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好主意不是在书房里生出来的,而是在一杯咖啡的香气里冒出来的。人常以为,伟大的创造需要宏大的场景,需要庄严的书桌和沉甸甸的典籍。然而,历史告诉我们,许多改变世界的思想和发明,却是在最寻常不过的地方孕育——咖啡厅。木椅发出轻微的吱呀声,窗外有微风推开帘子,杯中咖啡的香气缓缓升起,人们坐在那儿,不必正襟危坐,不必面对沉重的仪式,只是聊着、想着、笑着,心中不知不...
真正的进步,是敢先照镜子找自己的错,再去提醒别人。很多人谈批判时,总是先想到别人:他哪里不对,他做得不够好,他该改一改。但若只习惯拿着放大镜看别人,却很少拿着镜子看自己,那么批判就成了指责,改进就成了空话。一个团队、一个公司、甚至一个修行团体,要想保持活力,最重要的不是天天互相挑毛病,而是人人先学会自我批判,把自己能改的地方改好,再用建设性的态度去补别人不足...
方向这东西,不能让少数人的眼睛替所有人看路。有些决定关乎一时的得失,而有些决定关乎很久以后的生死存亡。战略就是后者。它像一条河的走向,一旦定了,就会牵动无数人的舟楫与命运。如果这条河道的设计,只由少数人拍脑袋决定,就算他们再聪明,也免不了视野受限;如果未来的蓝图,握在少数人手里绘制,就算他们心怀好意,也可能带着偏好与盲点;而如果战略的走向轻易因少数人的质疑而...
权和手分开,才能让事情长久稳妥地走下去。世间的大多数混乱,常常出在权力和操作绑在一起。有权的人,一旦能直接伸手去做具体的事,便容易绕过制衡与监督;能做事的人,一旦被赋予了过大的权力,也容易在便利与诱惑中迷失本心。这就像一个人既是赌局的庄家,又是唯一能洗牌发牌的牌手,久而久之,局就不再公平。真正的制度智慧,就是让权与手分离,让能决定的人不能直接执行,让能执行的...
真正能带队的人,是天生挑出来的,不是课堂教出来的。很多人以为,只要有一套完善的培训体系,就能源源不断地造出领袖来。可现实往往相反——领袖不是被雕刻成型的工艺品,而是先有骨相,再用历练打磨的玉石。培训能提升能力,却无法平添骨子里的胆识与格局。就像种子,你可以精心浇水、施肥,但如果种子本身没有发芽的基因,再好的土壤也长不出参天大树。我曾认识一位退伍军人,他在部队...
干好手里的活,就是最大的英雄事。很多人说起英雄,想到的是战场冲锋、救人于危难的壮举,想到的是高光时刻和传颂千古的故事。但在生活的长河里,真正支撑一座城、一家公司、一个时代向前的,并不只是少数的冲锋者,而是无数人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守着一份责任。英雄的定义,不必全是轰轰烈烈,它也可以是日复一日、踏踏实实地把本职工作做好。我曾见过一位普通的车间工人,工作是给精密零...
没收成的时候,就别想着分果子。在田野里,农人最清楚这个道理。播种、施肥、除草、浇水,都是为了秋天能有满仓的粮食。如果一季的庄稼因天灾或疏忽颗粒无收,再去分粮,只能分空袋子。人心或许会不舍,嘴上也会有怨,但空袋子填不饱肚子,反而会让来年的种子都搭进去。经营企业、管理团队,乃至修行人生,都是一样的逻辑——没有挣到粮食,就要敢于不发奖金,不是苛刻,而是为了活下去。...
想要立功,就得敢在最危险的时候向前冲。战争是赤裸的,也是直接的。枪声一响,没有人能退到安全角落里看热闹。你上了场,就要面对结局的两面——活下来,你就有机会带队打下一场胜仗;倒下了,你的名字和精神也会留在后来人的故事里。这样的局面没有中间地带,逼得人必须拿出全部的胆气与力量。生活与修行也常常如此,有些关口,不冲过去,就永远不知道自己能走多远。我曾在偏远山村见过...
想成大树,就得先在风口浪尖上长根。人常希望自己的人生能一帆风顺,走在平坦的大路上,阳光恰好,微风不燥。但真正的成长,往往是在石缝里、荒坡上、寒风中完成的。那里土薄风大,水源稀缺,没有舒适的温床,却逼得根须往更深处扎,枝干更结实,叶片更抗风雨。人生的“艰苦区域岗位”“艰苦工作岗位”,正是这样的环境。它们看似边远、艰难、不起眼,却是淬炼人的地方,是未来真正脱颖而...
光省钱省不出未来,未来是干出来的。我见过一些人,总以为日子过得好,全靠紧一紧裤腰带,省下一笔是一笔。于是他们小心翼翼地守着眼前的一点资源,像捧着一碗怕洒的水,走得战战兢兢。这样的日子看似稳妥,却像水缸里不添水的存量,用得再慢,总有见底的一天。一个人如此,一家公司也是如此。省,只能延长一点点时间,靠的是守;而未来,要靠的是闯,是投入,是用脚和心去拓出新的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