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出庶物”是什么意思?我们先把这句话拆开来。“首”:不是“头部”的意思,而是开始、发端、起源。乾为天,为阳气之初生,是宇宙发动之始。所以“首”指的是那一切生发之力的起点。“出”:意味着由内而外、由无而有,从潜藏之中走向显现,从看不见的变化到看得见的事物。“庶物”:就是万事万物,一切有形的存在,一切你生活中能接触到的“东西”:植物、动物、人、风、雨、器物...
问:对自觉又进入瓶颈,没什么长进的内观:看到身上的各种身体症状还在,不符合预期,于是信心摇动,我是不是又停滞了,我什么时候才能有长进开悟呢?我看到我的烦恼仍旧在,比如早上针对孩子们昨天吃了441块钱的那件事,生气、憋闷了一上午。下午唱歌的时候,我依旧看到自己对结果、对有没有观众的在乎。一切似乎都没变,还在原地。然后自己感受到这一切,就内在有一种焦急的倾向。我...
从潜到飞,从飞到退。乾卦说的从来不是一场向上的独舞,而是一次完整的存在展开。第一爻,初九,潜龙,勿用。一切的开始,是没有声音的。没有聚光灯,没有掌声,甚至没有鼓励。只是你自己,像深海里的一点光,若隐若现。你知道你有东西,但你也知道,时机未到。那个时候的毛泽东,在井冈山,四面楚歌,资源奇缺。可他没吵没闹,他在山野之间扎根,把土地政策一点点讲透,把农民的力气一点...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乾卦走完六爻,走完从潜伏到高飞、从跃动到极盛的全过程,终于来到这句被称为“终极智慧”的用九。表面看,这句话颇为奇异:群龙无首,居然是吉。不是说乾卦讲的就是“龙”之道吗?不是一贯在说“龙当自强”“飞龙在天”吗?怎么到了最后,却说:不要有“首”了?这不是前后矛盾,而是乾卦真正的收束之处。如果说前六爻都在讲一个龙的成长,那么“用九”,是在讲龙...
上九:亢龙有悔。整条乾卦,走到了这里,气已经逼到极点。如果说初九是沉、九二是现、九三是警、九四是跃、九五是飞,那上九,就是顶了,是硬到了极处的一爻。但易经没有赞它,反而说了四个字——亢龙有悔。这四个字,有一种不动声色的肃杀感。“亢”是高亢、亢奋、顶峰之义。龙,到了天顶,意气风发,所向披靡。但也正是这种极度的扩张,让它失去了和天道之间的“呼吸感”。一个人爬到了...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乾卦走到第四爻,气象开始转变了。前面三爻,或潜或见或惕,都是一种“蓄势”状态。而九四,是第一次真正提到“跃”字,是一个要不要飞、飞不飞、能不能飞的临界点。它没有说“跃出渊”,也没有说“跃上天”,只是说“或跃在渊”。你有没有注意到这个“或”字,它藏着的不是犹豫,而是深思。不是决断未明,而是老练到知道——并非跃出去就好,也不是留在渊中就错。...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你要是真的走到人生的“九三”这一步,可能比前面两爻更累。不是身体的累,是精神上的持续紧绷——一种长期的“我不能松懈”的警觉,一种明明已经走出困境,却不敢掉以轻心的状态。九三,不在初生之位,也未至巅峰。它处在上升的中间地带,下面的基础未稳,上面的高度未达,一不小心,就可能前功尽弃。正是在这样的阶段,《易经》劝你:君子要**“...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初九的龙还在深渊,藏着,憋着,一点点汲取力量。到了九二,这条龙终于浮出水面。不是飞上天,也不是吓人一跳地腾跃云霄,而是出现在田野之间,出现在人间大地的真实场景里。你看,“见龙在田”,这句话特别柔和。它没有说“龙在天”,也没有说“龙在战”,它只说“在田”。在土地上,在人活着、耕作着、相互帮助、忍耐与希望交织着的那个地方。这是毛泽东最擅...
初九:潜龙,勿用。这短短一句,读快了仿佛没什么意思。潜着的龙,先别用,听起来像个告诫,也像个保守的建议。但你若把自己放进去,慢慢地咀嚼,就会发现,这是一句在边缘处、沉潜中、黑暗下才能听懂的语言。初爻,乾卦六爻之始。此时的龙,才刚刚萌动、刚刚觉醒,处于极低之位。什么叫“潜”?是明明有力量,却不显现;是明明已经醒来,却仍卧在深处。不是没准备好,而是知道自己此刻不...
你走进这个世界时,一切都已安排好了。你没有选择父母,也没有选择季节,没有选择出生的城市、体质、基因、性格的雏形,甚至没能选择第一次哭出声来时,是否被抱在怀里,还是放在病床上。那一刻的你,眼睁睁地降临。就这样,干干净净,赤裸裸,毫无掌控。天地已设局。你只是被放进去的那一个点。而这正是“保合大和”的起点。它不是一句大话,不是君王仁政,不是世界和平,而是一种天地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