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朋友:① 人生過了三十五,許多告別不再是情緒的反應,而是內在秩序的選擇。漸漸地,我懂得了:所謂「不再聯繫」,從來不是怨恨,也不是報復,而是一種對自己生活邊界的溫柔守護。一個人真正走入中年,便不再試圖討好所有人,也不再費力維持所有的關係。因為此時的我們,已不再需要熱鬧來證明存在感,而是需要寧靜來滋養生命本身。人海茫茫,曾經同行過就已值得感恩,但並非所有的...
親愛的朋友:① 從1寫到300,這樣看似簡單的挑戰,之所以讓大多數人失敗,並不是手不夠快,而是心不夠靜。當我們在生活中被問及:「7分鐘能從1寫到300嗎?」多數人都會笑笑回應:「那還不簡單?」但正是這份不經思索的篤定,暴露出我們與耐心之間的距離。真正的困難,不在數字本身,而在於人心對重複的倦怠,對簡單的輕視。每一次書寫,都是一個極微的選擇:是否能夠專注如初,...
親愛的朋友:① 六個月,若用來沉潛自己,是可以讓靈魂重塑的時間。曾以為改變人生,是一件遙不可及的大事。要花數年,換城市,改職業,重啟人生地圖;但我如今確信,真正的轉變,不是換環境,而是回到自己。就像那位在低谷中重拾筆桿的朋友,一路跌跌撞撞地走來,曾懷疑自己、放棄過寫作、徘徊於職涯的無力中,最終卻在六個月內,用一支筆重新定義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時間本身不神聖,是...
親愛的朋友:① 命運,從來不是被誰給予的,而是由一念堅持走出來的。讀到單小龍的故事,心中泛起如水的波瀾。這個來自黃土地、少年時在肥料袋與鋼管間穿梭的孩子,當年一句「高考太簡單,耽誤我打工」的謠言,曾一度將他困在世俗目光的牢籠裡。如今七年過去,他不但未被這些眼光所吞沒,反而一步步走出一條堅實而自持的道路。世人常道「命好」,卻少問那命是怎麼走出來的。我在他的每一...
親愛的朋友:① 判斷一個企業的本質,不能僅憑其外在的仁慈或善意,而應回歸生產關係的本源。朋友來信問我,如何看待蒙德拉貢這樣的企業,在資本主義國度裡呈現出井然有序的管理與溫潤的人文關懷,是否代表一種新的可能?我靜坐於書窗前,手中茶煙裊裊,腦中浮現《資本論》卷首那段文字——「不是從道德,而是從結構出發。」馬克思從未以道德作為批判的錨點,而是以勞動與資本的關係作為...
親愛的朋友:① 社會企業之所以重要,不僅是為了解決問題,而是為了重新定義「人與工作的關係」。我經常想起西班牙北部,那座群山環繞、雲霧時起的巴斯克小鎮。那裏不是世界中心,也無政商權貴,卻孕育出當代最令人敬重的社會企業聯合體——蒙德拉貢。它從一所牧師開辦的小學校開始,發展為橫跨工業、零售、金融、知識產業的百億歐元集團。這不是一個商業神話,而是一場有深厚人心、有組...
親愛的朋友:① 凝視黑暗本身,需要某種覺知作為界限。黑暗在深處,而我們凝視它時,若無界限,就有被吞噬的危險。讀完關於吳謝宇案的詳細書寫,我深深感受到這一句話的重量。整本書耗時近三小時閱讀,信息量之龐大,既像緊湊的迷你罪案劇集,也像是一面鏡子,將我們拉進黑暗深層。作者耗費十萬字在專題報導,再擴展到十八萬字,才得以完整呈現這一切。在那些過於真實甚至匪夷所思的細節...
親愛的朋友:① 作家的工作,不是為了寫出被讚美的話語,而是為了揭露那些人願為之捨身的真理。這句話,像一盞深夜微光,燃在我心裡許久。在這個喧嘩與資訊翻湧的時代,書寫已不再是某種祕儀,反倒更像是一場被追逐與商品化的生產。可我始終相信,真正的寫作,是一場內心的朝聖,而不是一場市場的競賽。它不是為了贏得掌聲,也不是為了裝飾現實,而是要用筆觸穿透人心深處的迷霧,直指那...
親愛的朋友:① 海明威之死的真相,遠比傳聞中那句「對不起,我起不來了」更加複雜。許多人耳熟能詳的說法是:美國文學巨匠海明威在1961年7月2日,結束生命於一支獵槍之下,原因是創作枯竭與精神絕望。而近年網路流傳的一段話則聲稱,海明威自殺的真正原因,是因為罹患男性功能障礙,一個一生風流不羈的硬漢,因為失去性能力,最終選擇自我了結。這種說法聳動而令人震驚,但事實上...
親愛的朋友:① 有時候,一個人選擇結束生命,不是因為絕望,而是因為他的心,找不到容身之地了。1961年7月2日,海明威舉槍自盡的那一刻,許多人將原因簡化為「創作枯竭」。他們說,《老人與海》之後,他的靈感熄火了,生命也因此失去方向。但多年後,一個更沉痛的線索浮出水面:他罹患嚴重的男性功能障礙,這對一生以硬漢形象示人的他,無疑是內心世界的巨大崩塌。他曾說:「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