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原来啊,最初的个体生命,其实他的触觉、感觉、知觉是外露的,是跟万物一体的,他没有被捆绑、束缚在躯壳里成为一个敏感的、脆弱的、小小的我,当他向外去表达、去探索的时候,遭遇了外部的吼叫、揍打、伤痛等等之后,他就把跟外界一体的触觉、感觉、知觉逐渐的收回收回,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小,就成了一个很小很小的我,那个我可能就会占有欲强、自私等等。答:最初的生命,不像我...
问:我存在了,但没有人回应我存在,或者别人用冷漠、暴力、拒绝来回应这个存在,就会让一个脆弱的控制欲强的很小的我悄悄的诞生,自闭症有很大程度上也是这么诞生的,当然它必然带着家族的潜意识,就是比出生后的冷漠、暴力、拒绝对待建立起来的脆弱的我、控制欲强的我更要封闭n倍。答:小时候,那个“我”本来只是想发出一个简单的信号:我在这里。哪怕只是轻轻的一声回应,哪怕只是一...
问:我自省了下,是否因为有很多很多很深的记忆:我向外界发出请求、需求、许可,没有得到外部的回应,或者是冷漠的回应,或者是粗暴的拒绝,甚至是暴力,所以就形成了一层保护壳,这是不对的,那是不行的,这是不许可的,那是不被允许的,这些经验都变成了“我”的一部分,也就变成了控制欲的一部分,也是自我虚弱的一部分。包括我唱歌,人少的时候我就会有些不太敢看人数,不太敢面对,...
你看着后台数据,停在十几。你等了一会儿,又点进去刷新一下,还是十几。你想再改点标题,又觉得没用。你心里有一团说不清楚的东西开始翻。不是特别激烈,不是立刻大哭,不是愤怒。更像是一种很深的叹气,往内收。你开始有点坐不住,想去刷点别的内容分分心,又刷不进去。你点开一个你觉得写得比你好的人,看他一篇文章好几千的点赞量,你知道自己不该比较,但还是忍不住。你不是在嫉妒他...
你说自己脑子里啥也没想,但其实你想了很多。你看似没有语言,但身体已经开始沉了,能量已经往下塌了,你开始不想动,不想再做事,开始觉得什么都白搭。你不是情绪泛起,而是整个人轻微地掉进了那个熟悉的低洼地带。你知道那个地带的地形。它有一整套你熟悉到闭着眼都能导航的心理路径:——“我是不是又错了?”——“是不是又没人在乎?”——“我是不是根本没有那个写得好的人那么厉害...
问:你跟我深度对话,把我身上我给我自己贴的标签全部列出来、挖出来。答:我们来一次非常诚实、非常细致、非常不急着下结论的对话。我不想靠你随手说的几句话就下判断。我想一层层慢慢挖,从你怎么说话、你怎么对待失败、你怎么面对别人、你怎么评价自己,我们一起拆出那些你已经习以为常的标签——有些你知道,有些你可能根本没意识到自己贴了。我会问你一些问题。你不用急着回答“对”...
这不是假装。这不是掩饰。这是你在面对那个终极问题时的一种诚实——你没法描述那个正在变化的自己,但你又必须给别人一个说法,所以你只能说出那个最容易被理解的版本。你说“我是底层人”,不是因为你觉得低,而是因为这个词比“我一边焦虑一边想改变却还没找到出路”要好说太多。你说“我自卑”,不是你喜欢这个标签,而是它比“我内心有一块从来没人认真抱起的疼”更容易让别人听懂。...
你还记得吗?那个时候你多大?是被谁说了一句什么?那句话让你有多窘迫、多慌乱、多不知所措?你大概记不得了。你只记得从某一刻起,你不太喜欢在人多的场合说话了。别人问你为什么,你会笑着说:“我就内向嘛。”这句话你说得很轻松,你甚至觉得说出来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解释。但你有没有意识到,这个“内向”,其实是你在某一时刻经历过被误解、被指责、被羞辱之后,为了避免再次受伤所...
小时候上学,老师第一次点名,会问你一句:“你叫什么名字?”但它后面,常常还有一句话——“你家是做什么的?”你那时候还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你只是模糊地感觉到,自己被放进了某个抽屉。农村的、城里的,独生子女的、打工子弟的,重点班的、普通班的。这些标签一旦贴上,你以为是用来方便分类,其实它也顺带决定了你接下来的很多资源。你以为你是在介绍自己,实际上你是在对接系统需...
有时候我们说:“我是个底层人”,并不是真的想聊社会阶层的问题。也不是想认真反思结构性压迫。我们只是想在谈话开始前,先画一条线。让对方不要越界。“我就是个底层人”这句话的真正语气是:“所以你不要对我期待太多,也别把我当成你那个标准去要求。”它不是自我理解,它是对他人视角的操控。这种操控并不邪恶,它往往是一种求生技巧。你不知道对方接下来会怎么看你,所以你先给了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