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排位从一开始就不是公平的。高考从来都不是一次“看谁更努力”的比赛。它更像是一场大型选拔,只不过入场券从出生那一刻就已经发下去了,有些人手里拿的是定制装备,有些人连入场门票都不确定有没有。不是非要唱衰,也不是刻意批评制度本身,这场比赛确实尽可能地公平了,但公平和适合,并不是一回事。最早的残酷,其实在中考就已经埋下了。那时候你根本不知道那场考试能决定你未来...
读书这件事,可能真的能托起一个人的命运底线。我一直记得高占喜刚出现在镜头里的样子,十四岁,脸晒得通红,鞋子破得露了脚趾,说自己“最大的毛病就是好吃”。他那时候并不是真的贪吃,而是太久没吃过像样的东西。别人家有咸菜,他家连水都是凉的,馍馍硬得要靠灌凉水才能咽下去。他提起“鱼”,眼里竟然有点发光,说自己只在书上见过。他不是被困在一个穷地方,是被整个生活按在地上。...
真正的富足,是明知已拥有全部,仍愿意从头再来。陈克明走进镜头的时候,我第一反应不是“老”,而是“真”。他的每一个动作都不复杂,说话的语气也很平,甚至有点像乡下某个邻居大爷,拎着一袋米跟你讲怎么煮饭最好吃。但奇怪的是,越看越不舍得划走。不是因为他有钱,而是因为他看起来不像是来“卖”什么的,而是来“交代”什么的。这个时代有太多人在教你“怎么成为成功人士”,但极少...
世上有些证书,可以迟到一百年,但她的价值从未动摇过半分。林徽因拿到学位证书的那个清晨,我看着照片里她的外孙女替她接过那张纸,忽然间有点发愣。我其实不觉得那张证书能补偿什么。也不是因为这份荣誉不重要,只是她早就用一生,写出了一张比这更庄严的答卷。她的笔不是钢笔,是测量尺和描图纸;她的墨不是墨,是一砖一瓦的实地丈量和再现。她已经用行动交卷了,一百年前就已经交卷了...
孩子不是故障机器,不需要用语言一遍遍去“修理”。看到那个从精神科走出来的男孩,我的心缩了一下。他的步子慢到几乎是在拖,眼神沉得像没睡醒。但不是因为病痛,而像是早就习惯了,在别人说话时只负责沉默。母亲还在他旁边说着话,话一声比一声大,像是在找回她对这个孩子的控制权。她说得句句都有“道理”,但我却听出了浓浓的失控。其实很多家长不是不知道孩子需要尊重、需要理解,只...
张雪峰收钱没错,也从来没说过他是圣人。不是谁挣到钱就该被审判的。尤其当这个人挣的钱,是用一场场讲得口干舌燥的直播换来的,是用无数个家庭、一个个孩子实实在在的问题撑起来的。我听过他讲课,讲那些普通人根本接触不到的院校内部结构、专业分支、就业数据,讲得密不透风但从不端着。一个人能把那么多复杂的东西说清楚,已经很难得。更何况,他讲的东西,对很多家长来说,就是破局的...
崩溃不是从照顾开始的,是从知道没人能替我分担开始的。很多人第一次感受到自己“成了大人”,不是因为工作、不是结婚,而是第一次发现,父母会倒下,而且只靠自己才能撑起来的时候。我以前总以为,照顾父母是几十年之后才需要面对的事。仿佛那是一个被推迟的责任,像保险单里最后的那个小字,知道它迟早会来,但永远以为还有时间。直到父母突然病倒,那一瞬间,一切都变了。你得立刻明白...
你不是懒,是身体在用“提不起劲”告诉你,已经撑不下去了。我知道那种感觉。从早上睁眼就开始心虚,明明知道今天该干什么,却就是不动。手机一刷就是两个小时,明明在玩,却笑不出来。书摊在桌上,视频教程开着,一分钟都坚持不了。总是想等状态好一点,结果越等越没状态,最后干脆告诉自己“算了,明天吧”。可是明天从来都没有真的到来。每天都觉得该做点什么,又什么都做不了,然后不...
放弃百万年薪,并不是冲动,而是清醒地不再勉强自己活在一套不属于自己的剧本里。每天早上醒来的第一秒,脑子里就像被人重重地按下一块石头。不是单纯的倦,而是一种说不上来的沉重,好像只要闭上眼,就能看见那堆压着自己的待办清单和下一场会议的安排。我常常觉得,不是我在上班,而是我的整个身体都在为工作当人质。吃饭、走路、甚至呼吸,都是在等下一次指令。有时候走在路上,看着路...
真正有力量的人,从不吝于把自己当作笑料。其实很多时候,人越活越明白,最难的,不是取得外在的成就,而是能坦然面对自己的可笑与局限。你能笑着说出“我也不过如此”,那一瞬间,别人就不知道该怎么攻击你了。你卸下了盔甲,也让人放下了敌意。这是一种无形的掌控力。我常常觉得,在一个公共场合能自嘲的人,背后一定是处理过无数自我否定的过程。他不是不知道自己的缺点,而是已经把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