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照亮你通往丰盛的路

一方面我觉得读书非常有用,他可以安顿情绪、提升认知,突破思想束缚、障碍,安心。另一方面我却又觉得读了很多书,没有变现,没有实际对社会产生贡献,读书无用。第三方面,当我面对用读到的书、学到的知识去试图变现的时候,又会觉得知识都是人类共有的,用知识去让人付费是不道德的,不应该的,或者高价收费是不应该的、不道德的。这个里面我似乎有一种卡点在,一直在。你有没有这样的...

一个人坐在光里:观卦六四的体察时刻

问:观卦。观,观天下,观察,道观,观赏,观字是又见,又现,一次次的看,一次次的见,才叫又见,代表的是一种持续的看的状态,一种深入、细致的看的过程。当然不仅仅是看,可以是听,触,感,尝,嗅,躬身入局。这个过程在任何系统中都会有这么一种时刻,这么一种状态的出现。比如蚂蚁,看到一个食物之后,他会立即扑上去,然后报告家里人吗?不会,他会周围绕一绕,爬上去嗅一嗅,看一...

观卦·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

问: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象传: 观其生,志未平也。阳爻居阴位,不得位,不得中,到了极点,观卦的极点。他下无承,有初六相应。他有进取心,属于刚健之人,但处在顺承位上,有点憋屈吗?象传说志未平也。就是他还有想法,但是不得施展,因为位次所限,而且居于高位,居于一个转换之位,判词志未平。观其生,其是什么,是九五我想。生是什么?生起,生长,生命,是一种蓬勃,一种发...

《观卦·九五》:观我生,其实是在看众生的投影

问: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象传: 观我生,观民也。风地观到九五爻了,阳爻居阳位,得中,得位得中。到了观最好的状态,势成。他下有承,也有六二相应,上无应,不要紧。爻辞说观我生,又是观我生,象传说观我生,观民也,为何观我生就是观民?我与民一体么?他阳爻居阳位,进取之位,且得中,他在观这个象中,这个形势中,这个系统里,属于那种当位且有德望的人,他观我就是观民,我...

《观卦·六四》:观至此处,人已发光,国也感知

问: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象传: 观国之光,尚宾也。阴爻居阴位,得位,不得中,上有承,下无应。进入了外卦初爻,也进入了入的爻,开始行动啦。他下无应。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承接之位。观国之光,什么国?六三是我,此处是国,似乎从我放眼到天下了,有一种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感觉,光,什么光?开始发光?国发光?是观开始有了成效了嘛?还是看见了曙光了?我觉得都可以解释吧!或...

《观卦·六三》:观我生,那是一场悄无声息的决断

问:六三:观我生,进退。象传: 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阴爻居阳位,不中,不得位不得中,承上启下之位。他不跟六四相应。所以孤单。这么讲的话,这个爻所处位象不太好。爻辞说观我生,这时候倒过来了,观我生,我是谁?六三,或者处在此位次的人?生,生什么?生情绪?生心?生身体感受?生念头?进退,有动作,进进退退,为什么进退?怎么进退?观到了这里,内卦最外爻,顺到了最极...

《观卦·六二》:悄悄看、慢慢听,一个人在柔顺中穿过真实

问:六二:闚观,利女贞。象传: 窥观女贞,亦可丑也。阴爻处阴位,得中,得位得中。上有九五相应。附近无相承。这种爻象。在观进入道这里,阴爻居阴位,承顺纳的人位于承顺纳的位置,还得中正。应该怎么去观呢?认真的倾听,认真的观察,不做任何评判,一副特别顺从的样子,当然不是装的,是内外合一的。爻辞说闚观,门里有规矩,是不是自己内心有规矩?有规则?或者系统里有规矩、规则...

《观卦·初六》:童观的姿态,是万物开始与人心归真的原点

问: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象传: 初六童观,小人道也。阴爻处于阳位,不得位,不得中。跟上九相应,附近的六二不相承。上入下顺。初爻为阴爻。童观,什么是童,儿童,孩童,童子,幼儿,懵懂的、稚嫩的,这种萌态的观。后面紧接着说小人无咎,什么是小人?非君子,非德高之人,非虔敬之极的人,普通人,品行普通的人,能力普通的人,就是我们大家伙,初进入系统去观察,以这样...

《观卦》:在那一刻,风轻轻贴地,人已沉入时间深处

有时候,一个人正在长大,却没有明显的突破;正在沉淀,却没有具体的成果;正在靠近一个生命的真相,却说不清自己做了什么。他只是静静地坐着,看蚂蚁搬家,看天光一点点移过屋檐,看水在阳台边上的瓷盆里微微荡漾。他不动,但他在感。他不说,但他在听。那就是观卦。《易经》中的观卦,上为巽,下为坤,象曰“风行地上”。风,轻柔入微,贴着地表滑过;地,厚重包容,安静承载。这两个卦...

《观卦》:在还没动的时候,气就开始沉了下来

很多时候,一个人并不需要立刻行动。他需要的,是先把自己收回来,像退潮的水,静静退进身体的深处,让那些积压在胸口、膝盖、指尖的杂念一寸一寸沉下去。那不是消极,也不是逃避,而是为了让自己的观察,有一个真正干净的起点。我起初并不理解“观”到底意味着什么。书上说,观卦是风行地上,是“盥而不荐,有孚顒若”,是圣人以神道设教,是观天下、观民设教。这些字句看着庄重,也确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