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极高阅读量,是对抗庸常生活最本质的反抗方式。我一直记得马斯克在清华回答那个问题时的神情,不快也不炫耀,就像是理所当然地说:“大量阅读,自学极快。”他说这话的方式让我明白,这不是某种装饰用的标语,而是一种人类之间已经悄悄分层的标记——不是每个人都看得出来,但一旦意识到这条界线,就很难再装作不知道了。小时候我也觉得,读书就像在积攒一些没用的东西,那时候眼前的...
真正走出底层的人,往往都在看不见的地方做出过常人无法承受的决定。那种决定不是“我要拼一把”的热血冲动,而是已经预知可能会失败,甚至可能彻底崩盘,但还是咬着牙往前走。他们并不是相信“努力就一定会成功”,相反,他们可能早就明白,努力只是一个最基本的前提,真正能决定命运走向的,是你有没有在关键时刻拍板的魄力——一种敢于承担后果的决心。读《平凡的世界》的时候,有一段...
一个女人最强大的能力,是无论人生怎样,都能一次次从头来过。黄亦玫在剧里做的那些选择,看起来好像带着一股冲动,其实背后是她早就有了对生活底色的信心。她知道自己能扛,也知道自己愿意尝试。这种人,不是活得没有代价,而是活得没有恐惧。她从不纠结一条路是不是走到头,而是会问自己,这条路还值得走多久。如果不值得了,那就放下。不是因为失望,而是因为她已经成长到了下一阶段,...
读书若只是翻页,那不如关灯睡觉。我这些年慢慢发现,读书这事儿,关键不是读多少页、记多少话、写多少标注,而是你读的时候脑子是不是开着的。以前我总觉得“多读点总没坏处”,结果硬啃了很多书,结结实实地困了一堆次。读完什么也记不住。那时候我不太明白,是不是自己太笨了,别人都说那几本书有多有多厉害,我却像是在看一堆结构图纸,干巴巴的,甚至有点吓人。直到有一次,有人问我...
真正重要的,不是成为一个好女人,而是成为真正的自己。一个人如果没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和物质保障,她的才华就很可能永远被搁置在那里,像一口未曾开启的井,深却枯竭。不是因为她不够聪明,不够敏锐,不够勤奋,而是因为她每天的生活都被消耗在应付周围的噪声中,连最起码的沉静都得不到。她想写点什么,脑子刚有一点念头,孩子哭了,饭烧糊了,丈夫喊她找袜子。时间永远不够用,而思绪也...
有段时间我特别焦虑,像是陷进一种无解的生活节奏里,不停努力,不停调整,但始终觉得和某种真实的自己失了联系。不是因为失败,不是因为缺乏动力,只是觉得,好像我走的方向不是我自己选的,是被世界推着往前挪的。有一天半夜醒来,看着天花板上的光影,忽然有个念头冒出来:我到底是谁?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也是那时候,重新翻起《悉达多》。以前看它,是带着学生气的好奇心,现在读,...
親愛的朋友:① 真正能帶你穿越人生至暗時刻的,不是命運的饋贈,而是你自己點燃的一盞燈。當我讀完《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內心一處幽微之地被觸動了。塔拉的經歷不僅是一段從荒原走向文明的旅程,更像是一個人如何一點點從黑夜中摸索出自己的軌跡,找到自己、成為自己。她從來沒有依賴任何一個外在的「貴人」,她所靠的,是那份從廢墟中長出來的意志,是那個即使在絕望中也不放棄為自...
親愛的朋友:①性子軟的人,之所以需要讀歷史,是因為歷史是一面鏡子,不為誰說情,只為真相發聲。在歷史的長河裡,沒有誰因為柔弱得到了庇護,也沒有哪個名字,靠著妥協被記住。那些名垂千古的身影,他們或許沉默、或許從容、或許狠絕,但從未軟弱。讀《明朝那些事兒》,我讀到的不是王侯將相的風光,而是一個個「不肯低頭」的靈魂,在無數選擇裡,直面恐懼、不懼代價,走向了自己的命運...
親愛的朋友:① 我這一生,總在反覆追問:什麼才是真正的成長?不是眼花撩亂的履歷,不是快速堆疊的知識點,而是一種穿透時代與自我的穩定力量。某日夜讀查理·芒格的一段話,他說:「我一輩子只做兩件事:一是發現什麼是有效的,然後堅持去做;二是發現什麼是無效的,然後堅決避免。」這句話像落在心頭的一塊石子,在水面激起長長的波紋。人生不也正如此?我們奔波於萬象之中,真正重要...
親愛的朋友:① 人生之道,不在多學,而在深省;不在奔忙,而在清明。回望查理·芒格所言的「一生最有用的八個道理」,猶如坐在松風之下聽他緩緩言語,每句話都像石子投湖,看似平靜,實則泛起層層漣漪。這並非什麼奇技淫巧,而是他用一生踐行得出的老實話。它們看似簡單,卻因少有人真正做到而顯得稀有。正如陽明先生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不能以行承知,那知識也不過是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