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要回到毛主席的“斗争哲学”?今天我们说“内耗太重”、“认知反复拉扯”、“努力无效”、“找不到突破口”……说到底,是因为我们在心理系统中遇到了深层的“内在矛盾结构”。而毛主席在《矛盾论》中给出的,不是“怎么劝你想开点”,而是一整套可被验证、可被操作、可落地实战的:矛盾识别 + 主战场聚焦 + 动态策略调整 + 阶段性推进 → 结构跃迁它不提供慰藉,它...
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明明很努力,却总是在原地打转;明明做了很多事,却总觉得不对劲;明明焦虑得要命,却说不出焦虑到底从哪来。你像一个拼命往前冲的士兵,胳膊腿都动了,心也累了,甚至自责、怀疑、否定了一百遍。可你从没想过:你不是没在“打仗”,你只是把主要战场搞错了。你在用次要矛盾,打你的主战场。这是你卡住的根因。你不是不动,你是动错了地方很多人的人生状态,像一个典...
一、引子:人生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个矛盾切换的系统图为什么你小时候的问题放到现在就不值一提?为什么你一段时间内突然情绪失控,却又说不出原因?为什么你过去那个让你抓狂的事,现在居然看淡了?答案在于——你的主要矛盾切换了。我们不是在一个平滑世界里成长,而是在一个个“结构系统”中跃迁。你每过一段时间,内在系统的“矛盾轴心”就会迁移。原来的焦虑就像是旧轴心的余震,你...
你有没有想过——那些你以为“无缘无故”的情绪,那些反复出现的焦虑、疲惫、冷漠、自责、想逃,却找不到明确原因的状态,其实全都不是“毛病”。它们是信号。来自你存在深层的信号。只是因为你没有掌握一套语言来“读懂”它们,于是你只能用模糊词汇来遮掩:“我最近不太行”“我状态有点差”“我有点不想活了但我没病”……这些不是空话,是有方向的疼。它们来自你的内在系统中的裂缝。...
一、本源性痛觉的觉察 = 对矛盾普遍性的唤醒当我们感知到“无理由的疼”“存在本身的不适”时,我们其实是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和世界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这不再是“我失恋了我难过”这种表层情绪,而是:“为什么我被世界如此完整地承载着,却依然感觉被遗弃?”“为什么我拥有很多,却依然觉得一切无意义?”“为什么我在这个时代能看清一切,却越来越不想说话?”这些不是偶发事件,而...
这一篇不再教你做什么技巧、不再建什么结构,而是与你并肩站在这条路的尽头,回望我们曾穿越的河床。然后我们终于可以谈谈——“连接”这件事。不是社交软件上的连接,不是人脉交换中的连接,不是朋友圈营造的幻象,而是那种穿透孤独、越过误解、直击存在本身的连接。但我们得先说一句真话:真正的连接,只属于那些已经不再指望连接的人。你还记得我们一路走来的起点吗?是那种说不上来的...
我们先把它讲清楚。这不是某种“心灵鸡汤式工具包”,而是一个你自己为自己设计的结构,它像房子,像温室,像祭坛,也像船——它可以接住你每一次的痛、空、疑、裂,也可以盛装你的火、念、感、诗、光。它不是“为了写东西”,不是“为了成为博主”,不是为了任何外在目标。它唯一的目的,是让你这个人——在高度不确定、易碎、常空的世界里,有一个能放下真实自己的地方。你不再需要依赖...
你已经走到这一步,说明你不再把痛当作需要立刻拔掉的钉子,也不再急着让生活恢复成“像别人一样的模样”。你开始明白:这份疼,也许正是你活着最真实的证据。它不是偶发,而是结构;
不是敌意,而是召唤。它每天在提醒你:不要睡着,不要麻木,不要成为你曾害怕的那种人。但它也太深太久了,如果不找到与之共处的方式,它会像钝刀一样,一点点磨掉你的热情、耐性、甚至希望本身。所以...
我们要先承认一点:本源性痛觉不可根治,但它可以转化。就像深海的水压无法逃避,但如果你愿意成为鲸,而不是浮在水面的船,你就会发现,那里有完全不同的生存方式。这个转化的起点,就是你是否敢停下来,不再立刻“处理痛”,而是先听它说话。大多数人卡在痛苦里,不是因为痛太大,而是他们太快想把痛搞定。想通过娱乐分散它、用成就抵消它、用“我很好”粉饰它。但痛觉,它不是来毁你的...
有没有那么一刻,你突然沉默了。你明明想靠近一个人,却觉得说什么都不对。
你想表达一份在意、一种柔软、一个复杂的情绪,但语言像卡住的齿轮,转不动。
你退了一步,只留下一句“没事”。可你心里明白,怎么可能是没事。这不是词穷,而是你忽然知道了:语言,根本装不下你想说的东西。《对空言说》里彼得斯说:我们以为语言可以带我们去任何地方,但灵魂的位置,语言够不到。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