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适合国庆假期做的6件小事(建议实践)

假期不是逃离生活,而是一次重新整理自己的机会。每到国庆,街上涌动的人潮、旅游景点的喧闹、朋友圈里的打卡照,都让人感到节日的热度。但静下心来想,假期不只是给身体放松的机会,也是让心灵归位的窗口。若把一年的日子看作河流,假期就是那些水势缓慢的河湾,在这里,我们有时间舀一瓢水看看其中的沙石与倒影,分辨哪些该留下,哪些该让它随流而去。人们常常在长假里计划去远方、追求...

为啥余华成了00后的知心小狗?

会笑着活的人,比会说大道理的人更有力量。余华为什么成了00后的知心小狗?表面看,是因为他幽默、接地气、不端架子,和年轻人玩梗的时候像个没大没小的朋友。但深想下去,这种亲近感并不只是因为几个巧妙的签名或机灵的回答,而是源于一种稀缺的姿态——他在看清生活的沉重后,依旧轻轻地笑。他不用宏大的话语教年轻人该怎么活,而是用自己的存在告诉他们:可以活得松弛,不必时时紧绷...

王诗龄“转校风波”冲上热搜:原来,有钱人的玩法早就不一样了……

有些人的人生,从一开始就不在同一条赛道上。当王诗龄父亲坦言“她不必在国内内卷”时,许多人忽然意识到,有些家庭的孩子生来就拥有避开拥挤人潮的路口。他们不必和千万同龄人在高考的独木桥上拼命,因为父辈早已为他们铺好另一条宽阔的道路——国际学校、优质资源、直接对接世界顶尖学府。这不是单纯的幸运,而是一种代际累积后的格局安排。正因如此,他们的人生节奏从不被“必须考上某...

年轻人选城市就是二次投胎

选对城市,命运能快走十年路。年轻的时候,总觉得自己的人生靠拼命努力就能逆转,仿佛只要肯干,就算在荒凉的地方,也能杀出一条血路。可走到一定年纪才明白,环境是看不见的天花板,它能悄悄决定你的起点、节奏和边界。你所在的城市,就像一片土壤,决定了你的种子能不能发芽、能长多高、能不能结果。你愿不愿意承认都好,选城市,其实就是给自己一次“二次投胎”的机会。人一生中会做很...

功与德:由许家印事件想到的

人能做成一时的功,却未必守得住一世的德。许家印的沉浮,不过是历史一次又一次上演的剧本。有人以惊人的魄力开疆拓土,最终却在欲望的洪流中迷失方向。功,是做成的事,德,是做人的根。功可以凭一时的天赋与机缘爆发出来,德却需要长年累月的自我约束、知止守界。历史的吊诡在于,许多成就惊人的人,并非败在能力,而是败在见识——不是智谋不够,而是看不清时代的拐弯;不是手段不行,...

去以色列待了一周后,我终于明白中国人为什么活得这么辛苦

很多人累得不行,其实是被自己的习惯和面子绑住了。这一趟去以色列,看似只是一次短暂的出行,却像是一面镜子,把我们的日常映照得格外清楚。刚到那片土地时,第一眼的感受很平实:食物简单,房子朴素,街上鲜见奢侈品广告,车子也多是耐用型的日韩品牌。人们吃地中海饮食,穿着各随其便,生活里没有那么多要向别人展示的华丽。这样的简单,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条件,而是因为他们不觉得复杂...

年轻一代不买房,人生真的会塌吗?

房子不是人生的根,而是人生的一个果。小时候,我们常常被灌输一种观念:长大了要有房、有车、有稳定的工作,这才算是安稳的日子。这观念像一条看不见的绳子,从父母的眼神、邻居的闲谈、社会的舆论里,悄悄地缠在我们心上。于是很多年轻人一毕业,就想着攒首付、背房贷,好像那是成人世界的通行证。可随着时代的风向转变,我们发现,这条绳子其实并不必绑在每个人的身上。买房,并不是人...

北大校花“塌房”:退出娱乐圈,回老家卖臭豆腐

有些路走到一半,才发现风景变了。在这个人人都爱看“高光故事”的时代,我们总习惯用一条直线去想象别人的人生——最好是一路向上,没有波折,最好是考上名校、进大公司、成行业精英。可生活从不按教科书出题,它常常在你意气风发的时候拐个弯,把你带到完全没想过的地方。彭高唱,这个曾被称为“北大校花”的姑娘,曾经的履历亮得让人睁不开眼,从小一路保送、成绩优异、才艺满分、舞台...

这届年轻人,为什么比上一代更感到痛苦?

痛苦并不总是坏事,它常常是清醒的代价。这一代年轻人似乎比上一代更早感到世界的沉重。前辈们回忆起自己二十多岁的时候,常说那是拼劲最足、希望最多的年纪;可现在的年轻人,在这个本该无畏的年纪里,却提早感受到了疲惫和倦怠。有人将其归咎于“抗压能力差”“吃不了苦”,但若细细去看,就会发现,这种痛苦的源头并非软弱,而是早慧。他们更早看到了世界的真相,更早理解了运转的逻辑...

《辛德勒的名单》被差评围攻: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反对什么

有些人批评的,其实是他们不懂的东西。在这个声音越来越多元的时代,奇怪的是,人们的容忍度反而变得越来越小。一个电影、一段故事、甚至一句台词,只要触动了某些人的情绪,就会被直接扣上“有害”的帽子。就像这次《辛德勒的名单》遭到的差评围攻,那些给它打一星的人,并不是因为真的细读了影片的内容、分析了它的价值,而更多是出于一种情绪性的对立。电影本身讲的是一个德国人,在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