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自己,从来不是“算了”,而是“我还在走”。有时候人在低谷的时候,会觉得自己烂透了,不配被喜欢,不值得原谅。心里明明也知道“接纳自己”很重要,但听见别人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反而起了反感,好像对方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经历了什么。是的,这种时候,“无条件接纳自己”这句话听起来特别像一句空口号。它太干净了,干净得像悬浮在半空中的一句标语,没有触碰过现实,没有沾染过...
低能量的状态不是懒惰,是身体和心灵发出的求救信号。有时候并不是不想做事,而是整个人像卡在某个隐形的断层里,提不起劲,也没有动力,就算睡够了、吃饱了,还是一整天都昏昏沉沉的,脑袋像是泡在雾里,身体则像是被什么钝重的东西压着。我后来意识到,这种状态其实跟阳光很有关系。连续几周没有见太阳的日子,特别容易让人情绪低落。像是缺了一块电池,整个人都在省电模式里过活。你不...
识人从来不是一门技巧,它更像是一种沉默而隐秘的感知力。有时候你对一个人没什么明确的意见,但就是下意识地绕开。你不会用逻辑解释,只是身体先一步作出了决定。后来回头一看,才发现那种“避让”的本能,其实已经提前感知了很多。不是所有的判断都要靠语言,有些东西,一眨眼就知道对或错。我一直觉得,一个人真正的性格,不是他说了什么,而是他在不自觉时暴露出的那一面。比如语气,...
靠写作谋生并不容易,但它是我见过最公平的一种生路。我清楚记得,第一次失业是在29岁那年。创业失败,合伙人散了,项目黄了,办公室关门的那天我一个人把桌椅拆掉,又把几箱旧文件搬上楼,坐地铁回家。那天北京的天特别沉,我下车的时候雨刚停,鞋踩在站外那条小路上,像踩进泥塘。整个人也像陷在某种说不上来的湿气里,怎么都干不了。那会儿我每天都醒得很早,一睁眼就是账户余额,再...
真正改变命运的,从来不是背景或标签,而是你在看不见处的沉默坚持。那天在网上刷到姜萍,停了一下。照片里她坐得很直,眼神是那种有一点羞怯,但更像是一种稳住自己的专注。中专生,女孩子,服装设计专业,数学竞赛全球12名,前面一串清北麻省理工的名字——说实话,看着都有点不真实。但我相信她是真的。不是因为媒体在讲,也不是因为她成了现象级的热搜,而是因为她眼里有那种别人教...
确诊的那一刻,我终于原谅了自己二十多年来的混乱和崩溃。说不上是震惊,更多像是沉默地松了一口气。那种气不是轻飘飘的解脱,而是终于把肩膀上一直压着的那块看不见的石头卸下来——原来,我不是懒,不是烂,也不是不够努力,而是,我的大脑确实有点不一样。确诊ADHD之前,我有一段时间常常会在午夜里坐在床边,像一尊醒着的雕像,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又没做完那点本该早就完成的小任务...
做企业,最怕的是太聪明,不怕骂,就怕没定性。钟睒睒这种人,你看不出他特别锋利,也不是那种一上来就满脸野心的样子。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商界偶像”,说话不多,不爱社交,也几乎不和外界主动打交道。他就是在自己那套轨道上,一步一脚印地做事,像个不合群的学生,安静地坐在角落里,考试却永远是第一。他不出来辩解,也不急着回应质疑。别人说他“卖水也能成首富,太荒唐了”,他没...
中国孩子在成长的前二十年里,几乎没有时间去认识自己。回头想,小时候确实没太多选择。家里对我的期待只有一句话:成绩好,就能有出路。每天的时间都被安排得紧紧的,早自习前起床,晚自习后回家,脑子里转来转去的就只有公式、单词和排名。从小学到高中,所有的目标几乎都写在卷子上,谁提起“你长大想做什么”,都会觉得那是个不着边际的问题。不是不想回答,而是没人教我们怎么去想这...
真正的价值,不在课程本身,而在那个让我想继续走的人身上。2023年我确实上了太多课。五门,六门,七门,说不清楚了。有些是朋友推荐的,有些是社群刷到的热门链接,还有一些是自己半夜焦虑点进去的那种“快来报名”的直播间。结局大多相似——开头挺热闹,讲师看起来也都头头是道,但三天后就开始打卡疲惫,七天后内容没新意,十天后自己自动消失。没有惊喜,也没有太多失望,反正就...
教育真正的失败,不是孩子学不动了,而是大人已疯魔。看完央视那条暗访视频,说实话,我脑子里先蹦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那种说不清的悲哀,就像你知道一间屋子已经塌了,大家却还硬往里挤。你想喊,想阻止,张了嘴,却只吐出一口凉气。孩子在考,家长在等,老师在引导,机构在操作,每个环节都严丝合缝,像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悄无声息的围猎,而被围猎的,正是那个还没长大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