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不要脸”,其实是一种超越小我的宽广心量。当一个人真的不在意别人怎么看他的时候,那种气场反而很安静。不是那种横冲直撞、吵吵闹闹的张扬,而是像一块石头,落在水里,沉得很稳。很多人误会“不要脸”是没有分寸,其实恰恰相反,它是一个人对自己已经很清楚了,所以也不再需要靠别人的认同来拼接自我。一个人如果还总是挂念着“别人怎么看我”,那说明他的自我边界还不稳。内心...
人生的起点很难选,但庞众望让人明白,哪怕命运写错了开头,也可以自己接着写下去。他不是那种在聚光灯下天然发亮的人。他的故事,如果没人讲,可能就会像村里那片荒地一样,被悄悄遗忘。但他确实走到了台前,而且不是靠奇迹,是靠一寸一寸啃出来的现实。小时候他推着瘫痪的母亲,一步步走在泥泞的村道上,那画面我一直忘不掉。轮椅卡在石头缝里,他用尽全身力气也推不动的时候,母亲没有...
老实人之所以最容易被牺牲,是因为他们从不让人为难。很多职场上的悲剧,不是因为能力差,也不是因为运气不好,而是因为那个永远不拒绝、永远守规矩、永远不吭声的人,总是被默认为可以无限透支的对象。他太容易被交付信任,却从不敢讨回一点尊重。到最后,别人越界他默认、领导刁难他忍让,同事甩锅他接住,一切烂摊子,都自然地滚向了他。别人连动嘴皮子都懒,他却主动低头苦干,这样的...
高考不是公平的代名词,但它是我们这个社会最不公平的公平。每年一到六月底,朋友圈像突然开了口子一样,全是分数、表情、排名、志愿,一场静默了多年的搏命竞赛突然掀开帘子,露出每个家庭的隐秘伤痕或意外光芒。其实我很明白,那些喜讯背后,是无数沉默无声的落榜者,是爸妈在厨房流的眼泪,是考生凌晨五点醒来却不愿睁眼的失落感。你很难说清楚这个系统是好是坏。它太粗粝,也太残酷,...
真正高阶的沟通,从来不是说服对方,而是让对方愿意自我调和。很多人以为表达自己就等于沟通,其实不是。说话并不是目的,连接才是。如果一场谈话过后,对方只感受到被指责、被反驳、被否定,那这就不是沟通,这是宣泄。可真正有力量的语言,它不是靠压服赢的,是靠理解和温度软化出来的。它让人卸下防备、重新思考、然后自愿地松动最初的坚持。《玫瑰的故事》那场咖啡厅里的对话,是极少...
真正强大的思维方式,是让你面对所有未知时都能稳住呼吸、不慌不逃。有时候,事情来了,人还没动,心就已经垮了。不是因为这事真的大到天塌,而是脑子一想到“要出事了”,整个身体就先僵住,像下雨前空气的沉闷,把人压得透不过气。很多时候,真正让人不安的,不是“那件事”本身,而是“自己能不能扛住”的怀疑感。怕事,其实是怕自己。怕自己处理不了,怕自己又被骂,怕自己不够用,怕...
普通人想赚到1000万,只能靠抓住周期里的一两次非理性机会。从来就没人教过我们钱是怎么流动的,只是反复告诉我们要努力,要认真,要好好工作,升职加薪,然后买房结婚。于是很多人真就信了,把自己的人生困在了一条注定无法通往财富自由的单行线上。每天像老黄牛一样拉着生活往前走,一年存下四五万,还得花一半去还房贷,生个病就得掏光积蓄,翻个身基本靠梦。其实人不是不能接受苦...
真正值得感谢的,从来不是那些伤害你的人,而是咬牙走过那段日子、没有放弃自己的你。人走到某个阶段,总会回头看那几次转弯的地方。有些转弯确实是因为被推了一把,不得不换路。但那种推,不是善意的提醒,而是一种粗暴、甚至带羞辱意味的对待。有些人会说,是那一推成就了你。可如果你冷静下来回想,真的是那一推让你成长的吗?还是你当时很疼,但你自己不甘心,自己强撑着,一点一点爬...
真正重要的,不是成为一个好女人,而是成为真正的自己。一个人如果没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和物质保障,她的才华就很可能永远被搁置在那里,像一口未曾开启的井,深却枯竭。不是因为她不够聪明,不够敏锐,不够勤奋,而是因为她每天的生活都被消耗在应付周围的噪声中,连最起码的沉静都得不到。她想写点什么,脑子刚有一点念头,孩子哭了,饭烧糊了,丈夫喊她找袜子。时间永远不够用,而思绪也...
毁掉孩子大脑的,不是懒惰,是被忽视的大脑规律。暑假快开始的时候,家长总会变得特别紧张。有人急着给孩子报课外班,有人盯着练习册恨不得一页页都做烂。谁都不想“输在假期”,可真正决定孩子能不能走远的,往往不是“学了多少”,而是他有没有在大脑最需要被理解的时候,被正确地对待。我听过太多焦虑的家长抱怨孩子“玩疯了”“躺平了”“浪费假期了”,但却几乎没人问过:孩子的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