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照见空白——发现“没说出来”的盲点”

到这一阶,我们的提问,不再是“听他怎么说”,而是“他没说什么”。不是分析那些摆在台面上的逻辑链条,而是开始留意语言里的“沉默地带”——那些被悄悄跳过、轻轻略过、或根本没有进入视野的部分。你会发现,很多问题之所以让人误入歧途,不是因为它说错了,而是因为它说少了。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一个30岁左右的人说:“我得赶紧结婚了,再不结就晚了。”如果你只盯着这句话表面,你...

击穿地基:当你开始问“你这话从哪儿推出来的?”

我们大多数人,在听别人说话时,往往只注意“结论”是否顺耳,很少往前追溯这个结论是怎么被推出来的。就像吃东西时只管味道好不好,压根儿不去看配料表。可真相往往藏在那配料表里。如果说“撕开表象”是质疑那个熟得发烂的结论,那么“击穿地基”就是要往回挖,看你是踩着什么逻辑砖块走到这里的。你会惊讶地发现,很多人嘴里的“所以”,其实根本没有一个靠谱的“因为”。比如,一个大...

撕开表象:当你开始怀疑“本来就是这样”的时候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一件事听起来没毛病,所有人也都点头称是,你甚至也觉得“这不就是常识嘛”,但不知道为什么,心里总有点说不出的别扭。就像小时候在课堂上,老师说“知识改变命运”,你那时候可能觉得,这句话挺有道理,没毛病啊。但你当时并没有真正想过,这个“命运”是怎么被定义的,“改变”又是改变到哪儿去。你没空想这些,因为马上要考试了。这就是最典型的“合理外壳”——...

五层解构法问出引人深思的问题

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撬动人心。真正引人深思的问题,往往不是显得“高深”,而是在你习以为常的地方敲出一道缝,让你突然意识到:原来我一直活在一个未曾觉察的“假设世界”里。这类问题之所以罕见,是因为它们不是为了“被回答”,而是为了“被卡住”,为了让你暂停你熟练到无需思考的自动模式,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剥掉你自以为清楚的“世界观”。那怎样的问题才有这种穿透力?我们可以...

《12个让我停下来思考的瞬间:在我身上落刀的地方》

其实一开始并没有想专门写这本书的“读后感”。《被讨厌的勇气》这类作品,说实话我早些年读得太多了——无论是内容所依的阿德勒心理学,还是书中那种“回到主观世界”、“不被他人评价所驱动”、“幸福来自勇气”的命题,几乎都能在佛学、道家,甚至王阳明的心学中找到更本源、更通透的表述。所以说要有什么冲击,并没有。但若你问我一句:“这本书有没有打穿你认知系统以外的东西?”我...

《被讨厌的勇气》:一场从12个小切口与自我系统的深度对话

这本书对我来说,不是那种“读完很震撼”的书。我读过大量佛学、道家、禅宗的经典作品,也反复研习王阳明、庄子、龙树菩萨……说实话,相比那些书,《被讨厌的勇气》所谈的内容并不深。它在我目前的认知系统中,并没有带来“突破性”的体验。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没有价值。它的价值恰恰在于,它简单得恰到好处,锋利得恰到好处,精准地砍在那些我知道但尚未完全净化的地方。它不是让我顿悟的...

语言的终点,是沉默,但不是否定,而是融入

很多人以为,既然语言不能完整地表达真实,那就该闭口不言;既然语言有误导性,那就该沉默以对;既然“缘起性空”无法被说清,那就别说了。可一个真正走过语言深处的人会明白:沉默从不是对语言的否定,而是语言最终的融入——融入经验,融入空性,融入那不可说之中的某种真实。我们先从一个简单的问题开始:语言到底是“什么”的一部分?大多数人认为语言是“表达”的工具,是“理解”的...

语言的习得,是一种“误认训练”

一个孩子出生时,眼睛睁开,耳朵听着,身体在不断接收这个世界的讯息。那时的他,没有语言。只有感觉。风是风的样子,不叫风;母亲是温暖的怀抱,不叫“妈妈”;疼是一种刺入身体的变化,不叫“痛”。一切经验尚未被命名,一切感觉都是开放的、不加判断的。那个时候的世界,是直接的,是不分割的,是没有标签的。可随着他慢慢长大,开始学语言,一切开始改变了。大人告诉他:“这叫苹果。...

语言结构中的“主谓宾”,如何制造主体幻觉

大多数人从未认真想过,语言的基本结构已经决定了他们看世界的方式。“我爱你。”“他伤害了我。”“我们正在改变世界。”这些句子看起来非常自然,几乎是人类沟通的基础。但如果你放慢速度,仔细拆解,就会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一个主语、一个动词、一个宾语——我们称之为“主谓宾结构”。这套结构看似无害,却是最早、最深的一次“世界观灌输”。在你还没有任何哲学意识的时候,它...

每一句语言,都是遮蔽与显现的同时发生

你说出一句话的时候,常常以为你在传达一个意思。但你很少察觉,这个“意思”的诞生,背后隐藏着两个同时发生的动作:一个是显现,让某个概念从混沌中脱颖而出;另一个是遮蔽,把所有与这句话无关、甚至相悖的经验,一起从意识中排除。比如你说:“他是一个坏人。”这句话看似明确,却同时隐藏了大量未经言说的维度:他在别人的故事中或许是善良的,他曾有过后悔,他此刻是否仍是“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