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的不信任,就是对孩子的诅咒
2025-07-31
不信任,是父母在孩子身上亲手种下的失败预言。
有一次在地铁上,看见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想自己按按钮开门。他妈妈一把拉住他说:“别按,你会按错。”孩子犹豫地收回手,眼神里那一点点亮光像被风吹灭的火苗,没再点起来。我站在他们身后,心里很不是滋味。明明是件无伤大雅的小事,却像一个开场白,像一个暗示:你会搞砸,别试。
从那以后,我开始留意这种细节。越来越多的父母说自己是在“为孩子好”,却几乎每一句话都在否定孩子的能力。从“你做不来”到“你太小了不懂”,从“我替你选”到“我说的才对”,孩子成长的每一步,好像都必须踩在父母的影子上。而那影子,其实是他们自己的恐惧、焦虑、不安,以及不曾被满足的控制欲。
他们不是没爱,只是太怕出错。他们怕孩子吃亏,所以抢着挡在前面;怕孩子走错路,所以干脆设好轨道。但他们忘了,真正教会孩子走路的方法,不是把路铺平,而是让他有机会跌倒、试错、再爬起来。孩子不可能永远在原地等一个完美的机会,他只会因为一次次的“不行”“你不行”,慢慢相信自己真的不行。
不信任像一层玻璃,隔着看似清楚,其实什么都碰不到。孩子的感受,父母看不见;父母的期待,孩子摸不着。他以为你只是批评一句,他不知道这句话会在他心里停留多久。你以为你只是帮他决定一个方向,他不知道他错过的可能是自己辨别方向的能力。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一句“我怕你做不好”。
我们总是急着让孩子变成我们理想中的样子,却从来不敢让他做自己真实的样子。总想让他听话,却很少教他如何判断。总说要他自律自强,却每一步都在替他做选择。孩子不是一张白纸,更不是父母的延长线。他有自己的节奏、兴趣、天赋、软弱。他有可能不按照你安排的路径走,但这不代表他就注定要失败。
真正的信任,不是嘴上说“我相信你”,而是当他犹豫时你肯等,当他想试错时你不拦,当他做得不够好时你不急着接手,而是站在他身后,不动声色地守着他的方向。这种信任,是沉默的,是克制的,是不炫耀也不索取回报的。它就像水,流进孩子心里,不见形,却能让人扎根。
有位朋友的孩子,小时候特别爱拆玩具。有一次她在厨房做饭,孩子把一个新买的遥控车拆了个干净。她没骂他,只是过来蹲下来问:“你拆开看到里面什么了吗?”孩子兴奋地说了一堆什么齿轮电线开关,她一句没听懂,但还是认真点头。从那天起,这孩子开始自己做玩具、焊电路,后来念了自动化,成了实验室里最会动手的学生。她说:“那天如果我打断他,可能他以后再也不会动那双手了。”
信任孩子,其实就是信任成长。成长本来就是混乱的、试探的、不确定的。它不是一次通过的考试,也不是一份完美的人生规划书。它是一个孩子从跌跌撞撞里学会怎么看世界、怎么看自己。父母能做的,不是纠正一切错误,而是在他迷路时不催、不吼、也不接手,而是陪着他看看地图,再决定下一步。
不信任就像在他脚下埋雷,你以为你在保护他,他却不知道哪一步会踩爆。信任是把钥匙交给他,哪怕他开不了,也知道那是属于他的门。
如夜話,至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