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这个小细节,表明你正在帮别人欺负自己,请立刻停止

親愛的朋友:① 當你對自己太過嚴苛的時候,其實是在替別人繼續欺負自己。我在靜夜中讀到這句話時,心頭頓時微微一震。「替別人欺負自己」這幾個字,像是照見了我們心裡長久以來不願承認的風景。我們以為是在自律、自省、自我要求,但那一句句心裡的低語——“你不夠好”、“又失敗了”、“你怎麼總這樣”——其實是從外界悄悄搬運而來的語言,早已變成內心的審判者。我們以為這是在成長...

巴黎奥运会落幕,中国队最心酸的3枚金牌公开:有些孩子生来就是报恩的

親愛的朋友:① 每一枚金牌的背後,都是一場無聲的跋涉,一個孩子默默與命運對峙的身影。巴黎奧運落幕之際,我凝視著中國隊奪得的40枚金牌,卻不自覺停留在那三枚最讓人心酸的榮耀上——舉重的羅詩芳、體操的劉洋、射擊的謝瑜。他們的勝利不像煙花耀眼,卻像深夜裡的燈光,微弱、堅定,穿過寒冷與霧氣,照見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的渴望與疼痛。他們不是天選之子,而是自選之人。他們不曾...

你不期待正确答案,你期待灵丹妙药

親愛的朋友:① 世人常問如何成功,卻少問如何不再迷失。我常聽見人問:你是怎麼做到的?是什麼方法?有什麼技巧可以複製?這些問題在表面上看,像是對知識的渴望,對未來的期待。但細想之下,那些焦急追問、迫不及待的語氣,往往不是在尋找一條「正道」,而是在尋找一劑立刻見效的「靈丹妙藥」。人總是這樣:在夜深人靜之時,對當前的自己感到些微不滿,於是便幻想另一種可能。如果有某...

所有的内耗,都是对人性的无知,在利益面前自私,能力面前欺软怕硬,对熟人嫉妒,对情感善变

親愛的朋友:① 內耗之所以可怕,不是因為別人如何待你,而是你錯把人性想得太美。很多時候,夜裡無聲的拉扯,白天無力的委屈,都不是事情本身讓人疲憊,而是我們不斷在心中質問:「為什麼他要這樣對我?」、「我明明那麼真誠,為什麼換來冷眼?」直到我慢慢明白——原來真正讓人痛苦的,不是現實的冰冷,而是理想與人性的碰撞。人不是故意讓你失望,而是人本就這樣。當我們用「應該」要...

看了最近数起高中学生被骗到缅甸的事件,我又一次把沈奕斐教授“第二现场”理论转发给了孩子

親愛的朋友:① 真正的守護,不是替孩子走過所有路,而是給他一盞燈,照亮他腳下的暗處。看到那一個個孩子被誘拐至境外的消息時,我的心陡然一緊。那種感覺,不是一場與己無關的新聞,而是像有人從背後按下我作為母親的脊椎骨,提醒我:這世界的暗影從不挑選受害者,它只是靜靜等待一個足夠單純的心,跌入陷阱。我們多麼願意相信孩子正在長大,正在懂事,正在靠近獨立。但獨立並不意味著...

歌手邓紫棋「跨界写小说」爆卖20w册:在任何工作中都能获得愉悦的人,永远不会被时代抛弃

親愛的朋友:① 在任何工作中都能感到愉悅的人,不是因為做得順,而是因為他找到了與內心和解的方式。我曾長時間困惑一個問題:為什麼有些人,無論在哪個領域都能閃光?他們似乎做什麼都得心應手,寫歌、畫畫、演戲、創業,甚至跨界寫小說也能一鳴驚人。而真正觸動我心的,是他們看待世界的方式——不是在工作裡尋找自我,而是在自我中尋得工作。聽聞邓紫棋出版了自己的科幻小說,首日銷...

盼你变好的,是父母;怕你太好的,是亲戚;想你倒霉的,是同事;劝你大度的人,多数没安好心;教你赚钱的人,多数想赚你的钱

親愛的朋友:① 當人心被利益照亮時,一切親疏遠近都會顯出真形。我常想,這世間最不可輕信的,是人與人之間表面的和氣。特別是當利益來臨時,那些曾在飯桌上笑語盈盈、在群聊中互道晚安的人,有時會如霧散水冷,轉眼就成了與你拔刀相向的對立者。看到宗馥莉的經歷,我感到一陣刺痛。那不是單一人物的悲劇,而是許多人心中熟悉的一幕。當她在父親的喪禮尚未遠去的餘灰中,被“叔叔”與“...

异性之间的一个真相:在爱情和婚姻中,对方再优秀、再富有、你再喜欢,都不如找一个跟你相匹配、包容你、支持你、愿意陪你好好过日子的人

親愛的朋友:① 愛,是相遇中的光,但生活,是漫長的守候。那天讀到一句話,像是風穿過樹林那樣靜靜地打動了我——「再優秀、再富有、你再喜歡,也不如找個相匹配、包容你、支持你、願意陪你好好過日子的人」。那瞬間,我沒想到的是,這並不是一種「退而求其次」的選擇,而是一種理解幸福的深刻方式。我們這一生會遇見很多人,會有炙熱的心動、短暫的迷戀,也會經歷各種分合,但最終,能...

你的男人不是对女人不感兴趣了,可能只是对你不感兴趣了

親愛的朋友:① 當男人對「女人」失去興趣時,他也許並不是失去了慾望,而只是失去了在熟悉關係中被點燃的可能。人至中年,婚姻行至穩定,熱烈逐漸退去,生活逐日重複。這時的愛情,不再是年輕時那種一眼萬年的驚喜,而變成了需要用心呵護的平凡習慣。許多女性常說:「他好像對女人沒興趣了」,語氣裡帶著無奈與安慰,彷彿男人的「冷淡」也成了一種安心。但我在反思:那真的是慾望的消退...

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凡是让父母独自生活,自己忙事业的子女,子女轻松,父母也自在;而选择与父母同住全心照顾的子女,常觉疲惫还被埋怨

親愛的朋友:① 親情的深度,不在於貼身的陪伴,而在於彼此能否自在地存在。在這個節奏飛快、事務繁重的世界裡,我常常在心中默默地問自己:什麼樣的陪伴才是真正的愛?當我目睹許多朋友將父母接來同住,本想盡孝,卻換來滿身疲憊與彼此怨懟時,我才明白——不是我們不夠努力,而是努力的方向走偏了。愛,若缺乏界線,終會化為壓力;情,若缺乏空間,終將彼此窒息。與其綁在一起耗盡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