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之后,不太建议你再进大公司
2025-09-06
主题
35岁之后,为什么不太建议再进大公司
核心矛盾
年轻人和中年人在大公司里的处境差异:大公司讲究效率和一视同仁,年轻人能扛得住,但35岁之后,身体、家庭、心态的重心已变,大厂的压力和规则反而可能成为束缚。
正文
一、那一幕心酸的画面
夜里办公室的灯光还亮着,键盘的声音此起彼伏,年轻人顶着黑眼圈还能笑嘻嘻地说一句“冲呀”。可另一边,一个四十岁的男人在会议上打起了瞌睡,鼾声刚响起就被领导当场叫醒,场面尴尬极了。他只能讪讪一笑,回到位置上继续撑着。这不是小说里的情节,而是真实发生在一家大公司的故事。弗洛伊德提醒我们,人的自尊常常与现实冲突缠绕,当一个比你小十岁的领导在全场人面前批评你时,那种内心的刺痛比加班的疲惫更让人难受。年纪轻时,你可以装作没事,咬牙再拼,但35岁之后,这些细节会像针一样扎进心里。说白了,大公司里没有人会专门照顾你的情绪,它追求的是效率和产出,所有人都要站在同一起跑线冲锋。可是人到中年,身体扛不住了,家庭拖不动了,心态也变了,跑不动的结果只能是被淘汰。那我们该怎么办呢?答案很直接:在你年轻时尽可能汲取大厂的成长红利,但过了35岁,就别再盲目幻想了。
二、大厂的诱惑与真相
年轻的时候进大厂,就像走进了一个巨大的练兵场。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强调分工的重要性,而大厂恰恰是分工的极致体现。刚毕业时,如果能在大厂待几年,你能见到行业最完整的流程,最复杂的协作,也能和最聪明的一批人肩并肩。你会被压榨,也会被快速锻炼。有人靠这段经历买房立业,有人借此镀金跳槽,简历上的大厂光环就像一张隐形的通行证。可是诱惑背后呢?布迪厄提出,社会圈层的力量远远超过个体意志。大厂的圈层会帮你打开眼界,却也在无形中给你设下规则:年轻人可以拼,年纪大的人要听命。你能接受吗?如果能,你会获得一份珍贵的阅历;如果不能,大厂就会变成一口枷锁,把你困得动弹不得。所以说,年轻人去大厂是机会,中年人去大厂可能就是劫数。
三、不可能三角的困境
职场里有个广为流传的“不可能三角”:收入、成长性、稳定,你最多只能拥有两样。很多人以为大厂最吸引人的就是稳定,但事实恰恰相反。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观察到,社会的剧烈动荡往往出现在人们以为最稳定的时候。大厂也是如此,今天高举光环招人,明天裁员名单就可能出现你的名字。留下的人呢?指标压得人喘不过气,夜里两三点还在改方案是常态。收入的确高,可成长性的代价是身体和家庭的失衡,稳定几乎无从谈起。到了35岁,你已经在社会上打拼十多年,对自己几斤几两心里有数,别人看得也清楚。如果你非要再去大厂搏一把,就会陷入这个三角的死角:高收入背后,成长性被削弱,稳定更是奢望。说白了,三样东西里,年龄越大,你越要看重长期的稳健,而不是盲目的激情。换句话说,这时候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承认自己需要不同的游戏规则。
四、大厂的例外时刻
难道说,35岁之后就完全跟大厂绝缘了吗?也未必。历史学家格兰特提醒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拐点,往往是少数几次机会。比如,你所在的小公司被大厂收购,你顺势进入大厂,手里拿着期权。这时候你不是被动加入,而是借势搭上了火箭。再比如,你带着团队被大厂挖走,你不是一个孤零零的小兵,而是能谈条件的“将军”。这两种情况,进大厂不但不是负担,反而是跃升的跳板。但话说回来,这些例外都有强烈的偶然性。郭宇的故事让很多人艳羡,可同样优秀的人更多还在无休止的加班里消耗着生命力。绝大多数人,若不是收购、不是带队,那就要想清楚:你是不是准备好用身体和心力去换一张大厂工牌?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别硬撑,给自己留条更稳的路。
五、中年的真正选择
荣格说过,人必须直面内心的阴影。35岁之后,真正的矛盾不是进不进大厂,而是你敢不敢承认自己不再年轻。承认了,就能把目光投向另一个方向:家庭、健康、长期积累。比如那个38岁的IT销售,拒掉了大厂30%加薪的机会,选择留在收入不低、压力不大的小公司,腾出时间接送孩子,陪伴家人。这不是退缩,而是换了一种胜利。行为经济学的研究表明,人到中年更容易陷入“损失厌恶”,总担心错过什么。但其实错过大厂光环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错过了自己的人生节奏。说到底,你要学会在欲望和现实之间,找到一条能走得长久的路。
六、留一条后路
文章写到这里,你可能会问,那我还能做什么呢?答案是: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乌合之众》写道,大众心理常常压倒个体理性。大厂的光环就是这样的幻象,一旦所有人都追逐,你会不自觉地被卷进去。但真正聪明的人,会在光鲜的表象之外,默默经营自己的价值。比如打造个人影响力,做一个属于自己的小IP,不必全职,也不必夸张,只要能让别人记住你、认可你,你就多了一份选择。未来哪怕公司裁员,你也不会那么被动。可偏偏很多人觉得这件事遥远,其实一点也不遥远。每天写点东西、录点视频、积累点专业输出,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动作,会在三五年后,变成你最大的筹码。说白了,人到35岁以后,不要再把希望押在别人身上,要慢慢把底牌握在自己手里。这样一来,就算没有大厂的光环,你也能活得安稳而体面。
合十。如夜话,至此。
参考阅读
《国富论》 亚当·斯密
《旧制度与大革命》 托克维尔
《乌合之众》 勒庞
《文明及其不满》 弗洛伊德
《荣格自传》 荣格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