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时间我特别执着这个问题。见地够了,是不是就应该得定了?就像一把钥匙,既然能打开道理的大门,是不是也就能打开心的宁静?但后来慢慢地,我有点动摇了。我见过一些人,佛法讲得头头是道,什么性空缘起、般若中道,信手拈来,逻辑清楚,条理分明。他们确实明白很多,甚至可以说是见地很深的人。但你若留心去看,哪怕只是一起坐个茶席,你能感觉到他们的心并不安住。他们的眼神像风中...
小时候我以为,只要成绩好,就什么都有了。那时候我爸妈总说,考个好大学,你这一生就有着落了。我也真信了。于是听话,努力,按部就班地成了“别人家的孩子”。每次考试名列前茅,每次评奖有我的名字。老师喜欢我,同学羡慕我。可奇怪的是,那些掌声和笑脸,落在我心里的分量,越来越轻。我现在回想,第一次对“成功”感到疲倦,可能就是高考完看到分数的那个瞬间。别人都在狂喜、庆祝,...
有时候人走了,其实并没有真正离开。他可能还在你微信里,还在你通讯录里,甚至有时候还会点赞你发的朋友圈。你看着那个名字跳出来,又悄悄缩回去,心里像是被轻轻踢了一脚——不疼,但一直在那儿。我现在越来越理解那种沉默的表达。它不是懦弱,不是冷漠,而是一种带着思考的温柔后退。成年人之间,很多事情说出来反而尴尬,沉默反倒留了一份体面。曾经有个人,我跟他聊得很多,哪怕只是...
有时候我也会问自己,我到底是希望孩子好,还是希望他按照我想的那个“好”去活。从我当妈的第一天起,这个问题就像一根细针,悄悄地藏在我心里。白天没空管,夜里一闭眼,它就扎过来。我不想承认,但我确实花了很多时间在“他有没有吃好、睡好、表现好、将来会不会有出息”这些问题上。可问题是,我是真的为他好吗?还是,我只是在用他填补我作为母亲的焦虑、遗憾、不甘、控制欲?我小时...
其实我总是很怕那种“立刻变现”、“2个月赚7万”这种句式。不是怀疑什么,只是我知道,如果你真的走过那条路,你不会轻易用数字说话,哪怕数字是真的。因为所有的结果背后,都是好几个月的怀疑、咬牙、夜里醒来不知道在坚持什么的那种孤独感。我看她说自己是95年,从财务转自由职业者,花半年学习,再用2个月卖产品赚回来。我知道,这听起来像一个顺理成章的成长路径,但其中每一步...
有时候我会想,我们到底是从哪一刻开始,不再轻易地把喜悦拿出来分享的。也许是某一次本来满怀期待地说了自己的好消息,换来的却是冷淡、讥讽,甚至更糟糕的沉默。也许是某一回出于信任讲了心底的烦恼,对方却拿去添油加醋地传播,最后还反过来埋怨你太脆弱。慢慢的,你就不说了。不是不想说,而是不敢说。我前段时间看到“孕妇车贴”引来的那些事,说实话,我整个人都不太舒服。你看一个...
她说喜欢考古那一刻,我没觉得惊讶,反倒松了口气。你知道吗,我们这一代人,最怕的不是孩子选择了什么怪异的专业,而是怕他们根本没有想清楚,自己想走哪条路,就已经被人推着跑得飞快。她至少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还敢去,哪怕别人都说不值。其实这几年我总在想,“底层养育”到底指的是什么,是钱少资源少见识少吗?我不觉得。真正的底层感,是在孩子眼里看不到选择,是觉得命运只有一条...
有段时间我总在想,为什么有些孩子长得特别快。不是个头上的快,而是那种,明明还没到十岁,说话做事已经像个沉稳的小大人了。后来慢慢明白,他们不是突然成熟的,而是走出去过。风吹过脸的方向、陌生人一个不经意的眼神、帐篷外草叶的湿气……那种由脚下土地传导进身体的经验,是书桌给不了的。我小时候很少有机会旅行。爸妈一个是医生,一个是会计,寒暑假都忙。印象里最远的“出游”是...
每次听人提起“要出去闯一闯”,我都习惯性地点头,像是认同,心里却总会冒出一股软绵绵的倔强。不是不羡慕外面的世界,也不是害怕挑战,只是,有些时候,我就是觉得,留在家的这条路,也未必输。说来也怪,从小到大,我好像从没想过离开太远的地方生活,甚至哪怕换个城市工作,都得再三考虑。身边朋友说我没野心,其实我心里清楚,我不是没野心,我只是更清楚,什么样的生活才让我安心。...
有些时候,明明知道自己没错,却还是选择闭嘴,那感觉其实挺难受的。但也正是这种憋屈,让我慢慢理解了一种更深的东西:什么叫为自己的幸福让路。以前我总以为,讲道理的人一定能赢。但我后来发现,在现实面前,有些人根本不在道理这个频道上。他们不图对错,只图发泄。你说一句,他吼十句,你摆证据,他直接动手。那时候,你才会明白,有时候保护自己,不是讲得更有理,而是看得更远。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