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第五篇:五感之外皆为盲区 —— 所见非实,觉知非感官

你闭上眼,世界是否就消失了?你掩住耳,声音是否便不再存在?从未如此。只是你的通道被关闭,而非世界被熄灭。我们以为“我所看见的”,就是世界的本貌。但科学已告诉你,电磁波谱无限宽广,你只看到那极狭的一段;声音的频率有上有下,你只听到那小段;而你所谓的“真实”,不过是五官在大脑中拼贴出的一个“方便版本”。禅者早已超越这层皮相。他不再相信眼睛,不再依赖耳朵。他闭目坐...

第四篇:意识并非决策的源头,而是解释器 —— “我做决定”的迷雾正在消散

人常说:“我决定了。”说得斩钉截铁,仿佛意识是王座,万事出令,百法听命。但若你肯安静一点、觉察一点,便会发现,所谓的“我决定”,多半只是事后的一句总结,而非因果的起点。科学实验已经揭示:人在“意识到”要做某件事之前,大脑深处的神经活动早已完成了相关的启动过程。你以为你动念要举手,实际上那只是一股身体内在动力涌现的浪花,而“我想举手”的念头,只是这浪花打到礁石...

第三篇:每一次观测都会改变被观测对象 —— 觉知非中立,观察即造作

你以为你在观察这个世界,保持距离,不被牵动,冷静如镜。但科学告诉你:当你去看,一个粒子的位置就改变了;当你想知,它的状态便塌缩成了你所知的那一个。这不是语言游戏,这是实证的惊愕。禅者早已指出:你不是在看世界,你在制造世界。你看“山”,于是有“山”;你看“我”,于是有“我”;你不看,万象皆寂。这不是否定世界存在,而是指出它的样貌取决于你以何种心投射、以何种觉知...

第二篇:宇宙不是大,而是我们并不小 —— 从星河到神经元,一体无碍

你仰望星空,感到敬畏,觉得自己渺小如尘。这是一种真诚的谦卑,但未必是觉醒的入口。若你只看到自身的“微不足道”,却未曾回望你那浩瀚如银河的大脑,那你只是把“自卑”误当作“谦虚”。禅者观世界,不是从大小评判,而是从无碍之中证得圆融。是故,不分内外,不分宏微,尽皆一如。星空何其大,但你的思维可容万象;神经元何其密,亦能反观宇宙。大与小,本无分别。分别心一起,便坠入...

第一篇:重生的必要性 —— 无明初起,世界即被误解

世人皆以为自己已置身于世界,却不知所谓“世界”,本是误解的结果。你看见的,不是世界本身,而是一个从婴儿期便匆匆建构起来的模型,是在感官局限、语言习得与社会灌输中,仓促拼凑的认知拼图。婴儿睁眼的那一刻,世界尚未被命名,尚未被切分为“自我”与“非我”。他看自己的手,并不称之为“我”;他扔掉玩具、又寻找回来,并不觉其中有“能动者”与“客体”的分别。他只是在与现象直...

《万物原理》禅学解读8角度

《弗兰克·维尔切克《万物原理》精华002》第一篇:重生的必要性 —— 无明初起,世界即被误解我们在未觉醒的状态中理解世界,正如婴儿伸手触摸光影、误将自己视为世界的中心。科学所揭示的现实,与这原始认知模型彻底不相容。禅者于初修时观身不净、观心无常,正是对这一“世界模型”的初步瓦解。当我们说“重生”,并非另起一生,而是返回初心前的那一刹那——未立语言、未设坐标、...

【觉醒去中心化系列·第七篇】成为网络中的一粒无名之光:觉醒之后的协同生活逻辑

当“我”的主权被彻底卸下,当语言中不再有主语,当生命不再以归属感为基础而自然运行,人就会进入一个奇特的状态——轻盈、柔软、透明,但又不离世界,不逃社会,不断链接,不断回应。你看起来“还在”,但你不再以“我”的名义在行动。你参与社会、处理关系、做事、说话、爱人、创造……却没有一个要证明、要归属、要获得的中心存在。这不是沉默的修行者,不是山洞里的隐者,不是苦行僧...

【觉醒去中心化系列·第六篇】空性是最底层协议:没有主语的语言、没有边界的感知

你以为语言是思考的工具,其实它更像是“中心定位系统”。每一个句子,都在告诉你——“谁”在做“什么”。这个“谁”,就是你系统里那个隐形的主节点。我爱你。我害怕。我想通了。我正在修行。这些句子,看似描述经验,实际上是强化结构。你在不知不觉中,用语言将每一个当下“打包寄给一个名为我”的接受者。于是,哪怕风吹过皮肤,也变成了“我感到风”,而不是“风正在这里”。而一旦...

【觉醒去中心化系列·第五篇】分布式死亡:终结“自我主权”的一生

真正的觉醒,不是提升生命,而是死亡生命。不是让“我”更清明,而是让“我”彻底终结。不是走出一个混乱的状态,而是允许那个“我是谁”的执念整个系统地熄灭、坍塌、消融。听起来像自杀,却比自杀更彻底。因为这不是肉体之死,也不是性格之死,而是对“我”的所有权与中心权的全然交还。你不再想拥有这个“我”了。也不再假装“我”还能控制、拯救、修复什么了。你站在一片没有主权、没...

【觉醒去中心化系列·第四篇】心灵的链上验证:每一个当下都是一笔不可撤销的写入

你有没有发现,当你深夜回忆某段人生,你记得的不是数据、不是结论、不是逻辑,而是某种刺入当下的感受:某个眼神,某句未说完的话,某个本可转身的瞬间。这些片段,不会消失。它们就像被写入了心灵的区块链,一旦记录,就不可逆、不可删改、不可替换。而你一生的觉知流,其实正是这些“链上写入”的痕迹在默默塑造着你。你以为你可以忘记、可以原谅、可以超越,但真正能超越的,从来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