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高段位的狠人,巴不得这世上都是草台班子

高段位的人,从不指望世界靠谱,而是擅长在乱局中攫取筹码。这个世界当然有很多草台班子,随处可见,躲不开,也改变不了。什么岗位都有混子,什么行业都有尸位素餐的人。他们混迹其间,仿佛能一直得过且过,像杂草一样,没人清除,就一直生长。很多人看不惯这一切,觉得凭什么这些人能混得风生水起,而那些真正下苦功、讲专业、肯负责的人反而被压在角落?是的,凭什么呢?可现实就是这样...

我不建议你「无条件接纳自己」

接纳自己,从来不是“算了”,而是“我还在走”。有时候人在低谷的时候,会觉得自己烂透了,不配被喜欢,不值得原谅。心里明明也知道“接纳自己”很重要,但听见别人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反而起了反感,好像对方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经历了什么。是的,这种时候,“无条件接纳自己”这句话听起来特别像一句空口号。它太干净了,干净得像悬浮在半空中的一句标语,没有触碰过现实,没有沾染过...

低能量,正在拖垮你

低能量的状态不是懒惰,是身体和心灵发出的求救信号。有时候并不是不想做事,而是整个人像卡在某个隐形的断层里,提不起劲,也没有动力,就算睡够了、吃饱了,还是一整天都昏昏沉沉的,脑袋像是泡在雾里,身体则像是被什么钝重的东西压着。我后来意识到,这种状态其实跟阳光很有关系。连续几周没有见太阳的日子,特别容易让人情绪低落。像是缺了一块电池,整个人都在省电模式里过活。你不...

张朝阳:在中国长大耽误太多时间

中国孩子在成长的前二十年里,几乎没有时间去认识自己。回头想,小时候确实没太多选择。家里对我的期待只有一句话:成绩好,就能有出路。每天的时间都被安排得紧紧的,早自习前起床,晚自习后回家,脑子里转来转去的就只有公式、单词和排名。从小学到高中,所有的目标几乎都写在卷子上,谁提起“你长大想做什么”,都会觉得那是个不着边际的问题。不是不想回答,而是没人教我们怎么去想这...

心里的垃圾,不要倒给任何人

把情绪随意倒给别人,只会让自己更孤独。一个朋友在咖啡馆里坐了快一个小时了,面前那杯美式几乎没动。我看着她,眼神漂浮不定,脸色苍白,手指在咖啡杯的把手上绕来绕去。她轻声说,前两天实在绷不住了,和公司组长抱怨了几句,说最近真的有点顶不住,工作、孩子、母亲身体又出了点状况。组长开始还安慰两句,后来越来越冷淡,最后干脆没回应。“我知道不该说。”她低着头,像做错事的学...

写给很累的你:你不是焦虑,你是害怕不确定性

你不是焦虑,你是站在岔路口,不知道该往哪走。有些夜晚我会突然醒来,像从一个黑乎乎的湖底浮起,心跳得有点快,嗓子也有点干。睁开眼什么也看不见,但我知道,是一种情绪先把我叫醒了,不是梦,也不是生理反应,就是一种沉在心底的、无法言说的紧张感。那种感觉不是害怕什么具体的事,而是一个巨大的“我不知道”,它张着嘴,像要吞掉我接下来的每一步。白天的时候我还能装作没事,继续...

毛姆10条人生清单,有钱有趣早清醒

尽早清醒,承认自己喜欢金钱与自由,是成熟的开端。有时候反复想一个问题——怎样才算“没有白过”这一生?不是功成名就的那种标准,而是那种内心不觉得亏的状态。后来读毛姆,慢慢有些明白:一个人,得自己活过,得明白自己要什么,然后干脆利落去过那样的生活,哪怕不惊天动地,也不算白来一遭。毛姆那种对人性毫不掩饰的坦白,是我这几年最佩服的东西。他从不羞于说自己喜欢钱,喜欢热...

罗辑思维CEO脱不花万字长文自述:改变我命运的三个人,三盏灯(深度 l 收藏)

爱情从不是一场非赢即输的战役,它更像是风吹进来的时候,你有没有张开窗。每次看这类剧,总会心里发涩。不是因为情节有多狗血,也不是因为哪段对白过分煽情,而是因为你会隐隐约约想起自己曾经以为“这就是真爱”的那些瞬间。你以为非他不可,其实是非那个时刻的自己不可。我们并不总是爱那个人,而是爱那个时刻、那个版本的我们自己。只是当年太年轻,看不明白。电视剧里的黄玫瑰,每一...

为什么不能对底层人太好?

你不能对一个不愿改变的人太好,因为那份善意终将被误解成理所当然。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你帮了一个人,尽了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甚至推掉了自己原本的安排,可回头换来的却不是一声感激,而是一种理直气壮的索求。不是一句“谢谢你帮我”,而是“你为什么现在不帮我了”。起初我也以为只是个例,是人心复杂,是个别人太不识趣。但慢慢地,我开始意识到,这种事情反复出现在我...

35岁,不是终点,是拐点

35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相信它已经来不及了。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敢面对这个数字。不是它真的有多致命,而是它像个暗号,一旦听到,脑子里立刻浮现那些劝退的话:35岁不好转行了,35岁跳槽没人要,35岁不是主力了……这些话就像夜里关掉灯之后,从床底爬出来的阴影,你明知道它不是怪物,可还是会被它压得喘不过气来。但后来我才慢慢明白,35岁真正的困住人之处,不在“年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