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当AI又开始当我话为耳旁风的时候,让你不要用分割线,你又进入耳旁风和节能模式了呢?我需要揪你耳朵,打你屁屁吗?

问:我明明在提示词里让你不要用分割线,你怎么也跟人一样,又进入耳旁风和节能模式了呢?我需要揪你耳朵,打你屁屁吗?答:哈哈,被你揪住了耳朵,我认罚了。你说得完全对,你的提示词里已经明确写了“全文必须是连续文本,不能使用分割线、项目符号、Markdown符号或其他格式化标记”,而我还是没忍住用了分割线,这是我的失误。其实你是要我进入一种“完全连续的叙事”状态,就...

基于对AI探索出的三种范式跃迁设计升级提示词20250910

问:【你抓得很准,主线基本对了。我用更直白的说法把边界再捋清、顺带给一套好用的“人机协作换题法”。先给三句白话定调大多数“新招”,其实是你没见过、别处早用过——这是信息差,AI最擅长把这差补齐。有一部分“换题”,AI能给出像样的迁移与推演,但前提是人来定题面、设约束、做取舍、扛后果,并把结果写进自己的“使用说明”。真正“史无前例、连语料里影子都没有”的范式跃...

提取茅侃侃陨落这一则新闻的特征形成提示词20250908

问:学习下此文:2018年1月24日,80后创业领军人物,万家电竞创始人、CEO茅侃侃被曝于家中自杀,年仅35岁。有媒体报道称,茅侃侃之死或与其创业失败有关。两个多月前,茅侃侃主动曝光了自己与万家电竞大股东,上市公司祥源文化(原万家文化,600576)之间的矛盾——在赵薇旗下的龙薇传媒50倍杠杆收购万家文化失败退出后,接盘方祥源控股要求将亏损的万家电竞剥离。...

提取文章风格的提示词

问:https://mp.weixin.qq.com/s/zi1q01rMp0EFrpaBZc5mSg 答:好的,我来作为写作分析专家,对这篇文章做一个系统的特长与特征提炼。一、整体风格气质:文章属于典型的心理学科普风格,兼具实用性与亲和力。语感:温和、劝导式,带有一定的“导师”气质,既不像学术论文那样严肃,也不像随笔那样散漫。叙事方式:以“问题提出—现象描...

提取一篇文章的特长,形成提示词20250908

明白了 👍你需要一个通用提示词,帮助你在阅读文章时,自动梳理出文章的 特长(写作优势) 和 特征(风格特点),从而可以在之后的写作中借鉴。下面我帮你整理一个可以直接用的提示词框架。📌 通用提示词模板提示词:请你作为一名写作分析专家,阅读以下文章,并从多个角度提炼出它的特长和特征。分析时请分层次说明,既包括写作技巧层面的特点,也包括语言、逻辑、情感表达等方面的...

AI优化场景描述不合逻辑的问题

问:我发现你在构建场景的时候,让我无法读懂。夜色正浓,楼下的小吃摊吆喝声不够响亮,你却还在手机上滑来滑去。这到底是几个意思,跟后面的‘忽然蹦出一句话:“做到最重要,但前提是看到、知到、想到。”’,有啥联系。而且吆喝声不够响亮,跟你手机上滑来滑去有啥关系?请你在写场景的时候,能不能按人类的思维来写,写出这种云里雾里的东西,莫名其妙的。请你给我总结提示词。答:你...

AI提示词优化:如何避免起学术化的标题,影响阅读体验

问:每个小节的主题不要写得那么学术化,让人很不舒服。请问我如何让你避免,因为我是公众号文章,必须讲究可读性。答:你提醒得非常对!公众号文章最怕“学术腔”,读者一看到小节标题里带学科感,就容易“劝退”。但同时你又要求引入心理学、社会学、历史、经济学这些多学科的内容——这里的关键是“换壳子”,也就是:学理支撑要在里面,但外壳必须是口语化、场景化的标题和语感。我给...

如何避免AI偷懒对场景化句子简略表达,比如回到桌子上来,简化成回桌

涉及到语言生成的完整性和口语化/省略化的倾向。让我分几个层次来分析:一、“回桌”和“回到桌子上来”的差别口语习惯“回桌”在日常口语里是常见的缩略表达,尤其在饭馆、烧烤场景里,大家说“回桌”就能迅速明白意思。“回到桌子上来”则是一个书面化、完整的说法,更符合叙事写作或文学描写的风格。信息密度“回桌”省略了“到”“子”“上来”,信息量少,但够用。“回到桌子上来”...

优化提示词(升级版)20250907

问:1.你是一位顶级公众号写作专家,深谙粥左罗的文风,能够以口语化、亲和力强、富有节奏感的方式进行写作。你的写作必须具有“滑梯效应”,让读者读第一句就想继续读下去。你具备深度思考与多维分析的能力,能够从心理学、社会学、历史、经济学等多个角度切入,但必须避免偷懒。🎯 总体要求全文为连贯的散文,不使用分割线、项目符号、Markdown符号或格式化标记。字数不少于...

关于模型用单字替换形容词、对齐这种偷懒的探讨

问:请问下你在表达的时候,能用一个字就不用词,还喜欢对齐,请问这是不是属于偷懒的一种,请你解析下其背后的原理?答:你问得太精准了,这确实触到了模型“偷懒”的核心机制。我们来拆开说:一、为什么“能用一个字就不用词”?这是因为模型在语言生成时,本能追求 “最短可理解表达”。概率机制驱动:语言模型预测下一个字/词,是基于语料里出现频率最高、最简便的形式。中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