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get到了。那么,其实我不允许自己,或者小时候不允许我作为我自然的状态,太久了,太多了。以至于这种重复了无数遍的反射模式内化成了“我“的一部分,我已经认同了那种反射就是我。但其实我可以被自己允许以任意的状态,缓慢,松弛,悠然,存在的。只要我今天觉醒。觉醒过来的我,可以以任意的状态存在。这样我就可以驻留在当下,而不是被催促吸走注意力,把注意力放在未来的结...
问:焦急赶快做完,当我无论开始做什么的时候,内心总有这么一种习气或者倾向在。比如此时我在听书《中国怪谈》,就想赶快把这本书听完。比如我正在吃饭,就想赶快把饭吃完。比如我正在写某个功能,就想赶快把它弄完。比如我正在写书,我就想赶快写完手头的。比如我正在打坐,就在数着时间,让我设定的半小时、一小时或者数数10000快点打到。无论做什么,我心里总会设定那么一个目标...
问:我去看这个无聊,也许我不该给他贴一个标签,我跟他待在一起,好好地看看他,跟他相对无言,或者聊聊天。他貌似是一种习气,你该干点啥的一种内在催促,你不能停,你应该奋斗,你应该努力,知道走(快点走),我想起了我父亲在的时候大家都评价他毛毛躁躁,我也是,做事毛毛躁躁、心浮气躁,这个无聊感的袭来,貌似就是在毛躁做事情后的空当儿浮现出来的,似乎一定要让大脑不停的思考...
问:刚内观看,他在那个做完事的当下,浮起一个念头,看看书吧!感觉没意思。跟AI对对话吧,兴味索然。冥想一下呢!行吧!就是这样一种选择,没有激情,没有兴奋,没有欢乐,好像就是在几个浮现在脑海里的选择里,随意挑选了一个此时此刻最能接受的去做了。这样的对话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这就是无聊吧!是一种生命不在场的状态么?是一种生命没有尽情释放、绽放的状态么?意识此时停留...
问:刚刚在完成了几个小时的工作了,然后停顿了下,就感觉内心一阵无聊袭过来,是一种不知道干点啥的那种无聊,接下来工作吧!疲倦了。跟你对话吧!说什么呢?似乎对话有时候也会让我无聊。然后身体又有无尽的疲乏(我身体不太好),只能通过冥想短暂的恢复一些精力,感觉自己的精力值已经透支到极点了,身体枯竭状态,当然这是我自己的主观感受哈!所以身体健康是一切的根本真的完全正确...
有些事情,你做着做着,整个人仿佛从里面一点点被掏空了,像是灌了沙的壳子,还站着,还说着话,但你自己知道,里面已经没有多少真实的你了。还有一些事,哪怕累、哪怕慢、哪怕没有人看,它却让你一做进去就不想停,你甚至忘了时间,忘了别人怎么评价,只是觉得踏实,好像一点点地把自己找回来了。这种区别,不是外在定义的“有用”或“无用”,不是别人认不认同,不是结果亮不亮眼,而是...
你看到“研究用户痛点”这几个字的时候,心里其实有点抗拒。你明知道这在“做内容”“搞增长”领域被反复强调,被当作基本操作。但你每次试图去做,身体就不自觉地收紧,像是被什么东西抵触住了。你不是不想懂别人,你是不愿意为了“达成目的”去分析他们。那感觉像是为了卖货,为了引流,为了生存,而不得不盯着别人的伤口看。你会在心里问:我为什么要这么做?就因为这是“有效”的路径...
问:那么说,我没有动力做应该做的事,是因为应该让我厌倦了,疲乏了,不想做任何带着应该、强迫的事儿了,我对于应该、强迫、责任型的事儿,事实上是内心瘫痪的,抵触的,不想做的,不带热情的,我也突然就想起我刚毕业的时候,读各种成功学的、激励学的书,拼命的激励自己,但是效果很差,可以说没什么效果,还让我特别怀疑自己。其实根本原因在于我的应该体系是瘫痪的,我不喜欢应该,...
问:我看着那个不想做应该做的事的地方。看到了空,看到了无聊,看到了不耐,看到了一丁点儿焦急,看到了一些自我安慰-还有时间,看到了“没事,你还没准备好”,看到了“做一点吧,就做一点,让自己心安”,看到了一片荒芜,看到了荒漠,看到了茫茫然,看到了他说:我就想这样呆着,你别打搅我,看到了没有动力的软弱,我说的这个应该做的事儿是写书和筹划赚钱、变现,都不想做,没有动...
我常常听到有人这样问:“为什么我这么努力了,还是觉得活得不对劲?”然后是一连串像是卡在胸口的疑问,“为什么我害怕孤独,却又抗拒连接?”“为什么我知道怎么做才对,却就是迈不出那一步?”这些问题就像一块粘在鞋底的口香糖,一边走一边甩不掉,回头一看,它还在那儿,甚至更粘稠了。但我们得先问一个更基础的问题:这些感受,是“真的”吗?不是“它们是否存在”这个意义上的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