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不分別、不執著,是對法界最大的尊重與信任

執著與分別,是讓因果之道失效的根本障礙。靜坐時觀心,我常看見一念生起時的細微變化。若有一念分別:「我做這件事是為了將來得到某個果」,那一刻,看似是善行,實則心已偏離。這樣的偏離,就像一條清澈的溪流被石頭阻斷,再多的源頭也流不出清水。原來真正阻礙因果的,不是外界的不公,而是內心的執著與分別。執著於某個結果,分別某種「應得」,那因就已不淨,果也自然難生。真正的因...

「不分别、不执着」,因果才能真正起作用

心若無執無分別,因果之道方能真實流行於萬象之中。坐於黃昏微光中,我忽然明白,原來因果不是一種外在的制度,也不是某種公平的交易,而是一種極為細膩而微妙的心法回響。當一個人對境生分別、於果執得失,那心已不正,念已不清。這樣的心如渾水映月,本具的感應自然無從發揮。唯有心如止水,了無罣礙,方可與萬法互通,讓因之所種,得以自然生果,不障其流。分別執著之心,是自我之網,...

一篇写反了的文章

執著於分別心,因果的力量便無從展現,法界也因此閉而不開。近來靜坐時,心中反覆浮現一句話:「不分別執著,因果才能起作用。」最初聽來,似難理會,後來我才明白,這話不講形式,只講心地。因果本非外在的懲罰與獎賞,而是法界的自然回響,是眾生心念動處所引發的如影隨形之機。但若一心計較,執著是非、善惡、得失,那原本清淨的因緣之流就被自我之網所擋,自然不能開展。於是,我不再...

「第一義諦」非遠方玄語,而是我當下能安住的真實無妄

一念若能契入第一義諦,則三界六道皆隨心轉,衣食住行皆為道場。靜夜無語,我常於燈下省思:人生雖在塵俗之中奔走,其實每一處落腳之地,皆有成道的因緣。世人眼中,三界六道是無盡的輪迴、重重的執著;而我愈行愈深,愈覺其中暗藏一機:這無非是心所造的境,念所映的光。若我心明,則六道不離清淨本性;若我念淨,則三界盡在當下一念中了了分明。原來這掌控,不是控制外在的時空流轉,而...

一念上升:清淨心的飛舉之道

當一個念頭純淨而深切地渴仰真理,它能生出如羽之氣,使人向上,不墜於沉重的輪迴。靜夜沉思時,我常感人心之念,其實並非毫無力量。許多看似無形的思緒,其實能影響人的氣質、行為,乃至於生死的去向。有時一念愛欲未息,便如鉛石墜心,使人日漸沉重;有時一念純潔之志持續不息,反而使身心變得輕盈,思維明透,彷彿有一種微妙的升舉之力。這讓我開始相信,「純想即飛」非虛語,而是真正...

成道即放下

凡心若系於紅塵之夢,則心念難息,道途亦遠。夜靜時分,我常獨坐窗前,看星沉月冷。思緒浮動間,我發覺自己心中仍有許多期待:希望此生能成些什麼事業,被誰記得,留下些許痕跡於世。這些念頭來時並不喧鬧,只是靜靜盤繞,像霧氣輕繞山巔。它們不是惡意的,也不是罪過,卻讓我不易止息。我明白,正是這些渴望,讓我的心總在將來奔走,總覺得現在不夠,總想再多得一些、靠近一些,才能滿足...

這個自我,其實不是一個固定的實體,而是幻化不定的投影

人心若無歸處,幻境便牽引著生命疲憊地奔走。靜坐時,我觀自心如浮雲過空,忽來忽去,無常無定。那念頭裡常有一個聲音,似柔非柔、似令非令,不斷對我說:「去做這個,再做那個;你還不夠好,不夠快,不夠完滿。」這聲音沒有形狀,卻綁得我寸步難行。於是,我便開始勞碌不停,仿若馱著一座看不見的山,一步步被它逼向疲憊與空虛。這讓我想起一句話:「自我若執著不放,萬事皆苦。」這個自...

此时 此地 此刻就是无处

修行是一條注定寂寞的路。在那靜謐之中,我才真正明白,孤獨並不是痛苦的對象,而是提醒自己正在走向另一個時空的標誌。不是沒有人愛你,也不是你拒絕了誰的關懷,只是那份關懷不再與你所在的頻率共鳴。你在拔節,他們還在夢中。你在登山,他們還在平原追逐風景。這不是分裂,是自然的選擇與安排。與其說孤獨,不如說是「無聲的預約」。它是與內在天命的一次對話,是靈魂覺醒過程中,舊有...

去做吧!不求回报,都记着呢!

每一念起心動念,天地皆見,無需強求果報,自有記錄。我時常靜坐自省,觀察那從心底升起的波紋,那些微細的意圖、願望、渴求,從未真正被遺忘。天地雖無言,卻如明鏡;天心雖無形,卻能了了分明。人的一念,不論清濁,都如墨點滴入水,一起漣漪俱在,只等機緣顯影。因此,我不再焦慮那份付出是否有人見,因為我知道,所有的起心動念,天機自藏,無一遺漏。付出本身,即是圓滿,不需附帶回...

无所求是成道的开始

真正的解脫,是放下對愛的索求。我曾靜坐於晨霧未散的山林間,聽見樹葉上的露水一滴一滴落下,那時內心忽然生起一念:「我若從此不求被誰所愛,便再無痛苦可生。」那一刻,天地皆靜,心亦沉澱如水。原來苦的根源,不在於是否被愛,而在於那個抓著「我應當被愛」的執念。索求,是一種對自身不圓滿的錯覺。我們之所以想從他人處獲得愛,是因為內心未見自己的本具圓滿。我曾細細觀照自己,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