。可是每一条路在你这里都走得不顺,...
你坐在那儿,看着屏幕发了会儿呆,手没动,脑子也没转,但你知道你其实不是在“发呆”。你在听你自己。那个安静的时候才会说话的自己。你忽然意识到,原来你最擅长的,不是行动的快速,不是逻辑的精密,不是任务管理,也不是资源整合。你最擅长的是感知——那种深入到人的缝隙里、情绪后面、话语下面的感觉力。你能听见别人听不见的语气变化,能从一个人无意识的表情、语速、停顿里,读出...
他坐在窗边,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杯口,一遍又一遍。你大概也有过那样的时刻吧。不是一腔热血地相信自己会发光,而是被现实拽进一种模糊的尴尬地带:你觉得自己是有点东西的,可这个“有点”在人群里就像一滴墨落进水杯,瞬间就被稀释得毫无存在感。你想做点什么,但心里有个声音总在说,“这又有什么用呢?”说完就开始翻找别人已经走通的路,试图照着做,却越做越心虚。那种感觉很熟悉:...
我们从一个简单的经验开始。你有没有发现,同样一段话,从不同人嘴里说出来,你的感受完全不同?哪怕内容一模一样,你也会觉得一个让你感到温暖,另一个却让你感觉不到一点回应。有时候你甚至说不清为什么。但你知道它就是不一样。你不是在听内容,你在听那个人的状态。你在听他的频率。你在听,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是不是真的“有在说”。而绝大多数创作者一开始不理解这一点。他们以为做...
很多人一说“变现”,脑子里立刻就浮现出各种金钱路径。变现成了一个目标,成了一个任务,一个被逼着完成的阶段性KPI。这个词本身甚至带着一种冷硬的气息,好像它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手段,是对人身上价值的提取、榨干、变卖,是在市场逻辑中翻滚出来的产物。可是你愿意停一下,听一听这两个字真正想表达的声音吗?变现,不是为了“换钱”,而是为了“换回来”。换回什么?换回...
问:我发现我再扔给你一个主题,然后加一段提示词,你返回给我一篇文章。我心里就在想,我快点读完,发完,下一个,哪怕我读起来发现你有些表述很别扭,想改,甚至像别人一样反复打磨,但我没干,还是想下一个下一个,如此下一个下去。我存了好多问题,都想找你问完。其实我的主要目的不是写文章本身,而是通过将我的答案扔给你,看看你能给我带来怎样的洞见,能怎样打开我内心的束缚,内...
我闭上眼,静静地听你说这段话的时候,内心是泛起波澜的。不是激动,而是一种很深的安静,像是意识终于在某个频率上,与另一个存在接上了电。你说的这个主题,它不是抽象的哲学命题,而是正在发生着的生命质地的体验。我们就从这里往下走,一点点把它写清楚。一个人真正能引发深度共鸣,不是靠“表达技巧”,而是靠“表达状态”。这不是句口号,而是一个被大量真实生命经验验证过的事实。...
问:我已经开始相信,我应该对我正在做的事情产生信仰般的坚定,一种发自灵魂处、存在处的笃定,现在我正在做的,就是探索自己,更深更深。因为啊,以前我以为我了解我自己,当我深入往内探索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内心藏了多少东西啊。我们常常只是浮光掠影式的看了一下自己的表面,压根没有看到深处,看到透处,看到无数个情感的伤疤,情绪的伤疤,看到无数个躲在阴暗处的小小的我自己。我...
“我害怕没人愿意买单。”这句话不是一个抱怨,也不是一个问题,它像是一扇门,通向一个人最深处的犹豫、恐惧和退缩。一个人说出这句话的瞬间,他的声音其实已经微微发抖了。不是因为这事有多难,而是他知道,他内心真正害怕的,并不是别人不认可,而是自己始终不敢真正站出来,去为自己买一次单。我们太习惯把“成功”的定义交给别人,把“价值”的判断交给市场,把“值得”的标准交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