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体力劳动者越来越贵了
2025-08-02

现在做体力活的人,过得比坐办公室的还要体面。这个变化,不是个别现象,是整个时代的风向。以前我们总以为脑力劳动比体力劳动“高贵”,干净、轻松、体面、收入也更高。但这几年,不少人已经看得很清楚:干得好的一线师傅,一个月的收入,是办公室里许多人一年都碰不到的数字。真正稀缺的,不是“会读书的人”,而是“能干事的人”。

我家去年装修,那一整年里我最深刻的体会,就是“能找到好师傅,比什么都难”。瓦工、电工、木工、油漆工,每一位都身价不菲,排期紧张。你以为他们会抢活干?他们挑客户、挑活、挑时间,还挑态度。有本事的师傅一天干八小时,中午老板包饭,下午活干完,晚上还能再接一单。干得细、讲究、动脑筋,还不吃亏。这些人,靠的不是苦力,而是技术、经验和判断力。

还有个干得更出色的电工,在长沙,每月能挣十万。他给人装个插座、换个电箱,那是拿得出真本事的。因为客户试过别的师傅,出了问题,再回过头请他来擦屁股。修得好不怕贵,反倒贵才显得值。这样的人,不缺活,也不缺尊重。他的身价,是他一手一脚挣出来的。

现在这个社会,最难招的,不是大学生,而是能动手、能干活的技术工。你有一技傍身,哪怕没念过大学,也能混出自己的天地。反倒是那些学历满身、手里没几样硬本事的人,越来越不好找活。

你可能觉得这不合理,其实非常合理。任何社会都讲“供需”,技术工人越来越少,需求却越来越多,价格自然水涨船高。十几年前很多人拼命挤大学,结果供给多了,学历贬值了。而那时候看起来“吃力不讨好”的体力工种,现在反而供不应求。

你可以理解为,一部分人看起来在往上爬,其实是站在楼梯下排队;而另一部分人看似没上楼,却已经从侧门进入了房间。

很多人以为蓝领永远是社会的底层,其实眼下最容易成为中产的,恰恰是这批“有手艺”的蓝领。他们不是靠关系,不靠学历,也不是靠运气,是靠自己实实在在的本事一步步打出来的。他们的收入稳定、现金流健康、客户关系靠口碑积累,社会评价逐渐上扬,生活质量也不低。

你看现在招焊工、招维修工、招司机,待遇一个比一个好。工厂喊着“我们工资上万,却招不到人”,有的老板甚至开出“带一个人入行奖励500块”的条件,还不一定有人愿意干。不是因为大家看不起这个行当,而是因为会干的人都被熟人介绍走了,根本不在市场上流通。你要真想找个靠谱的工人来干活,还得托人、找关系、抢排期。

谁都知道体力活苦,可没人再敢说它“没出息”。苦,但值。累,但有回报。你能吃得了苦,学得了手艺,忍得住几年打磨,那份收入、那份体面,是任何白领也抢不走的。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体力劳动者正悄悄地往中产方向靠拢。不是靠炒房炒股,不靠镀金包装,而是靠手里的能力一步步走上来的。他们挣钱的方式不是让钱生钱,而是让能力变现。这种稳扎稳打的方式,看起来不那么“高大上”,却是最踏实的阶梯。

反过来看大学生,情况就有些尴尬了。每年几百万的新毕业生走出校门,个个都想进大公司、坐办公室、写方案、谈战略,可岗位就那么多,能容下的只是极少数。大多数人,要么拿着三千块月薪熬资历,要么在不同的“考公考编考研考证”的循环中原地踏步。日子一天天过去,年龄上去了,能力没多少积累,野心却还很大,心气也还高,最后只剩下不甘心。

其实这不是谁比谁更优秀的问题,而是谁更适合当下这个时代。体力劳动者现在吃香,是因为他们脚踩土地,手里有货。他们不靠幻想谋生,也不靠包装立人设,他们靠的是一身本事,能修、能做、能干。他们的价值,是市场给的,是客户认可的。

更重要的是,他们身上那种踏实、那种专注、那种愿意干活的精神,正是很多办公室里看不到的。你让一个白领跳槽,他第一反应是“这个logo响不响”;你让一个工人换工作,他第一反应是“活靠不靠谱”。他们的判断标准,不是名头,而是实效。

也正因为这样,技术蓝领在很多地方开始走入社会的“橄榄腰”——中间位置,不上不下,但稳稳当当。这个位置,是最容易通向小康、通向安稳、通向自尊的地方。不是说他们一定比别人过得好,而是说他们正越来越有机会,越来越有底气。

很多人说中国社会越来越内卷,其实卷的从来不是体力工,而是白领。你要考研、考公、进大厂、考证,一步步地拼学历、拼背景、拼实习。可工地上的老马师傅,干了十年,手艺越来越好,单子越来越多,儿子大学毕业都还得跟他请教“怎么干活”。这就是现实。

你说他吃苦?他也吃过。你说他低学历?可他的客户一个个都是高学历。你说他地位不高?可他的档期比你紧,价码比你高,说话也硬气。社会变了,真正的价值正在重新定义。你做得出成果,就有人找你;你解决得了问题,就有人愿意买单。

社会的尊重,从来都是自己争来的。体力劳动者正是在用一次次干净利落的解决方案,把自己的价值打了出来。靠得是本事,不是面子。

你问,现在往上走的通道还有没有?我说,有。它可能不在办公室里,不在考场里,而是在那些愿意动手、愿意吃苦、愿意钻研的人身上。在那些背着工具箱,顶着大太阳,蹲在一米高的柜子底下、伸进油腻腻机器里的手上。

能改变命运的,不是出身,也不是学历,而是你有没有办法,让别人离不开你。

如夜話,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