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那些不识字默默为全家老小奉献一辈子的农村大菩萨们

她走得那天,天还没转凉,稻田里微风轻拂,稻草人站在黄昏里,像个翘首等人的老头子。她走得很安静,连张照片都没留下,大家都说:她也没啥牵挂的,走的有福气。我说的,是我老家的一个老太太。就村里头那种朴素的连影子都没有的那种,一辈子不识字,不化妆,不穿名牌,一年到头的颜色就是深蓝、暗绿和灰。她没上过学,也没出过远门,年轻时候嫁到村里,一直到老,脚底下就没离开过那两亩...

来人间一趟干嘛来了?

🌕 你来人间,是来“破相”的,不是来“装逼”的。我一直记得一个画面:有天傍晚,天色微蓝,风从山那头慢慢吹过来,像一个从远方赶来的老人,气喘吁吁地说着:“你来了。”我坐在角落,看见一个刚入门的孩子站在道场门口,眼神怯生生的,像个刚断奶的猫崽。他问我:“师兄,我什么也不懂,会不会被笑话?”我说:“你什么也不懂,才刚刚好。”这地方不是讲面子的,不是讲技巧的,更不是...

远观其物,物无其物

「越想抓住的东西,越像空气一样穿掌而过。」每次觉得自己快看懂一个人、一个局势、一条道路的时候,我都会停下来反问自己:我看到的是“它”,还是我想象中的“它”?这问题听起来像哲学,但其实一点也不玄,它每天都发生在我们生活里。你盯着一个机会很久,越看越觉得那是你人生的转弯口;你反复回想一个人说过的话,越想越觉得对方在暗示什么。可是走过去了才知道,那根本不是你以为的...

不再抓了,放下吧!此刻

你想抓的,其实从未远离,只是你还不敢放手。人在心里伸手的时候,其实已经在认定自己是空的,是缺的,是不够的。那种伸出去的动作,看起来像主动,其实是恐惧,是一种深埋在日常里的不安感,好像不再确认些什么,不再抓住一点什么,就会被生活的虚空吞掉。于是,整个人在忙着求,忙着看,忙着想象可能被遗漏的东西。但越是这样,就越像是一种慢性的溺水,四周都是水,而你却拼命地想抓住...

杂念止了,观照才能清晰

安静不是退缩,而是抵达清明的唯一入口。这句话其实我是很晚才懂的。以前总以为一个人要清醒,就要想得多、看得远、判断得快,可后来才发现,脑子越乱,心越沉。你想看清一潭水,就不能一直搅它。哪怕你是出于焦急,哪怕你真的是好意,也不行。你只能等,它自己慢慢沉下来,清了,你才看得到水底。杂念这个东西,不是突然冒出来的,它是一点一点堆起来的。有时候是一个没说完的对话,有时...

用佛学给自己编程序是对脏器最好的。

用佛学为自己编程,是对五脏六腑最温柔的一次照拂。其实身体是听得懂语言的,哪怕只是默念。这不是迷信。只是如果一个人在内心常常说“我要快点好起来”“我愿意承担”“我已经不再抗拒”,身体真的会像听见了承诺似的,慢慢地,不紧不慢地回应过来。不是立刻改变,而是那种像细雨润物一样的,几乎无法言说的变化。像是某种沉淀之后的松动,就那么一点点,悄无声息地,血流重新流通了,胃...

在人间琐事中,修一盏属于自己的灯

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偷偷寻找那种终于不用再逃的感觉。其实我也不太确定,这算不算一种执念。你看,有些人拼命赚钱,有些人专注练字,也有人每天练习做饭、打坐、种花,或者一个人默默写十几年的日记。看上去各不相同,但细想一下,可能只是我们都想证明:我没有白来这一趟。我没有白受这些苦。我不是随便活活就完了的。每天做的那些事,哪怕再琐碎再不起眼,我都希望它们指向一个完...

不是我在走路,是无明在行走

你以为你在选择,其实那一刻你正被你没看见的东西推着走。我常觉得,人的每一个决定,其实都不是自己想的那么自由。就像有时候我回头看,过去那些我以为是“自己想清楚了才做的事”,慢慢地才明白,那些决定背后,有一个我看不见、但从没缺席的“推力”,它不是命运那么虚无的词,而是一些更贴近皮肤的东西,比如恐惧、执念、贪念,还有一种难以觉察的、从小被灌进去的惯性。有些事,我做...

明白不等于抵达,安住才是归途

有段时间我特别执着这个问题。见地够了,是不是就应该得定了?就像一把钥匙,既然能打开道理的大门,是不是也就能打开心的宁静?但后来慢慢地,我有点动摇了。我见过一些人,佛法讲得头头是道,什么性空缘起、般若中道,信手拈来,逻辑清楚,条理分明。他们确实明白很多,甚至可以说是见地很深的人。但你若留心去看,哪怕只是一起坐个茶席,你能感觉到他们的心并不安住。他们的眼神像风中...

萬法唯識:壓痛處見心影

今日站桩30分钟。观心外无物。肩背压痛不适。内观它。形状如三横三竖的框架。颜色暗淡色。触觉,压痛不适。其实都是心依赖眼识身识形成的意识。不在外,只在心起了作用。与他一起,不过心自己造作的所缘和心这个能缘合一而已。而原本他们就是合一的。不过分别一念,他是他,心是心。他被我执着成了我。我不过一堆念头,情绪,觉受的合集。假我而已。刹那生灭。[合十][合十]親愛的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