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张一鸣强烈推荐的“当下的力量”和“平常心”到底是什么?
2025-10-02

夜色已经很深,办公室里只剩下几盏昏黄的灯。张一鸣盯着桌上的手机,手指滑来滑去,抖音里的短视频一条接一条,直到眼睛发酸,他才猛地一愣:今天原本要处理的文件,还没动。心里那股熟悉的懊恼又涌了上来,可他深吸一口气,把手机扣在桌上,转身回家睡觉。他说,过去自己总会在这种时候报复性加班,结果越拖越晚,第二天状态一团糟。现在他学会了:立刻去睡,哪怕任务没完成,也不再自责。这就是他口中的“当下的力量”。

听起来简单,可在今天这个时代,几乎每个人都活得恰恰相反。我们在地铁上焦虑地刷工作群,担心未来的绩效;又在深夜回忆白天的争吵,懊悔当时没说出口的话。于是,未来拉扯,过去纠缠,当下反而成了最被忽视的部分。

公开资料显示,世界卫生组织在2021年公布的一份调查中指出,全球焦虑和抑郁人数在疫情期间大幅上升,焦虑的主要诱因之一,正是对未来过度担忧。这说明,当下的力量不仅是一句哲学口号,而是和我们的心理健康息息相关。

但“当下的力量”究竟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张一鸣、李善友这样的人反复强调?他们到底在提醒我们一个怎样的本质?

我想起一个古老的禅宗故事。弟子问大师,开悟前后有什么不同。大师回答,开悟前砍柴时想的是等会儿要挑水,挑水时想的是回头要砍柴。开悟后,砍柴就是砍柴,挑水就是挑水。看似毫无变化,实则天壤之别。差别就在于:一个人能不能安住在正在发生的这一刻。

这种状态,并不抽象。就像纪录片《徒手攀岩》里的攀登者,面对三千英尺的峭壁,没有任何保护措施。他不能想着昨天,也不能期待攀到顶峰后的荣耀。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在那一刻,全神贯注地完成眼前的动作。任何一丝分心,代价就是坠落。那就是当下的极致。

但大多数人离这种状态太远。我们常常一边吃饭一边刷手机,饭的味道没吃出来,刷的东西也没记住;我们学习的时候想着考试,考试的时候又盼着假期;等到假期终于来了,又忍不住刷工作邮件。表面上做了很多事,实际上没有一件真正完成。

如何拉回自己?李善友提出过一个概念:90度革命。意思是,把本来水平向前奔跑的生命轨迹,突然折向垂直,进入当下的窄门。你不再问“明天会怎样”,而是问“此刻我是否全然在场”。

我曾尝试过一个小实验。每天设定二十分钟,什么也不干,只专注于眼前的一件小事。可能是泡一壶茶,可能是写一页字。刚开始的时候,心思总是飘来飘去,几乎坐不住。但坚持一周后,我发现心里有了微妙的变化:那些乱七八糟的焦虑似乎暂时安静了下来。那种片刻的安静,比任何娱乐都更能恢复能量。

当然,实验也有失败的时候。有一次我想边听音乐边写东西,结果写到一半发现一句话都不顺畅,删删改改,折腾了两个小时。后来才明白,所谓的“多线程”,只会让效率越来越差。真正的高效,往往来自一次只做一件事,把注意力扎根在当下。

这背后还有另一个层面的思考:所谓的“平常心”。张一鸣说,平常心的人更放松,更能实事求是。佛家有句话,叫“本自具足”。意思是说,我们每个人本来就具备智慧和清明,只是被情绪和欲望遮蔽了。像天空本来就有阳光,只是云层挡住了而已。去掉遮蔽,光自然会流淌出来。

这让我想起电影《海上钢琴师》。主角1900每次坐在钢琴前,音乐不是“想”出来的,而是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他没有刻意构思,手指和琴键仿佛天生一体。那种状态,就是平常心本来的样子:不被欲望和焦虑驱动,而是让内心的创造自然发生。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往往掉进另一个陷阱:把工作当作未来的手段,而不是当下的修行。稻盛和夫说过,工作就是修行。如果你把它当成手段,它永远令人痛苦;如果你把它当成目的,它就能成为意义本身。

这听起来玄,其实一点也不难。寿司之神小野二郎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就是捏寿司。他没有开连锁,也没有把事业扩张到无边无际。但他每天在寿司台前,几十年如一日,眼神专注,就像一个修行者。他说过,自己梦里都在捏寿司。有人觉得他辛苦,可他却觉得,那是最大的享受。因为他活在当下,与寿司合一。

这让我想起一句话: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要把自己做的事当回事。意义不来自事情本身,而来自你做事时的状态。

如果我们把这种状态再往前推一步,就是“使命”的问题。使命不是某天突然降临的奇迹,而是你在不断临在当下、不断创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浮现的方向。乔布斯曾说,只有回头看,你才会发现生命中的点被一一连成了线。那条线就是你的使命。而在走的时候,你只需要做好一个个当下的点。

所以,张一鸣推荐的“当下的力量”和“平常心”,并不是玄而又玄的心灵鸡汤,而是解决焦虑最直接的方法。当下,是唯一真实存在的时刻;平常心,是唯一不走偏的智慧。

或许你此刻依旧焦虑,觉得这些道理离自己很远。不妨今天就做一个小动作:关掉手机,专注地吃一顿饭,不去想明天,不去回忆昨天,只是认真感受食物的味道。你会发现,这顿饭比以往更香。那一刻,你就站在了自己生命的源头。

合十。如夜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