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过用力负责的人,常常最容易受伤。在生活与职场中,我们常听到一句话:“责任心很重要。”于是很多人把这句话刻在心里,不管什么事,都愿意伸手,不管是不是自己的任务,都想要扛下来。他们以为这叫认真负责,以为这样会得到认可和回报。可现实往往不是这样。久而久之,别人开始依赖你,不是出于尊敬,而是因为有人帮忙可以偷懒;久而久之,你本不该背的锅也压到你身上。于是你越负责,...
当孩子选择回家做“全职儿女”,不是因为懒,而是因为社会的棋局让他们无处落子。这两年,网络上“全职儿女”成了一个热词。985毕业生不去大厂,不去拼职场,而是回到家里,由父母每月发薪水,帮忙做家务、陪伴父母,甚至被戏称为“全职保姆”。有人讥笑是新型“啃老”,有人理解是压力之下的暂避锋芒。这种现象一出,争议四起。但当我们冷静看待,会发现它不是个人的任性,而是社会变...
真正伤人的,不是别人的评价,而是我们把它当真。很多人都体会过:一句看似随口的话,却能搅乱心里的平静。有人说你对孩子太宠,有人说你工作不够拼,有人说你做人不够大气,本来你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可当这些评价反复被提起,你却开始怀疑自己。于是,你急着想要做点什么,好像得给别人一个交代,证明自己不是他们说的那样。可越是这样,你越被评价捆绑,心情随之起伏,甚至生活选择都...
生活顺不顺,常常藏在自己有没有变好的那一刻。人们总喜欢抱怨外部的世界,抱怨环境艰难,抱怨机遇稀缺,抱怨别人总是走在前头。可当你慢慢停下脚步回望,会发现真正的困境,并不全在外面。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没有变得更清澈、更笃定、更温润,才让生活显得磕磕绊绊。樊登在2023年的演讲里讲到“你变好了,生活就顺了”,这句话像一记钟声,让人蓦然惊觉:原来生活的答案,不在别处...
人活着,最怕的是走得快却走不远,走得远却走不深。陆奇在2023年的那场演讲里,把20岁、30岁、40岁的路径说得明白:20岁要快,快学、快试、快失败;30岁要远,远靠身体、家庭和朋友的支撑;40岁要深,要找到一个能淋漓尽致施展的舞台。很多人被这几句话打动,是因为它说出了人心底最常见的困惑:到底怎样才算没白走这一生?在这个信息爆炸、大模型崛起的年代,每个人都急...
很多困住我们的难题,其实是看问题的角度太低了。我们常常觉得生活里的某些矛盾无比复杂,婆媳关系解不开,职场难题绕不明,阶层逆袭走不出,甚至连“如何减肥”这样的小问题也能困住许多人。可细想一下,这些问题真的是无法解答吗?或许并不是。真正的问题,往往并不在低处,而是在高处。就像作者所说:低维度的复杂问题,往往只是高维度简单问题的投影。若你只盯着投影,就会觉得阴影扭...
平庸不是天生的,大多是被犹豫和拖延消磨出来的。在这个信息纷杂、机会满天飞的时代,人人都喊着要改变,人人都想抓住机会,可到头来却发现自己仍然停在原地。不是因为没有机会,而是因为在机会来临时,我们习惯推演、犹豫、等待,等到所谓“准备好”的那一天,机会早已转身离去。文章讲的是执行力的缺失,其实说的正是人心里的那层怯懦和懒散。修行的眼光看,这就是“心力未定,行力不生...
说话阴阳怪气的人,其实并不强大,只是心里虚弱。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人,他们张嘴就能让人血压飙升。明明是夸你,却带着刺;明明是闲聊,却暗藏讽刺。几句话下来,心里像被针扎过一样不舒服。更让人难受的是,这些话常常模棱两可,你想回击,却发现没有抓手,甚至会被反过来指责“你想多了”。于是,你只能自己咽下那口气。慢慢地,你开始害怕与他们相处,仿佛面对的是一个带着暗器...
月薪过万并不是常态,它只是幻象下的少数。每当国家统计局公布收入数据,或社交平台刷满“月入过万”的话题,人们心里都会摇晃。有人惭愧,觉得自己落后了;有人焦虑,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够努力。可细细去看真相就会发现,那些耀眼的数字里,藏着太多平均值的假象和幸存者的偏差。绝大多数普通人,每天起早贪黑,辛辛苦苦,一个月拿着几千块,还要为孩子、为房贷、为生活算计到一分钱。文章...
人以为逃离了卷,就能找到安逸,其实只要人心不安,哪里都会卷起来。成都的故事,不是成都一城的故事,而是当下许多人共同的幻觉:我们都以为换一个地方,就能换来轻松的生活;可现实往往像一盆冷水,让我们明白,所谓“退路”,只要走的人够多,也会堵成死路。曾经的成都,是人们心里的一方桃源,是在北上广深筋疲力尽后幻想的安逸乡;但当两千万打工人涌入,当楼盘被挤爆,当求职市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