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两年前断供的房子,已经被法拍了:最差的结局,却是普通人唯一的生路

我其实也有一阵,天天刷法拍房。不是想捡漏,也不是想买。只是半夜醒来睡不着,手机一打开,就不知不觉地刷起那些“被人放弃的家”。价格从一百多万开始,一路往下掉,七八十万的房子贴着“无人出价”的标签,被平台冷冷摆在那。我一边看一边想,这些数字后面,到底塌了多少个日子。以前买房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攒够首付就是赢了,心想着只要按时供下去,就离安稳不远了。可真到这两年,眼...

这个尖子生们都在用的策略,学习效率超过90%的人,颠覆认知

今天又是那种脑子沉甸甸的日子,读了一会儿书,才发现其实眼睛在动,心没动。我合上书,靠在椅子上,不自觉回想起以前那些自以为“高效”的学习时光——一遍一遍划重点,整理笔记,做彩色标签,仿佛这些仪式感就等于掌握了知识。但真相是,大多数时候我只是在制造一种“我在努力”的假象。像在书页上游泳,水花四溅,却从不真正下潜。最近读到那篇关于“主动回忆”的文章,很多说法一下子...

自我增值的最好方式:微雕

今晚加班到十一点,出了地铁站,一个人沿着人行道慢慢走回家。路边的灯有些昏黄,风是热的,脸上的汗一时没干,又有点要出新的意思。忽然想起那篇文章里说的,“在没人下功夫的地方精雕细琢,找到增值空间”,我愣了一下,像被什么轻轻敲了一下心口——有点疼,但不是坏的那种疼。说真的,我一直很怕那种“无声淘汰”。就是你看起来每天都在忙,消息秒回,文档准时交,群里也不落下互动,...

凯文·凯利:关于未来世界的8大预言,机会藏在......

刚才在阳台上坐了一会儿,天还没黑透,但风已经很安静了。看着楼下小区停车位上的电动车,我忽然想到——原来预言并不是遥远的事情,它就是一种慢慢靠近的生活细节。凯文·凯利说未来五年是电动车的黄金时代,我信。他说得很具体,不是那种空泛的展望。他提到卡车、电网、家庭充电,我脑海里浮现的是街角那家刚开的小型充电站,白天没什么人,但到了晚上总是排着三四辆车,司机坐在车里打...

回到县城体制内的女孩:买不起房,难找对象,消费降级,人生废了吗?

我最近越来越能理解那种坐在办公室里,盯着桌上的水杯发呆的感觉。窗外的天一点点暗下来,周围人陆陆续续下班,你却还在那儿改一份文档,写一句“请各单位高度重视”时,脑袋空得像浮云。不是没事做,是事情太多,但又都像没什么意义。我有个朋友,叫赵琳琳,大学毕业那年考上了选调生。她说那是全家最风光的时刻,爷爷跟邻居说了整整一个月,村里的人还以为她在说大话,查了官网名单才信...

100种冷门高薪职业曝光:“对不起,我要辞职了!”

我从来没觉得“离职”是轻巧的两个字,尤其当它像一张无声的车票,把你从熟悉、稳定、体面的生活,拉进一段不确定的旅程。但最近几年,我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另辟蹊径”。他们不是逃避现实,而是某天忽然醒过来,发现自己站在一条不属于自己的轨道上,正在用尽全力跑向一个并不想抵达的终点。我记得一个朋友,北大硕士,进了一家大厂,做着人人羡慕的策略岗。她说自己最怕周一,周一的...

董宇辉对话余承东,2小时都聊了啥?看这篇精华就够了......

我没想到余承东会去董宇辉的直播间。真没想到。但又觉得,好像挺自然的。不是因为流量的事,而是因为这两个人身上,有一种某种意义上的“硬”——不是强硬,而是一种拧巴过后的韧劲。是跌过、被误解过、被质疑过,但还在往前走的那种“硬”。所以当他们并肩坐在那张桌子前,一个西装,一个衬衫,灯光不算冷也不算暖,居然让我有点想起小时候我爸看《对话》时的专注模样。整场直播,我断断...

从小被“允许”和“限制”吃冷饮的孩子,长大后差距有多大?

我记得小时候最热的暑假,家附近那个小卖部门口,摆着一个白色泡沫箱的冷饮柜,顶上盖着一块印着“和路雪”字样的帆布。那时候每次放学路过我都要站一会儿,看着里面那些五颜六色的包装出神。绿舌头、白雪公主、小布丁……有种魔力,让你哪怕不吃,只是看看都觉得凉快了点。但我妈从来不让我买,说那是“凉的、脏的、坏肚子的”。她坚信中医那一套,认为我一吃就要拉肚子。后来我养成一个...

为啥川渝容易出癫子?

我第一次真正意识到“川渝癫子”这回事,是在地铁上看到一个大哥,拖着行李箱,戴着墨镜,正襟危坐地打着王者荣耀,一边嘴里还喊着:“我打辅助你们都别浪哈。”旁边人谁都没回头。我当时站在他后面,忍不住笑了一下,结果他回头看我,说:“你笑什么?我厉害得很。”那语气,不是挑衅,是一种认真得像小学生交作业的那种真诚。我没敢再笑。后来我去重庆出差,凌晨一点还在洪崖洞下面转悠...

03年大学生,创业一年变现6位数,揭秘我的8大高价值心法

有时候我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或者说,不知道这样做是不是“对”的。但每次心里没底、开始害怕的时候,我都会问自己一句话:“你现在的状态,是更贴近你想要的那种生活,还是更远离了?”创业这件事,说实话,从头到尾都像是一场不断逼近自己的过程。我并没有太明确的目标感,也不是一开始就想好要赚多少钱、拿下多少客户。只是觉得——不能再继续那种内耗感很强的日子了。每天照着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