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10条人生清单,有钱有趣早清醒
2025-07-30
尽早清醒,承认自己喜欢金钱与自由,是成熟的开端。
有时候反复想一个问题——怎样才算“没有白过”这一生?不是功成名就的那种标准,而是那种内心不觉得亏的状态。后来读毛姆,慢慢有些明白:一个人,得自己活过,得明白自己要什么,然后干脆利落去过那样的生活,哪怕不惊天动地,也不算白来一遭。
毛姆那种对人性毫不掩饰的坦白,是我这几年最佩服的东西。他从不羞于说自己喜欢钱,喜欢热闹,喜欢旅行,喜欢肉体上的愉悦,喜欢短暂却鲜活的快乐。他不像很多作家那样伪装高洁,而是像一个坐在你对面的老朋友,拿着酒杯,说着一些你平时不敢说出口的实话。
他活得挺明白。知道人生不长,知道大部分的苦根本没必要扛着,知道没有人能靠别人活得满意。他说人这一辈子最该做的是:把自己这块料看清楚,然后老老实实地、但也不卑不亢地去做点什么,不装,不假清高,也不硬撑。他不想做“伟大”的人,他只想活得像个完整的人。
有些清醒你得到了三四十岁才会明白,可毛姆早早就懂。他明白真正的自由不是无所羁绊,而是对自己的欲望有认知,也能自如掌控。他不是追求“戒掉欲望”的那种清醒,而是知道“我就是这样,我不道德化它,我也不羞于承认它”。
有一阵子我太用力想让自己“看起来不错”,结果活得像只累死的猫。社交上强撑着热情,朋友圈小心翼翼经营着“有趣的样子”,哪怕一顿早餐都要拍几张角度不同的图,但其实根本不想说话,也不觉得有趣。我就是累,却又不肯停下来。后来读到毛姆说:你羡慕谁,谁的光鲜对你有诱惑,那是因为你还没弄明白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
他说有的人一辈子都在证明给别人看,活得像一面镜子,不是人。他年轻时也这样,直到后来他明白了:大多数人的看法跟你一毛钱关系也没有,他们不会为你的人生收拾烂摊子,也不会真心替你高兴。既然如此,何必被他们的评价搅乱生活的节奏?
毛姆不是那种让你马上去辞职环游世界的作家,他其实是很现实的人。他知道钱的重要,也知道钱能解决人生八成的烦恼。他说,金钱就像第六感,如果你没有它,前五感也没法正常工作。不是说要崇拜金钱,而是不要装作你不需要它。真正的轻盈从来不是空无一物,而是有足够的底气去选择你想要的生活。
我越来越能理解毛姆那句“不过是各司其职,各尽天命”。不是让你安于命运,而是让你别用错力气。如果你是个能讲故事的人,就去讲好故事;如果你擅长细节,就别硬撑着去当领袖。人生不是比谁活得高,而是谁活得准、活得像自己。你不必成为第二个谁,你只要别丢了自己。
他那种对普通快乐的重视,也让我松了口气。以前我总觉得快乐是奢侈品,好像得攒够一整年的好运,才能偶尔心安理得高兴一下。可毛姆说,就算快乐转瞬即逝,也还是值得。哪怕只是喝一口热汤,哪怕只是和朋友看一场无脑喜剧。那种“允许自己舒服”的态度,是我很长时间不敢有的。
他不追求神圣,而是尊重身体的每一寸愉悦。人不是只靠意志活着的,肉体也是我们这个人生的一部分。太多时候我们被灌输一种观念,好像只有吃苦、忍耐才高贵,结果把生活活成了一本说明书,干净利落,却没一丝体温。
读毛姆的那段日子,我也开始重新整理自己。试着不再硬凹“有趣的灵魂”,而是真正去感受什么是“喜欢”。有些日子我只是发呆、听老歌、骑单车、看人来人往,没啥“建设性”,但我觉得还不错。有时候过得好,其实就是没那么压抑、没那么想逃、也不再那么急着让别人满意。
他活了九十一岁,这件事本身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不是长寿有什么值得夸耀,而是说明他没有被自己的人生压垮。他没活成传记里的英雄,也没有成为“文学殿堂”的神。他只是毛姆,一个不完美但坦荡的人。
现在想想,那些真正让我佩服的生命状态,从来不是那些耀武扬威的胜利者,而是那些知道自己想怎么活,然后实打实去过的——哪怕有点笨拙、有点散漫,但他们走得坚定,眼睛亮着。
说到底,人生就是一场走路,不是竞赛。毛姆那十条清单,看着像鸡汤,其实更像是有人走过一大段苦路之后,回头给你说的一句“你可以别太紧”。不是劝你躺平,是告诉你:这条路可以不用那么费劲。
如夜話,至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