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做个普通人,成为多数人,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只要一直做过去的自己就好啦。
2025-07-31

成为一个普通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每天继续重复昨天的自己。

绝大多数人并不是真的想“成为谁”,他们只是下意识地维持着自己的旧习惯,然后把那种维持叫作“稳定”。他们早上醒来,刷一下手机,起床,吃跟昨天差不多的早餐,搭同一班地铁,在熟悉的位置坐下,做着没太大波澜的事,然后回到原来的地方,刷剧、看短视频、发一条“哈哈哈”的朋友圈,好像就这样又过了一天。没人逼他们这么过,他们自己早就默默接受了这个轨迹,并且愿意一直这么下去。

一旦有人问,“你有没有想过,换种活法?”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回答“想”或者“不想”,而是愣了一下,然后说,“我也不知道啊,就这样挺好的吧?”不是他们不想活得精彩,而是他们已经太习惯把“还行”当成默认设置,把“不太糟”当作运气不错。他们并没有明确地放弃什么,而是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其实可以选择。

人会怎么变成“多数人”?并不是被谁压迫、被谁控制,而是日复一日地回避“变化”这个词。他们不是没能力改变,而是他们本能地躲着一切可能带来风险的事。他们太熟悉现在这套生活方式了,熟悉到只要一天没有照着这个节奏走,就会觉得心里发慌。他们连去一家新餐厅都要在大众点评上翻十分钟评论,生怕点到一个不好吃的菜——更别说换工作、换城市、换一个更难却可能更对的方向了。

而要成为那个“不是过去的自己”,不是靠想,而是靠忍受不适。你得忍受别人对你改变的不理解,忍受自己的迟疑,忍受一段时间的混乱和无序,甚至忍受你努力之后也暂时看不到结果的那种空洞感。你明知道继续原来的生活更轻松,但你就是咬着牙,在晚上十一点熄灯前逼自己再多写一点、多看一点、多想一点。这种痛是没有人夸你的,没人会替你记录的,但就是这一点点硬撑,把你和“多数人”慢慢拉开。

可是也有人明知道这一切,却还是选择停在那里。他们会说自己“没时间”,会说“现在不是时候”,会说“我再准备一下”。但真相是,他们只是没准备好面对那个脱离轨道之后的自己。他们害怕失去熟悉的标签,害怕变得“不像自己”,害怕面对一个没有模板、必须靠自己一步步建造的生活。于是他们宁愿在熟悉的轨道里打转,也不愿走进那个充满不确定的出口。

而越是这样的人,越容易在某一天突然觉得特别空。他们会在一个很寻常的傍晚,突然想起自己已经三年没有真正为自己做过一个决定了。他们会在聚会结束后,一个人坐地铁回家时,心里升起一种说不清的落寞。他们会在刷短视频的时候,看到别人拼尽全力追梦,眼里闪着光,而自己却只是点了个赞,默默滑走。这些时刻不剧烈,但它们在积累,它们慢慢把一个人从“还能接受的自己”变成“说不上哪里不对但就是不舒服的自己”。

其实多数人都知道自己在哪个点上开始变得“差不多就行了”,但他们很少承认。不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说,而是说了就得动起来了,就得面对“我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太沉重的问题。而他们已经习惯了在浅水区泡着,不愿意再游向远方。怕累,也怕被看见失败。怕那种“明明已经试了,结果还是没成功”的难堪。

可怕的不是失败,是一辈子都不曾认真试一次。可惜的是,绝大多数人,连试的勇气都没有。

因为要试,你得先否定过去那个“差不多”的自己。你得说一句,“我其实不甘心。”你得有勇气打破“这样也挺好”的那点小安稳,然后在混乱中摸索出一条更接近你本心的路。你得反复在夜里问自己,“我是不是真的愿意就这么一直过下去?”你得在没人看的时候,一次又一次地逼自己面对“现在的自己,真的配得上我想要的生活吗?”

而如果你不做这些,你只要继续做昨天的自己,你很快就会融进人群,变得和多数人一样。你不会被讨厌,也不会被记住。你不会被批评,也不会被看见。你只是一个安静、合适、不惹事的存在。没有棱角,也没有故事。

这其实是最容易的活法:不反抗,不自问,不成长。只是一直,做过去的自己。

「如夜話,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