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每个人都有职场宿命,你能看清自己的么?靠辛苦能做到的都不难,难的是改变命数
2025-09-06

主题
职场宿命:你看清自己的命数了吗

核心矛盾
靠辛苦能做到的都不难,难的是打破宿命格局,从执行走向突破,从命数走向自我选择。

正文

一、困在执行里的绝大多数人
眼前浮现出这样一幕:一间灯光昏黄的服装店,年轻的店员站在门口,机械地说着“欢迎光临”,时不时偷偷瞄一眼挂钟,心里只想快点下班。一个月下来,业绩差不多,奖金差不多,情绪也差不多。你说,他在乎整个店的利润吗?他根本不在乎。他只关心今天卖了几单,月底能拿多少钱。
这就是动作执行层的宿命。弗洛伊德提醒过我们,个体的欲望往往集中在最直接的满足上。对多数人来说,执行是最舒适的状态,重复动作就能换来工资,简单直接。但可偏偏,这种舒适像一张温柔的网,裹得越久,越难挣脱。
说白了,如果你只是机械执行,那你永远停在最底层。能做到优秀执行,固然能被夸一夸,可永远替别人做嫁衣。那怎么办呢?最起码要问自己:在执行里,我能不能学会拆解动作背后的逻辑?能不能看见流程之外的全局?只有这样,才能慢慢爬出执行的陷阱。

二、责任心的门槛,压住了大多数人
设身处地去体会,一个团队里,所有人只想做好自己的小目标,可一旦需要有人站出来,分配任务,协调关系,很多人就退缩了。这就是任务执行层。布迪厄提出过,圈层比个体意志更能决定命运。职场里也是一样,你不愿意跳到责任那一层,就注定停在底层。
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有人能力很强,写稿子飞快,但一旦要带团队,她就烦躁。她觉得别人拖累了效率,不愿意分享,不愿意承担。结果,她再强也只是个优秀员工,而不是领导者。
关键是,很多人算账算得很清楚:做单兵也能拿不错的工资,为什么要背更大压力?于是,错过了向上生长的机会。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观察到,变革来自结构积累而不是一时冲动。职场同理,你长期逃避责任,宿命就会牢牢按在你头顶。
如果真想往上走,得先练习一点点责任感。你完全可以从小事做起,主动帮同事解决麻烦,试着把别人的目标放进自己的眼里。慢慢地,责任就会长成你的习惯。

三、心力的考验,撑不起就会被压垮
故事发展到这里,你可能已经能感受到,战略管理层看似风光,实则最焦虑。福柯提醒过我们,权力无处不在,它通过无形的规则塑造人。站在这个位置的人,表面上分配目标,实际是被更高的压力推着走。
想想彭蕾。当马云把支付宝丢给她的时候,她对技术一窍不通,却咬牙接下。她不只是执行,她要配置资源、判断优先级,还要撑住整个组织的信任。那种心力,不是多熬几个夜晚就能练出来的,而是长期在不确定里打磨的。
经济学家哈耶克把市场形容为“自发秩序”,提醒我们别高估控制力。战略管理层的困境就在这:资源有限,局面混沌,你只能不断调试,不断妥协。很多人心力不够强大,撑几次就累垮了。
所以说,如果你发现自己总是被情绪拖垮,总是被不确定吓退,那你还没到这个层次的门槛。要想走上去,得先练习心力,把不确定当作常态,而不是灾难。

四、孤独的决策者,愿力撑着走下去
换个角度去感受,一个老板深夜坐在办公室,电脑屏幕发着冷光,手里捏着一支烟,眼神里全是孤独。他不能示弱,不能害怕,只能在心里一遍遍鼓励自己。这就是战略决策层的宿命。
《文明及其不满》里提到,社会进步背后往往伴随心理矛盾。对一个老板来说,最大的矛盾就是,外人眼里的风光,和内心每天的自我怀疑。员工面对的是累和苦,他面对的是生死。
林尚沃烧掉红参的故事,就是愿力的极致。他把命押上去,才逼退了对手。这种穿越生死的决断,不是靠聪明能换来的,而是靠愿力。愿力,就是你心里那股必须要实现的执念。
马云、刘强东、雷军,他们都不是靠单一的能力走到今天,而是靠愿景和使命感撑下去的。没有愿力,你也许能走一阵子,但走不远。你要问自己:我的愿景是什么?我愿意为它付出到什么程度?只有答得清楚,你才有可能站在这层。

五、宿命能改吗?能,但要慢慢熬
很多人会追问:那这些宿命能改吗?荣格说过,人必须直面内心的阴影。智力、执行力、心力、愿力,不是天生就固定的,而是可以慢慢重构的。
那是一幅很真实的画面:有人每天读书记笔记,逼自己理解那些一开始看不懂的东西;有人主动给自己加任务,锻炼心力;有人不断设立目标,把愿景挂在嘴边。日子一久,他整个人的精神结构都不一样了。
传播学研究表明,信息扩散常常遵循六度分隔规律。你多接触强者,多汲取精神资源,就更容易打破自己的格局。说白了,你要么活在舒适圈里重复,要么走进痛苦里生长。选择哪条路,本就是命数的一部分。
所以啊,如果你真想改命,就别急着抱怨,不妨先逼自己接触更高阶的精神养分。慢慢熬,慢慢改,时间会给出回报。

六、看清自己,才算真正自由
把时间拉回到开头,我们为什么要谈宿命?因为这决定了你能不能看清自己。尼采说过,人类最深的苦难就是对自己不诚实。很多人穷尽一生,追逐着并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结果活得痛苦。
说白了,你要敢于承认:我就是适合执行,我就是喜欢单兵作战;或者,我就是天生要带团队,我就是享受承担责任。没有高低,只有合适与否。
你不必逼自己站到最高层,也不必模仿别人的轨迹。世界多样,每个人的自我实现方式都不一样。关键是,你能不能看清自己的心性,接纳它,爱它,再把它养成更好的样子。
所以说,遇到迷茫的时候,不妨先停一停,收一收心。别急着去追别人,先问问自己:我是谁?我要的是什么?答清楚这些,命数自然会清晰。合十。如夜话,至此。

参考阅读
《乌合之众》 古斯塔夫·勒庞
《旧制度与大革命》 托克维尔
《国富论》 亚当·斯密
《文明及其不满》 弗洛伊德
《荣格心理学文集》 荣格
《自发秩序》 哈耶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