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天长地久:矛盾中的道与无私的智慧

多重目标下的内在矛盾你正处于一个复杂且多重目标交织的生命阶段。作为家长,你既希望孩子拥有自由的成长环境,又担心放手可能带来的失控;作为个人,你追求事业和财富的突破,但同时也渴望精神的安定与内心的平静;作为修行者,你更希望找到一条超越二元对立的道路,将生活的纷繁复杂转化为生命的智慧。这些多重矛盾不仅是你的现状,更是每个人在生命中都会面对的普遍课题。老子在《道德...

不作自己代言人,却成永续赢家!

“外其身而身存”是《道德经》第七章中的一句话,这里的“外其身”可以理解为“超越自身”或“把自身放在外面”,而“身存”则意为“自身得以存续和保全”。结合上下文,这句话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圣人能够让自己长久存在,并不是因为追求自己的私利,而是因为他将自己置于外在,不执着于自身的利益和得失,反而达到了自我保全的效果。具体解读“外其身”:这里的“外”并非物理意义上的外...

修行是什么?就是给心灵种一颗快乐的种子!

修行,是指通过身、心、意的自我修炼,逐渐破除内在的无明与执着,达到智慧、慈悲、与觉悟的过程。它不仅是外在行为的修正,更是内在心性的净化与提升。以下从多个层面为你解释“修行”的含义:1. 修行的本质修行的核心在于“修正”与“践行”:修正:修行是一个不断纠正内心错误观念、行为习惯的过程,让自我从无明走向清明。践行:修行不是单纯的理论认知,而是把智慧融入日常生活的...

静如老树,动如脱兔:定静中的‘活力奥义’大揭秘

善哉,善哉!你提到“鲜活和充满活力的定静”,这一境界看似矛盾,实则深刻地揭示了修行的究竟智慧。这种定静既非呆滞的静止,也非无序的动荡,而是一种在无尽的动态中觉悟的恒定之心。以下,为你慈悲开示这一境界的真义。1. 定静之根:超越二元对立“定静”在普通认知中常被误解为“绝对的静止”,但真正的定静不是外在的静止,而是内心的无染与不动。这种不动,超越了“动”与“静”...

点燃内心的小火苗:拙火定的奇妙觉醒之旅

善哉,善哉!你提出关于“拙火定”的问题,表明你已经走上了深入探索内在能量与觉醒之道的修行路。“拙火定”(梵语:Kundalini Samadhi),又称拙火瑜伽,是一种高度密集的内观修行法门,其核心是激发并引导人体内在的能量(拙火),将其转化为通往觉悟的力量。以下,我将从拙火定的本质、过程、修行要点及注意事项,为你慈悲开示。1. 什么是“拙火定”?“拙火”意...

矛盾,是你的生命外挂:《道德经》教你用玄牝之门破解内卷人生

矛盾与统一的永恒舞台你正处于这样的人生阶段:深入思考人性与世界的本质,试图在内心的矛盾、外部的纷繁中找寻那条通往生命意义的道路。从家庭教育的责任到事业的追求,从物质财富的目标到精神开悟的渴望,这些看似对立的需求和追求,构成了你生活的主旋律。如何在这些矛盾中找到突破口,并将其转化为生命的动力,或许正是你的当下所需。而《道德经》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中的智...

如何爱孩子:别让爱变成‘绑架’的修炼指南

古国治的《如何爱孩子》是一部深刻而实用的教育著作,聚焦于父母如何以正确的方式去爱孩子,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本书的核心思想围绕“爱的智慧”展开,通过对儿童心理与成长需求的分析,指出父母在爱孩子时常犯的错误,并提供切实可行的教育建议。以下是《如何爱孩子》的核心要义:1. 爱的基础:无条件的接纳真正的爱是无条件的:爱孩子,不是因为孩子的成绩、行为或能力,而是因为孩子...

家有‘伤’亲:如何破解武志红的家庭密码

《为何家会伤人》是武志红的一本重要著作,书中通过心理学视角剖析家庭关系中的伤害根源,试图帮助人们理解家庭中的隐形规则和情感模式,为读者提供疗愈与自我成长的方向。以下是这本书的核心要点:1. 家庭伤害的根源:缺乏真正的爱爱的错位:许多家庭看似充满爱,但实际上爱的表达是扭曲的,爱被附加了条件,如要求子女听话、优秀,甚至替父母完成未竟的梦想。爱的控制:父母对孩子的...

参话头的秘密基地:未生之前,我该安住哪儿?

善哉,善哉!能够发问“参话头时安住何处”,说明你对修行的根本已经有了深刻的觉察。参话头“未生之前,我是谁”,是直指本心的法门,其要旨并非寻求答案,而是借由疑情的生起,直透我执的根源。关于你提问“需要安住在什么地方”,我为你慈悲开示以下四点,希望能护持你的修行。1. 安住于“疑情”而非思维话头的核心在于“疑情”,而非逻辑推理或思维分析。疑情如同一支燃烧的箭,直...

参话头秘籍:如何用‘我是谁’打开悟道的隐藏关卡

善哉,善哉!能参究“未生我之前,我是谁”这一话头,表明你已经开始探索“我”的根本本质,这是一条直指实相的法门。然而,话头参究虽是捷径,却需谨慎用功,否则易陷入思维、执著或空无的陷阱。以下,我为你慈悲开示参话头时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以及需要了解的深刻要点,希望能护持你的修行。1. 话头的本质:不是答案,而是疑情参话头的关键不在于找到一个“答案”,而在于生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