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功与德:由许家印事件想到的
2025-08-11

人能做成一时的功,却未必守得住一世的德。

许家印的沉浮,不过是历史一次又一次上演的剧本。有人以惊人的魄力开疆拓土,最终却在欲望的洪流中迷失方向。功,是做成的事,德,是做人的根。功可以凭一时的天赋与机缘爆发出来,德却需要长年累月的自我约束、知止守界。历史的吊诡在于,许多成就惊人的人,并非败在能力,而是败在见识——不是智谋不够,而是看不清时代的拐弯;不是手段不行,而是守不住内心的分寸。

功让人显赫,德让人长久。功可以借外力推上高峰,德却只能靠自己守在悬崖边。狂热的时代里,扩张和冒险似乎比谨慎与守成更吸引人。一个人若沉迷于“干大事、创奇迹”的快感,就很容易把边界感抛诸脑后。罗素说,小灾难来自固执,大灾难来自狂热。狂热,往往正是源于不知止。人若不知止,就像水漫过堤坝,迟早要冲毁一切。古人早已言明,“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真正的高手不是看自己能走多远,而是知道哪一步不能踏出去。

顿悟往往来自跌落之后的回望。《左传》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三者之中,立德为首,因为德是功的根,功是德的花,花可以一时盛放,根却决定了它能否过冬。一个企业家、一个官员、一个文人,都有三条入世之路:做人、做事、做学问。做人是立德,做事是立功,做学问是立言。缺了德,功易失;无了德,言难信。许多人败在功成名就之后,因为他们以为功可替代德,以为眼下的辉煌能抵消未来的风险。但历史从不纵容这样的侥幸——因果不空,物极必反。

明理的人会懂,修身才是最大的保障。修身不是一句空话,它是你痛苦时的支撑,是你迷茫时的方向,是你错了时的回头路,是你老去时的安然处。人生的困境,多半不是因为能力不够,而是欲望失衡。老子说“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意思是说,文明需要欲望去创造,但欲望若不懂节制,必然反噬创造本身。天有四时,盛夏之后必有秋凉;事有循环,繁荣之后必有衰退。真正的修行,是在鼎盛时自我收束,在诱惑前不被牵引。功成而不居,方能功成而不败。

合十,如夜话,至此。

推荐书籍:《曾国藩家书》,中华书局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