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查理·芒格:对我一生最有用的8个道理
2025-07-23

親愛的朋友:

人生之道,不在多學,而在深省;不在奔忙,而在清明。

回望查理·芒格所言的「一生最有用的八個道理」,猶如坐在松風之下聽他緩緩言語,每句話都像石子投湖,看似平靜,實則泛起層層漣漪。這並非什麼奇技淫巧,而是他用一生踐行得出的老實話。它們看似簡單,卻因少有人真正做到而顯得稀有。正如陽明先生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不能以行承知,那知識也不過是塵埃裡的明珠。

常識,是最稀缺的智慧。

芒格反覆強調「常識」,而他口中的常識,並不是人人知道的那種膚淺判斷,而是經過推敲與實踐的厚重認知。他舉那家雇滿精英的投資公司為例,這些人明明智商過人,卻犯了最基本的邏輯錯誤:將每個人的「最佳點子」堆疊成一個「最優組合」,卻忘了系統風險與資訊重複。這恰如莊子所說:「井蛙不可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常識若失了邊界感,反而成為認知的牢籠。

機會稀少,但足夠豐盈;重點不在多,而在準。

芒格不斷告誡我們:一生之中,真正改變命運的機會,不過數次。抓住一兩次,已可富足一生。他提到太姥爺一生只做了幾筆大手筆投資,便成為小鎮首富。這種節奏與我心深契。人生不是連環賭局,而是如守夜人般,靜靜等待一盞真正的燈。老子所說的「大成若缺」「大巧若拙」,不正是這種慢與穩的智慧嗎?

投資與人生,皆如釣魚,必須在有魚的地方撒網。

芒格借釣魚為喻,說明選擇之重要。他說:「第一條規則是在有魚的地方釣魚。第二條,是記住第一條。」這一句,既是投資原則,更是人生方向。我們太多時候,熱衷於在熱鬧中擠破頭,卻忘了在安靜處尋本源。像那位去非洲投資小銀行的倫敦基金經理一樣,真正的機會,往往藏在人少、聲小的角落。心若浮躁,看不見這些微光。

不佔人便宜,不說假話,是一生最穩的福報。

芒格提及自己與巴菲特從不靠「忽悠」賺錢,不販賣狗屎當仙丹。這不是他們不能,而是他們選擇不做。老實賺錢,靠的是知足與克制,是對因果的深信。這與佛陀所言「不妄語,不兩舌」如出一轍。他說,很多騙子若知道誠信也能賺錢,可能就不當騙子了。人間正道是滄桑,不是沒有短路,而是你願不願意走一條少人走的長路。

幸福不是快,是穩;不是多,是懂得剎車。

芒格談到Daily Journal雖然發展緩慢,卻因資金充足而從容。他的語氣裡沒有一絲急躁,而是如觀河靜水,從容自在。生活也是如此。擁有的錢、機會、智慧若不知節制,終將成為反噬。他說錯過一個投資讓財富少了一半,卻也只是淡淡一笑。因為他知道,錯過本就是人生的一部分,如同老子所言:「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伴侶,是人生的最大修行場;選對人,便選對了命運的風向。

芒格認為找比自己更好的人共度人生,是一筆無價的交易。這不只是情感上的依附,更是一種靈魂的鏡照。他說,這樣的選擇不必只靠運氣,也可以有意識地去做。我聽到這句話,忽然想到王陽明與愛妻談心時的那句話:「我心光明,夫復何求?」選對了人,內心便不再躁動,外境也無法撼動。

人老了,若還能笑,那笑必是從心底長出來的。

芒格以莫札特為例,告訴我們:才華再高,若心不穩,亦難善終。莫札特之苦,一在於不知節制,二在於心生嫉妒。他說:「若你想活得苦,請學莫札特。」這不是戲謔,而是一種悲憫。芒格一生走得坦蕩,並不是因為他沒有遇到困難,而是他從不讓怨念與攀比住進心裡。笑,是他給人生下的註腳,是他最不加掩飾的贈禮。

成功不是因為能解決難題,而是因為避開了不該解的難題。

芒格反覆提及伯克希爾的成功不是靠「聰明地救火」,而是「乾脆不點火」。他與巴菲特善於避開錯誤,就如莊子講的「不與物競而德全」。很多時候,我們陷入困局,不是因為不夠強,而是因為走錯了場子。簡單的事做好,往往比複雜的事做對,更有智慧。他說:「我們總是把太難的事,丟進『太難』的抽屜。」這份自知,正是大智若愚的體現。

簡單的道理,若能深信篤行,足以護一生周全。

芒格最後談到自己擇人用人,只選那些知道自己幾斤幾兩的人。他的原則,是「不高估自己」,更是不被他人高估的假象所迷惑。他也坦然,自己與巴菲特之所以成功,除了教育,更是性格使然。他說:「我們生來就具備了投資成功所需的性格。」我讀此語,不感驕傲,反而感到一種淡然的接納。世上有些事,努力得來,有些事,需命裡有,但無論哪種,都要知止知足。

他在最後的回答裡總結說:

「不嫉妒、不抱怨、不過度消費;對每個困難,保有樂觀;與可信之人為伴,做本分之事。」

這句話,看似再簡單不過,卻是最穩當的修行。

如夜話,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