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毛泽东跟你在同一家公司……
2025-08-03
向一个真正有影响力的人学习,最该学的是他如何面对复杂。
毛泽东如果在你我身边,他的第一课,是让你学会调查研究。凡是搞不清楚的事情,都不是靠拍脑袋解决,而是靠走下去,看一看、听一听、问一问。他去一个地方,不急着下命令,而是先问当地人豆腐哪家最好,水酒哪家最香。他不是为了吃,而是想知道人最真实的生活。他从不会只读几份文件就作决策,而是走街串巷,一家家敲门,一件件去问。只有站在泥地里说出来的话,才会真正落到泥地里。你在职场里遇到难题,别急着开会,先去和客户聊一聊,和一线同事坐一坐,他们知道的,往往是你没看到的。
解决问题,靠的是你愿意低头去看真相,而不是高高在上找答案。
做事难,改错更难。一个人越往上走,越难承认自己做错了。但毛泽东一直在做一件事:自我批评。他能当着全国代表说,谁负责?我负责。他说得坦然,因为他知道,一个人错了不可怕,可怕的是装没错。他从来不避讳失败。秋收起义输了,井冈山第一仗输了,长征也吃过败仗。他照样一件件说出来,说完总结,说完接着打。因为他说得坦白,所以大家信他;因为他敢自省,所以队伍才更稳。在一个企业里,敢讲真话的领导,总比那个什么都对的人靠谱。一个真正的强者,绝不害怕“对不起”,因为他知道,“对不起”之后是更好的“来得及”。
一个人是否强大,不看他是否从不出错,而看他是否永远改得了。
真正的领导,是把群众当老师的人。毛泽东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们自己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他不是客气,他是真的知道自己不懂。他敢向农民学种地,敢向商人学经营,敢向战士学怎么打仗。他说话时,从不居高临下,总是“咱们一起看看这个怎么办”。哪怕有人在大街上骂他,他也不急着抓人,而是先问:是不是我们做得不好了?如果一个企业的老板能做到这一点,这个公司一定不会差。不是他有多聪明,而是他心里有别人。有时候,下属一句不满,不是攻击,而是提醒。有时候,群众一句牢骚,背后是一个需要修的漏洞。能把批评当意见的人,才能把众人当队伍。
听得进别人话的人,路才走得长。
能集中力量抓住重点,是每一个局势转变的拐点。一个人若是啥都想干,最后啥都干不好。毛泽东打仗的时候,知道弹药不够,就让人扔掉X光机;部队走不动了,就甩掉“坛坛罐罐”。他说:命都没了,设备再好也白搭。这不是冷酷,这是看得清。当你手上的牌越来越多,不是每张都能留。有些业务该砍就砍,有些人手该减就减,有些项目现在还不能做。这不是保守,是专注。企业也好,个人也好,精力是有限的。你总得先抓最重要的那一个,先破一道口子,才有可能后续推进。一个人最怕的状态,就是“太多想做,却没一样做成”。
越在关键时刻,越要稳准狠,别怕舍,就怕贪。
伟大的力量,往往来自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简单路径。毛泽东不是神,也不是天生就明白一切。他曾说:“一开始我们也不清楚到底怎么革命,只是一股劲要革命。”他承认自己也曾盲目。他没有凭空设计一整套完美制度,而是靠一次次去听、去看、去摸索,最终拼出一条路来。他的方法是:从群众中收集意见,集中提炼,再回到群众中去验证。这样一来,大家才真信服。我们现在在职场、在创业上,常常反着来:闭门造车、孤芳自赏、自说自话。最后做出来的产品没人用,讲出来的道理没人信。不是能力不够,而是方向错了。方向在哪?就在人群里。
能放下“我认为”,才有可能迎来“大家需要”。
一个团队能不能走远,看领导者怎么看待人。毛泽东用人,不是看这个人拍了多少马屁,而是看他真能不能解决问题。他说:靠正确吃饭,不靠资格吃饭。他反对只靠资历,也反对轻浮跳脱,而是主张“善于识别、善于使用”。一个人值不值得被提拔,就看他有没有历史、有实绩、有担当。用干部这件事,他看的从来不是表面。今天很多公司出问题,不是因为员工没能力,而是用人标准太混乱。有时候一个能干事的人被边缘,一个会吹牛的人却升上去了。这样下去,迟早要散。人才是一个组织的筋骨,筋骨一歪,全身跟着受伤。
看人准,是一个团队强的开始;用人对,是一个企业赢的基础。
凡事能做成,最深层的本质,是“不断总结经验”。毛泽东说:“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每一次失败,不是倒霉,是学习;每一次碰壁,不是打击,是机会。他把每一个看起来走不过去的坎,都变成了向上的阶梯。这不是运气,是心态。一个人只要不断复盘、不断修正、不断前进,终究会越走越宽。你不必完美,但你必须保持更新。今天错了,不怕,关键是明天别再犯一样的错。你每天都问自己一句:“我今天做的,是不是比昨天更对?”那你一定在变强。
反复总结,是一个人真正踏实的功夫。
最终,真正有领导力的人,是敢于“以身作则”的人。毛泽东在很多场合,承担责任,向下赔不是。他说:“谁发号施令谁负责。”不是因为他不怕责任,而是他知道:一个人的威信,不是喊出来的,是在一次次站出来里建立的。他从不觉得向群众道歉是丢脸,相反,那是他最强大的地方。一个人越敢认错,别人越敢跟着他;一个人越诚恳,别人越信他真有力量。
影响力的起点,是勇气;凝聚力的核心,是信任。
很多人觉得,毛泽东的成功是天赋、是天命。可从他的经历来看,更准确的说法是:他无比清醒。他清醒地看人、看事、看自己;清醒地总结、清醒地修正、清醒地带人走一条正确的路。他没靠运气,他靠的是常识与常识的坚持,原则与原则的践行。他的方法,在今天的公司里依然可用。他的精神,在每一个希望做事的人身上都值得一学。他教会我们一件事:真正有效的成长,永远发生在“从群众中来”的过程里,最终也只会在“到群众中去”的实践中显现成果。
你今天在职场里能做得更好,不靠说话技巧,也不靠“人设运营”,靠的永远是那份向下看的谦卑、向上走的踏实、向内省的觉知、向前行的胆识。
如夜話,至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