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风在玻璃窗外刮得乱响。北京的夜总是这样,有一点倦怠的冷意,也有不甘心的灯光。新闻推送闪了一下:罗永浩被限制高消费。再往下滑,江佩珍、王思聪——三个名字并排出现在热搜上,像是命运突然要对比三种结局。屏幕那头,有人拍手叫好,也有人叹一句“果然,成败一念之间”。但夜深人静的时候,你会突然有点恍惚:他们这几个人,真的失败了吗?还是只是走到了“理想和现实的交...
凌晨四点的香港,天色还没亮,湾仔码头的风带着海腥味,掠过灯火半暗的楼宇。一个穿着黑T恤的男人坐在出租车后座,盯着窗外闪烁的霓虹,手机屏幕亮着:“剪辑完成,今天交片。”他点了点头,闭上眼,呼出一口气。这一刻,离他拍完《少年的你》正式上映,还有九天。也就是那天之后,他的名字被重新定义——曾志伟的儿子,变成了导演曾国祥。命运有时候像胶片,暗格里藏着光。你以为他不过...
那一年,薇娅还不是“淘宝第一主播”。那一年,她在广州的出租屋里,哭得眼睛通红。桌上摊着三张房产证,一张一张签字转让。她对老公说:“卖吧,亏就亏吧。”他没吭声,只点了根烟。那一夜,他们卖了三套房,只为了撑起一家濒临破产的网店。那时候没人知道,那个被亏损逼到绝境的女人,会在几年后,用一支口红、一个镜头、一句“链接来了”,撬动整个电商江湖。她叫薇娅。有人说她是运气...
凌晨两点,长沙街头的便利店门口,灯亮得刺眼。一个外卖小哥脱下手套,盯着手机屏幕发呆——他刚在淘宝上“剁手”了两千块。外卖箱里还剩半杯奶茶,他喝了一口,苦得很。他说:“我知道那东西没用,但点‘付款’那一刻,像喘了口气。”这句话后来被我记在笔记本上,因为那是我见过最赤裸的现代孤独。每年“双11”,我们都说自己是消费者,可仔细想想,那一夜我们更像被编程的机器。凌晨...
凌晨五点,在东京街头一家24小时便利店门口,霓虹灯下站着一个人,手里拿着刚泡好的咖啡,深吸了一口气,却说了这样一句话:『昨天我写了两千字,稿子被退了。』外面人潮如流,他却静止在那一刻。你有没有那么一份事业,像这杯咖啡一样——看似日常,却让你觉得自己几乎要放弃。我认识一个人,叫李然。他是一个普通的办公室职员,平日里做文档、开会、回复邮件,生活轨迹平稳得像自动驾...
凌晨四点,长沙的仓库灯还亮着。牛肉哥靠在塑料椅上,双手撑着膝盖,呼出的气在冷空气里化成一团雾。后台的数据还在跳,订单数字一路狂奔。他笑着对助理说:“看见没?有人骂我,有人买我。”这话听起来像玩笑,实际上是他的生意哲学。营销的本质,是冲突。他身上带着典型的中国式创业气味——不高贵、不浪漫,却极真。有人说他野蛮、说他哗众取宠、说他在消费情绪,可每一次风波过后,他...
凌晨三点,旧金山的街灯亮着,海雾轻轻罩在玻璃上。高晓松坐在桌前,手边是一杯没喝完的威士忌,屏幕上闪着生日那天的留言提示。他刚满五十岁。世界另一头,有人给他留言说:“你还年轻。”他笑了,点了支烟,低声说:“年轻,不是没老,而是还没原谅。”半个世纪的路,他走得不快,也不算稳,但每一步都有火花。曾被骂轻狂,也被捧成才子;有人说他玩世不恭,也有人说他看透世情。可只有...
凌晨两点,他坐在出租屋的木桌前,手指停在键盘上,屏幕的光照亮了他有点发青的脸。外面雨没停,楼下有人在吵架,水声、笑声、抱怨声混在一起。那一刻,他突然有点想笑——写了一整天稿子,挣的还不够今天外卖的钱。可他没关电脑,又重新打开一个空白文档。有人说,穷的时候,梦想最轻,也最真。其实不是。穷的时候,梦想是压在你身上的那块石头,你不写,它就压得你喘不过气。他叫周行,...
那是一个风大得出奇的黄昏。海面起了雾,像一层薄薄的灰纱,包住整艘船。船舱里,一个男人靠在钢琴旁,手指在键上轻轻滑动,像是在和某个看不见的人告别。他叫1900,一个生在海上的人,也将死在海上。外面的人,都在等他下船。麦克斯在废船的甲板上喊:“这船要炸了,跟我走!”可他只是微微一笑,回头望了一眼那台旧钢琴。他说:“我看不到尽头的城市,看不到尽头的街,看不到尽头的...
那天是在一个小雨天,街角的咖啡店灯光昏黄,一个女孩正对着电脑打字。她的指尖在键盘上急促敲击,神情专注。突然,手机震了一下,是闺蜜发来的消息:“你这文章有点问题啊,说实话,我都替你丢脸。”那一瞬间,她愣住了,手指停在空中。她不是没被人批评过,但这句“丢脸”,比所有的评语都扎心。她盯着屏幕,想了几秒,回了句:“谢谢,我会改。”可眼泪,已经落进咖啡杯里。人最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