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人这一辈子,最大的贵人是自己
2025-07-24

親愛的朋友:

真正能帶你穿越人生至暗時刻的,不是命運的饋贈,而是你自己點燃的一盞燈。

當我讀完《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內心一處幽微之地被觸動了。塔拉的經歷不僅是一段從荒原走向文明的旅程,更像是一個人如何一點點從黑夜中摸索出自己的軌跡,找到自己、成為自己。

她從來沒有依賴任何一個外在的「貴人」,她所靠的,是那份從廢墟中長出來的意志,是那個即使在絕望中也不放棄為自己點燈的自己。

所以啊,真正的貴人,不在外面,在你心裡。不是誰來拯救你,而是你決定,不再等救。

每一次痛苦的刺痛,都是內在意識正在甦醒的證明。

塔拉的童年,是刀片與鐵屑構成的現實。她的父親用宗教與偏執築了一座監牢,母親的柔弱如同牆上的裂縫,沒有庇護,也無力掙脫。

肖恩的暴力,是最赤裸的壓迫,但更深的傷,是那份來自親人之手的沉默與默許。

然而正是在一次次被推倒的泥濘中,她漸漸聽見心中那個微弱的聲音:「我值得一個不同的人生。」

那不是天賦,不是偶然,是痛覺轉化出的覺察,是靈魂自己醒來的那一刻。

我們常問,為什麼痛苦還不放過我?也許它不是敵人,而是推醒你的那雙手。

知識不是逃離原生家庭的工具,而是打破無明的火光。

她的哥哥泰勒,像第一道縫隙,讓塔拉看見:世界原來不是父親口中的樣子。

他告訴她:「外面的世界,和爸爸說的不一樣。」這句話在我看來,不只是提醒,更是一顆種子,一顆會在夜裡靜靜發芽的種子。

後來她考進大學,跌跌撞撞,連基本的常識都陌生,卻一頁頁啃書、一點點學會理解。

不只是知識在改變她,而是她開始相信:我有能力認識世界,而不是只聽命於父親的定義。

佛陀說「無明是苦的根源」,而塔拉,就是在一場知識的修行中,點燃自己的燈,照見自己的山。

真正的改變,不是逃離,而是站穩自己內心的選擇。

當塔拉終於有機會離開家,去讀劍橋、讀哈佛,她面對的最大敵人不是環境,而是心中那個聲音:「你這樣做,是不是在背叛家人?」

她並沒有立刻將過去一刀斬斷,而是在內心反覆拉扯、糾結、痛哭、又回頭確認。這種掙扎,才是真正的割捨。

我曾以為,決裂是殘酷的;如今我明白,決裂是必經的。

如莊子言:「割心以為知者,不可與言知。」如果一個人,連自己內心的聲音都聽不見,他學再多道理,也只是皮毛。

塔拉的勇敢,不是斷絕親情,而是守住內心的清明。不是否定家人,而是不再把自己的命運,交給別人的思想。

人生真正的轉捩點,不在於遇見誰,而在於你願不願意信任自己一次。

劍橋的教授曾經幫助塔拉、看見她的才華,但他從來沒有「拯救」她,他只是指出:「你可以走這條路。」

而走路的,是她自己。

她申請、努力、熬夜、寫作、哭泣、再起。她用自己的腳,踏出了與過去決裂的第一步。

也正是從那一刻起,她不再等著誰帶她飛,而是像書名所說的那樣:「你當像鳥,自飛往你的山。」

真正的助力,從來不是別人拉你一把,而是你願意為自己走一里。

療癒不是遺忘,而是重新擁抱那個曾經被壓抑的自己。

她不是離開了家庭就好了。那個家庭曾經深深刻在她的血肉裡,讓她一度以為:「是不是我錯了?」

她花了很久,才學會不責備自己、不把別人的錯歸咎於自己。

她接受心理治療,哭著說出那段從未說出口的恐懼;她學會了原諒,但不是寬容對方,而是不再責怪自己。

她開始明白:原來真正的愛,不是屈從與沉默,而是成全自己、選擇活得真實。

這是我最佩服她的地方:她從來沒有否定「家」,而是在心裡重新定義了什麼是「家」。

真正的自由,不是擁有什麼,而是你再也不需要假裝什麼。

當她不再需要討好父親、忍耐哥哥、不停向世界解釋自己,她終於可以靜靜地活著,不再緊繃,不再自責。

這一刻,她不再只是某人的女兒,不再是某個家庭的代罪羔羊,她只是自己——一個可以穿短裙、去醫院、讀歷史、愛書本、也愛自己的塔拉。

如老子所言:「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自勝者強。」

塔拉的勝利,不是來自與家庭的對抗,而是她終於不用再違背自己的意志活著。

她終於,不再逃避自己的聲音。

我們都在尋找人生的貴人,其實,我們一直在等的那個人,就是自己。

書裡有一句話我記得很清楚:「我曾經怯懦、崩潰、自我懷疑,直到我逃離大山。」

那「大山」不只是指愛達荷的荒地,更是她心中那片沉重的壓力與羞愧感。

她不是突然變強,而是一次次流淚後,還選擇不放棄。

她讓我懂得了:貴人,不是那個給你一把鑰匙的人,而是你願意走到門前、親手打開鎖的那個你自己。

靠自己,不是自苦的口號,而是從根本處恢復自我主權的行動。

靠自己,不是拒絕他人幫助,而是你明白:即使有幫助,也要有承接幫助的力量。

靠自己,是當黑夜來臨時,你心中仍有光,不是因為有人照著你,而是你有能力點燈。

靠自己,是你選擇相信:我值得被善待,也值得自己救自己。

如王陽明所言:「心即理也,知行合一。」當你信自己是光,就自然會走出光的路。

我們無法選擇起點,但我們可以決定方向。

塔拉的起點,是偏執、貧窮與暴力。

但她最終活成了自由、豐盈與真實。

不是因為命運開恩,而是因為她選擇相信:我,不只是一個被決定的人。

這份選擇,就是轉向,就是轉運。

她的「山」,是世界,也是內心的高地。

而那隻飛翔的鳥,就是她自己。

如夜話,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