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五点半,北京城的街道还笼罩在一层灰蓝色的薄雾里,便利店的灯光显得格外明亮。一个年轻人裹着外套从出租屋里走出来,背包里只有一本泛黄的笔记本和一支笔。他说自己每天都要写点什么,不管写得好坏,因为只有这样,他的大脑才不会陷进一团浆糊般的混沌。他笑着说过一句话:“如果脑子里没有结构,我就会像手机开了几十个后台应用,明明没干什么,却很快没电。”这句话很真实。信息爆...
那天在健身房,我看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晚上七点,器械区里只有零星几个人在锻炼,大部分器械都空着。但到了八点,突然涌入了一群穿着统一运动服的年轻人,整个氛围瞬间变了。原本安静的健身房变得热闹起来,连那些本来准备离开的人也重新拿起了哑铃。我好奇地问前台,这群人是什么来头。前台小妹笑着说:"他们是附近一家公司的员工,组了个健身小组,每周三固定来锻炼。神奇...
那个卖煎饼果子的大叔又涨价了。从五块钱到七块钱,用了三年。从七块钱到十块钱,只用了一年。我站在他的摊子前,看着那张手写的涨价通知,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为什么同样是小本生意,有些摊主越来越忙,有些却悄然消失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许就藏在耐心里。老李的煎饼摊开了十二年。我刚搬到这个小区时,他就在那个路口。那时候的他还很年轻,动作生疏,经常把鸡蛋摊得不够圆,薄脆也...
那天在山里徒步,我看到了两棵奇特的树。一棵是白桦,笔直挺拔,树干光洁如玉,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另一棵是榆树,树皮粗糙,枝杈扭曲,看起来饱经风霜。导游说,这两棵树是同一年种下的,都有十五年了。我愣住了。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土壤,同样的阳光雨露,为什么会长成完全不同的样子?白桦已经有两层楼高,而榆树还在慢慢积蓄着力量,虽然粗壮,但明显矮了一截。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两...
那棵梧桐树还在那里,只是已经不再是记忆中的样子。三年前搬到这个小区时,我每天路过那棵树。当时它刚移栽不久,树干细得像个瘦弱的孩子,叶子稀疏,看起来随时可能被一阵风吹倒。物业说这是名贵品种,要好好养护,但住户们都摇头,觉得花这个钱不值得。我也是摇头的其中一个。直到昨天,我重新审视这棵树时,才意识到一个令人震撼的事实:它已经比我高出一个头,树冠遮蔽了大半个停车位...
有句话我一直记得。罗翔老师说:“一天二十四小时,你刷了八个小时的手机,看了两个小时的小黄书,又追了三个小时的剧,剩下的时间不是吃就是睡。你以为你是自由的,其实你已经成了欲望的奴隶。”那一刻,我突然沉默了。因为这句话,像一面镜子,照见了很多人正在过的生活。你说自己自由,可你的一举一动,都被欲望牵着鼻子走。你以为是自己在选择,其实是欲望在选择你。你以为是自己在放...
三十岁那天,她在朋友圈发了一张照片:一束花,一张蛋糕票据,背景是四川小城里一间不大的店铺。朋友们都在祝她生日快乐,她却在心里默默想——如果没有这一年的转变,今天的自己大概不会笑得这么自然。很多人问她,秘诀是什么?是不是顶峰会让她一个月赚回学费,是不是副业让她三个月多了几万块收入。她摇摇头,说,你们看重的是钱,但我真正的收获,是心。心态的轻盈,能量的守护,成长...
夜色很深,北京西直门外的那家烧烤摊还亮着灯。一个二十七岁的年轻人,穿着皱巴巴的衬衫,坐在角落里,啤酒瓶堆了一地。他盯着手机屏幕发呆,嘴里反复念叨一句话:“怎么又被骗了?”几个小时前,他刚把两万块投进一个看似靠谱的副业项目,结果不到半天,对方的账号已经注销。他气得想摔手机,却又无处发泄。朋友拍拍他肩膀:“算了,这钱就当交学费吧。”这句话听起来残酷,却极其真实。...
那天是阴天,上海的空气闷得厉害,办公室的空调嗡嗡响个不停。一个年轻人盯着屏幕,指尖停在键盘上,却迟迟敲不下去。他要写一份方案,明天一早就要提交,可脑子里全是散乱的片段,像有人把一叠零碎的便利贴撒在地上,风一吹就乱飞。他低声抱怨:“为什么我总是写不出一个完整的逻辑?”这并非个例,在不少职场里,很多人遇到的最大困境不是没想法,而是没法把想法串起来。表面上,他只是...
深夜的候车厅,灯光刺眼,广播里传来机械的播报声,一个男人低着头坐在角落里,鞋面沾了雨水,显得灰扑扑的。他刚刚丢了一份工作,手里攥着那张写着解聘原因的纸,皱得像一团废弃的旧布。他自言自语:“为什么偏偏是我?为什么我这么倒霉?”身边路过的旅客没人理会,他的声音淹没在拖箱子的滚轮声里。可他没注意到,半米开外,有个小伙子看了他一眼,心里闪过一个念头:或许,他该换个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