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人才要用真心和真金去留。任正非说,公司要坚持高薪机制不动摇。这话在商界并不稀奇,但在他口中,却有着另一层意味。高薪不是单纯为了吸引人,而是为了尊重人、激励人、稳住人。一个人愿意把最宝贵的时间、精力甚至心血交给一家公司,是因为他感受到自己被看见、被珍惜,而高薪,恰恰是这种认可最直接、最不虚的表达。它让人知道,自己的价值不仅在口头赞美中存在,更在切实的回报中...
钱要分给流汗流心的人,才会生出更大的力气与希望。我曾在山间的茶园里,看见一个场景:茶树一行行整齐地排列,阳光倾洒下来,茶农弯着腰,一片片采下嫩叶,手脚利落,神情专注。茶园的主人说,这里的茶叶特别好,不只是土壤和气候的缘故,更因为他愿意把卖茶赚来的钱多分给采茶的人。别人一斤给五块,他给八块;别人忙着省钱,他忙着给人加钱。他说,采茶的人笑了,茶叶也会更香。这让我...
灵感不是咖啡给的,而是人与人碰撞出来的。“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这话听着有点诗意,也带着一丝调侃。真正的重点并不在咖啡,而是在那个情境里——不同背景、不同领域的人坐在一起,谈着看似不相干的事,思绪在无形中交错,碰撞出新的火花。这种跨界交流的力量,往往比单独钻研更能打破固有思维,让人看到原本看不到的可能。咖啡只是一个媒介,像一扇门,把人从日常的轨道里带到一个...
东西要做得好到让人一辈子都舍不得换,这才算真本事。我常在集市上看人挑东西,有人拎起一个铁壶,问摊主能用多久,摊主拍拍胸脯说,用到你孙子结婚都不坏。话说得不响亮,却像一记重锤敲在心口——原来好东西,不在于新不新,而在于耐得住时间的磨。如今人买东西,常常想着快,想着便宜,想着下次换新的更漂亮,可是心里却也知道,这样的物件是用不久的。真正的匠心,是想着做出能伴随人...
生活和工作的标准,决定了一个地方能走多远。当我们谈到让五、六类国家和地区的生活环境达到瑞士富人标准,工作环境向欧洲看齐,这并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对未来的深刻期许。瑞士的富人生活,代表着高质量的居住条件、整洁有序的公共空间、完善的医疗教育体系、尊重隐私与安全感的社会氛围;欧洲的工作环境,则是指高效、合理、注重人的尊严与创造力的劳动制度。这两者结合起来,其实是...
干部要会走动,心不僵,事就不会死,世道也就能常新。在村口的老槐树下,夏风缓缓,树叶摩挲作响,像是老天爷在轻声絮语。有人问我,干部为什么要不停地循环?为什么这事和内卷、荷兰病扯到了一处?我笑了,指着脚边的流水说,你看这水,倘若堵着不动,三日便会发臭;若是日日流淌,千里之外也能滋养田畴。干部若是一处不动,像是固守在一张椅子上,久了,眼光、手段、心性都会生锈。这锈...
人情可以赢一时,规则才能赢长久。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许多组织靠的是“功臣文化”运转——谁立过功、打过仗、带过团队,就能在关键岗位上握有话语权。这种方式在创业、开荒阶段往往行之有效,因为那时一切都不成形,需要的是敢闯、敢拼、敢担的先锋。但随着组织成长,靠功劳立规矩的模式会渐渐露出弊端:个人影响力盖过制度,经验的惯性阻碍了创新,团队更多围着“谁有功”转,而不是...
领袖不是天生的,他是在一次次为别人挺身而出的选择里长成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自我牺牲精神,这三样东西看似沉重,却是未来领袖的脊梁。一个人若只是为了自己走得好、活得舒坦,顶多是个精明的操盘手;只有心中装着他人、装着大局,才能在风浪中立得住、带得动队伍。使命感让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责任感让人不逃避该做的事,自我牺牲精神则是关键时刻愿意把自己的安逸让出去,把风险接过...
天才的名字听起来光鲜,可真正的成长从来只有踏实与努力。我们常在外面的宣传口径里听到“天才少年”的故事,那是为鼓舞士气、为引人注目的美丽标签。它像是一盏高高挂起的灯,让人一眼望去,生出羡慕与敬佩。但在内部真正的培养中,却很少有人真把“天才”当作成长的根基,因为真正懂的人都明白,天赋或许是种子,但没有日日耕耘的土壤,它不会结出任何果实。外面的称号像一阵风,可以一...
金子不怕埋在泥里,终究会自己发亮。人常说,是金子在哪都发光,是人才总会脱颖而出。听来简单,却藏着几分误解,也藏着几分真理。世人眼中,金子是纯净的、珍贵的、人人识得的,可现实中的金子,往往一开始并不闪耀。它可能埋在泥土里,蒙着灰,甚至与石块混在一起,无人多看一眼。人才亦如是,不会一出生就被高高举起,而是要在岁月的河流中沉淀,在磨炼的石磨下打磨出锋棱。只是,那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