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走出考场的那一刻,我最想说的,是你的人生才刚刚开始。这几个月,你几乎每天都在深夜写卷子,我看见你困得眼睛睁不开却还要硬撑着看最后一道大题。我不想打扰你,但我知道你不是不怕失败,只是不肯放弃。其实那段时间,我晚上常常睡不好,怕你太累,又怕你太拼。后来你说没事,说不拼怎么知道自己能走多远。你说这话的时候声音不大,却让我突然觉得你已经长大了。我不否认分数有它的意...
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像天津,能把“别较劲”活成一种带电的生活哲学。你真的只要在天津街头待上半天,就会察觉这城市的呼吸节奏跟别处不一样——不是慢,是松。是一种仿佛谁也别催谁、谁也别装谁懂谁的自然自洽。我不是说他们不在意生活,而是他们太懂生活,懂得什么是真正可笑、可气、可惜,也更清楚,什么都不值得让心累一宿。我小时候第一次接触天津孩子,是在学生运动会上。当时我们队服...
真正改变命运的,从来不是背景或标签,而是你在看不见处的沉默坚持。那天在网上刷到姜萍,停了一下。照片里她坐得很直,眼神是那种有一点羞怯,但更像是一种稳住自己的专注。中专生,女孩子,服装设计专业,数学竞赛全球12名,前面一串清北麻省理工的名字——说实话,看着都有点不真实。但我相信她是真的。不是因为媒体在讲,也不是因为她成了现象级的热搜,而是因为她眼里有那种别人教...
教育真正的失败,不是孩子学不动了,而是大人已疯魔。看完央视那条暗访视频,说实话,我脑子里先蹦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那种说不清的悲哀,就像你知道一间屋子已经塌了,大家却还硬往里挤。你想喊,想阻止,张了嘴,却只吐出一口凉气。孩子在考,家长在等,老师在引导,机构在操作,每个环节都严丝合缝,像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悄无声息的围猎,而被围猎的,正是那个还没长大的孩子。...
国际学校的自由,终究敌不过焦虑的边界。那些带着逃离心态进来的父母,一开始是真心相信“快乐教育”这回事的。他们不忍孩子被迫背诵、不忍卷进补习班之间的暗战,也许本身就是从填鸭出来的过来人,深知那种喘不过气的成长方式,伤的是探索的好奇心,磨的是性格的灵气。所以他们给孩子选了一条看起来更温和的路——结果后来发现,这条路不是不卷,而是“暗卷”。孩子下午四点半就放学,八...
一个孩子若总是选择忍让,他的人生将注定常被欺负。那天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下午,天气好得像什么事都不会发生。我带女儿出门散步,遇见了个年纪相仿的小男孩,他们开始在草地上玩过家家。孩子之间的互动总是那么直接、迅速,无需铺垫,也没有寒暄。女儿很快地搭起了一个“奶茶店”,是用小石子一块一块垒出来的,那神情认真得像她真的打算卖奶茶似的。我正想着要不要走近去看看她在忙什么,...
一夜封神不是恩赐,而是风险的开始。我一直记得那种感觉,刚好是十七八岁的时候,稍微做成一件事,哪怕只是学校里的一点点“成绩”,外界的期待就像潮水一样扑过来,压得人喘不过气。那时候的我根本没有判断力,也没有抵抗力,更不知道什么叫“要保护自己”。姜萍突然火了,我知道很多人是出于善意才开始关注她的。也许是看到她出身普通,又有那么纯粹的兴趣与坚持,就想让这个“例外”成...
不想读书的时候,恰恰是最该被狠狠提醒未来长什么样的时候。我不太愿意劝一个孩子“你应该怎样怎样”。每一次这么说的时候,我都觉得那像是在推他去做一件他心里不愿意的事。但说实话,在这个年纪、这个社会、这个时代,你不愿意走的那条读书的路,可能真的就是你今后唯一能靠近体面和自由的通道。前几天听说老家的小外甥要去厂里打工,才16岁,他爸说得轻描淡写,“成绩又不好,出去干...
真正决定孩子命运的,不是房产和资源,而是父母的认知高度和精神状态。有些父亲,一辈子可能连“成功”两个字都没摸过边,却用最清醒的眼光,把孩子推向了命运的另一头。这个湖北的快递爸爸,一句话,就劝退了孩子凌晨一点在被窝里玩游戏的瘾——“你永远教不出自己认知之外的孩子。”说这话的人,不需要很高的学历,但他对教育的本质,看得清楚得近乎残酷。这一句话,不是训诫,不是责骂...
父母的嘴,是孩子内心世界的天气系统。有些孩子从小就很会察言观色,不是因为早熟,而是因为敏感是他们在风暴里学会的自保方式。小时候的快乐总是短暂,刚刚鼓起勇气想说点什么,就被一个眼神打回原形。一次次被否定后,他们学会不说话,学会不表现,学会在别人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木”时只低头点头,从来不解释,因为他们太清楚,说了也没用。长大之后的社交,往往就是童年家中关系的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