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迟到100年,林徽因终于拿到了学位证书

世上有些证书,可以迟到一百年,但她的价值从未动摇过半分。林徽因拿到学位证书的那个清晨,我看着照片里她的外孙女替她接过那张纸,忽然间有点发愣。我其实不觉得那张证书能补偿什么。也不是因为这份荣誉不重要,只是她早就用一生,写出了一张比这更庄严的答卷。她的笔不是钢笔,是测量尺和描图纸;她的墨不是墨,是一砖一瓦的实地丈量和再现。她已经用行动交卷了,一百年前就已经交卷了...

抑郁的孩子越来越多:这5句话,宁愿烂在肚子里,也别对孩子说了

孩子不是故障机器,不需要用语言一遍遍去“修理”。看到那个从精神科走出来的男孩,我的心缩了一下。他的步子慢到几乎是在拖,眼神沉得像没睡醒。但不是因为病痛,而像是早就习惯了,在别人说话时只负责沉默。母亲还在他旁边说着话,话一声比一声大,像是在找回她对这个孩子的控制权。她说得句句都有“道理”,但我却听出了浓浓的失控。其实很多家长不是不知道孩子需要尊重、需要理解,只...

3小时狂赚2亿,张雪峰人设崩塌?

张雪峰收钱没错,也从来没说过他是圣人。不是谁挣到钱就该被审判的。尤其当这个人挣的钱,是用一场场讲得口干舌燥的直播换来的,是用无数个家庭、一个个孩子实实在在的问题撑起来的。我听过他讲课,讲那些普通人根本接触不到的院校内部结构、专业分支、就业数据,讲得密不透风但从不端着。一个人能把那么多复杂的东西说清楚,已经很难得。更何况,他讲的东西,对很多家长来说,就是破局的...

近2亿独生子女的崩溃,从父母第一次生病开始

崩溃不是从照顾开始的,是从知道没人能替我分担开始的。很多人第一次感受到自己“成了大人”,不是因为工作、不是结婚,而是第一次发现,父母会倒下,而且只靠自己才能撑起来的时候。我以前总以为,照顾父母是几十年之后才需要面对的事。仿佛那是一个被推迟的责任,像保险单里最后的那个小字,知道它迟早会来,但永远以为还有时间。直到父母突然病倒,那一瞬间,一切都变了。你得立刻明白...

“懒得动”是身体在给你警告!试试这3件成本极低,但可以恢复动力的小事

你不是懒,是身体在用“提不起劲”告诉你,已经撑不下去了。我知道那种感觉。从早上睁眼就开始心虚,明明知道今天该干什么,却就是不动。手机一刷就是两个小时,明明在玩,却笑不出来。书摊在桌上,视频教程开着,一分钟都坚持不了。总是想等状态好一点,结果越等越没状态,最后干脆告诉自己“算了,明天吧”。可是明天从来都没有真的到来。每天都觉得该做点什么,又什么都做不了,然后不...

40岁放弃百万年薪,裸辞转行,我如何靠写作拯救“卡住”的人生?

放弃百万年薪,并不是冲动,而是清醒地不再勉强自己活在一套不属于自己的剧本里。每天早上醒来的第一秒,脑子里就像被人重重地按下一块石头。不是单纯的倦,而是一种说不上来的沉重,好像只要闭上眼,就能看见那堆压着自己的待办清单和下一场会议的安排。我常常觉得,不是我在上班,而是我的整个身体都在为工作当人质。吃饭、走路、甚至呼吸,都是在等下一次指令。有时候走在路上,看着路...

高级的人把自己当小丑,低级的人把别人当小丑

真正有力量的人,从不吝于把自己当作笑料。其实很多时候,人越活越明白,最难的,不是取得外在的成就,而是能坦然面对自己的可笑与局限。你能笑着说出“我也不过如此”,那一瞬间,别人就不知道该怎么攻击你了。你卸下了盔甲,也让人放下了敌意。这是一种无形的掌控力。我常常觉得,在一个公共场合能自嘲的人,背后一定是处理过无数自我否定的过程。他不是不知道自己的缺点,而是已经把那...

我工资1w,面试的新公司开价1.5w,我礼貌地说:考虑一下。当天下午,HR说可以涨到2w,我反而不敢去了……

当对方说愿意给两倍工资时,我忽然开始怀疑一切的真实感。不是因为钱太多,而是因为不敢相信,自己凭什么值得这一切。我甚至开始怀疑这个世界是不是变了,还是说,是我落伍太久,不知道行情已经变了。可就在这犹豫的一瞬间,那种莫名的警惕就像蛇一样盘绕上来。我不是没想过去接受这份机会,但越想,越像是在被诱惑而不是被认可。很多人说这是“穷人思维”,说见到机会不敢伸手。但真正让...

当你接触的人越多,就会发现:吃饭快,走路快,脾气急,性格火爆,刀子嘴,豆腐心,有这些特点的人,心肠一定特别善良

那些吃饭快、走路快、脾气急的人,往往是真诚而善良的人。我总觉得,人最打动人的地方,从来不是他们的圆滑,而是他们的真实。那种明明说话冲得像刀子,转过身却偷偷记得你胃不好、怕冷、最近压力大……这种人,你根本没办法不心软。脾气急的人,不代表心不细。他们急,是因为他们对这个世界的反应太快,对你有情绪,是因为他们太在意。他们嘴上喊着“滚”,心里却早就把你安排得妥妥当当...

「南京照相馆」口碑爆棚,那条偷偷删掉的评论打了谁的脸?

别删评论,那不是反思,是逃避。其实那天点开那条被删掉的热评,我一开始没有太多情绪。可能是看多了网络上的冷血评论,也可能是我自己有点钝化了。可等我把《南京照相馆》完整看完,那些画面开始一帧帧地反刍回来。我忽然意识到,那两句话的荒谬,不在于它说了什么,而在于它选择无视了什么。人总有种倾向,把“冷静”当作一种高级的姿态。他们喜欢在别人情绪激动时,露出一副“你们都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