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这句话我觉得重点强调了九三的位不太正,所以他必须小心行事,当然所谓的小心行事在乾卦整卦都体现着的,就是忠信于天道,时时刻刻在其中,因为这针对的并非一个已经大彻大悟的圣者,因为圣者已经成为道体,所以他不必用人的意识、人的警觉去夕惕若了,他本就是道,道就是他,所以他可以从心所欲...
问: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我的理解是:君子者,就要为学日增,是为聚学,多学多闻,辩问,则是必须辩证的看问题,带着疑问的去学,真理越辩越明,要思而学、学而思,思而不学则怠,学而不思则惘;居宽,我的理解是得有接纳力,恰如乾如天如地,能含钠住一切,诚接住一切,无好无坏,能是乾元之绽开,而行仁则是将乾...
问: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我的理解:乾,真是无比广袤博大,无始无终,是一个叹词,就是无法用言语形容,太大太美太伟岸太太极了,无法形容。我们能把握住他的特性之一就是刚健中正,一种行而不怠,为而不语...
问:《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
那一点乾元之动,无处无时不在,他是一切万事万物的发动点、开始点,没有不通达的,大到宇宙万象,小到灰尘漂浮、种子发芽,无一不是他在作用,如此能不亨通吗?
利贞者,性情也,一方面是性,本性,本来面目,本质,原本就是如此,利万物之利,恰到好处,行贞道之贞,不前不后不左不...
一开始是“潜龙勿用”。“潜龙”不是失败,也不是隐匿,而是一种还未被看见的存在。就像春天还没发芽的种子,像深夜海底的火山,在外看不见波动,可在里头,一切早已在酝酿。它不是没有力量,而是那股力量还不需要展现。不是压抑,而是蓄养。此时的阳气是内收的、内敛的,不是因为它不够,而是它知道什么时候动才是对的。一个人如果在这时候急着“用力”,急着“表现”,其实是逆了时。反...
“潜龙勿用,见龙在田,终日乾乾,或跃在渊,飞龙在天,亢龙有悔”,这是《易经·乾卦》之六爻变象,而《彖传》为之作总括:“潜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七句之中,六爻逐级递升,第七则总结“用九”,为乾元所终极之境。这不是六个阶段的简单线性发...
上九曰:“亢龙有悔”,这是乾卦的最后一爻,象征着极致之极。龙,作为乾卦的象征,本为阳刚之极、升腾不息、贵德在身者;而“亢”,则是高而过之,高到不能再高。在《易经》的系统中,“上九”这一爻位象征阳气已至极点、再无上升之路,反而走入了一种危险的“满盈”状态。在天地之道中,“物极必反”,此时的龙,不再是云中游动之龙,而是陷入了高悬无依、脱离实际的亢奋之境。因此“有...
九五爻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此时,龙终于飞腾而上,冲破了渊底的沉静、试探与等待,跃然而起,入于云天之间。这一刻,不是靠力气飞起的,而是天地之气已然汇聚成势,龙与天心同振,所以才得以成飞。他不是为了飞而飞。是整个宇宙之气,在他身上找到了出口。他的身体,只是承接了那一口时机已至、势能已足的天机之风。他若提前跃起,是妄动;若迟疑不前,是失时。现在,他飞了,因...
在《易经》乾卦九四爻中有这样一句话——“或跃在渊,无咎”。看似简短,却含藏了生命节奏最深层的理解。这一爻,是龙即将腾跃的时刻。它不在天上,不在田间,而是在渊中。“或跃”,意味着跃也好,不跃也好,都在临界的那一刻。而“无咎”,就是告诉我们,哪怕他处在一种“似跃非跃、似动非动”的状态里,也没有毛病。这不是懒惰,也不是犹豫,而是他正在守着那个极为精准的时机。这便是...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问:好,下面我完整地复述一遍我的理解:进德修业,就是为道日损,趋近于道,在身体里应乎于道,显在外即为德,在此前提下,修人间之业,小到每天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