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让人失去自己的,不是别人的要求,而是自己从未真正要求过自己。人只要一旦把目光放在外面,就会变得很容易焦虑。不是因为外界真的苛刻,而是因为自己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可以信赖的内在立足点。一个人对自己的期待越模糊,他就越容易被别人的期待推着走。别人希望你优秀,你就焦虑;别人觉得你不够好,你就沮丧;别人一句轻描淡写的建议,可能都会在你心里变成一道紧箍咒。那种活在别人...
真正的准备,不是拼命追赶,而是静静养好身心,等成功自己走过来。每次清晨醒来,窗外的光还没透进来,空气是凉的,但身体如果不动,就会觉得沉,像是被什么压着一样。那种压不是累,是空,是一种不知道该怎么迈出第一步的滞重。所以我穿上鞋,哪怕只是绕着小区慢走几圈,也总觉得心里有些什么被慢慢松开了。不是为了锻炼给谁看,也不是为了瘦几斤,而是想告诉自己,我还在自己手里。情绪...
最先为难自己的人,总是自己。明明已经做了不少,却总觉得还不够,总觉得哪儿还能再好一点,再快一点,再完美一点。不是别人逼的,是自己给自己定下一个根本做不到的标准,然后一天一天看着自己离那个标准很远,再用失望把自己压下去。我发现,大多数时候,我不是被现实击垮的,而是被自己对自己的期望拖垮的。那些期望不是为了鼓励我,而是变成了一把看不见的刀,握在自己手里,一点点划...
人心里能同时盛着光明与黑暗,而且它们从不相互驱逐。有些时候,人说出一句恶毒的话,转身却又为一只流浪猫蹲下身子,这并不矛盾。他可能刚刚在电话里诅咒了谁,却在便利店排队时默默给前面那个忘带零钱的女孩买了单。不是因为他分裂,不是因为他虚伪,而是因为人本就复杂。心里的光和暗并不会互相撕扯,而是并肩坐着,看着同一幅风景。小时候读课文,总以为伟大的人就没有阴影,总觉得善...
人生只能花掉三万天,怎么活就是怎么用掉这三万块钱。其实大多数人都不是故意浪费时间的,只是一天一天地过下去,就不知不觉花掉了好几千块,等回过神来的时候,才发现账面上已经不多了。说是“人生三万天”,但没有人真的觉得它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它更像一个模糊的背景噪音,偶尔响一下,然后很快又被别的琐事盖过去。没人会因为只剩两万天而焦虑——但会因为银行卡少了两千块而彻夜难眠...
你真正缺的,从来不是写作技巧,而是一种活下去的方式。写不出东西的时候,其实不是没有想法,而是整个人已经被生活压得没有空间去想了。写作不过是一面镜子,它反射出的,不是技巧,不是文风,而是你当下的状态。你过得不明不白,写出来的东西就注定虚浮无根。你一整天在为了没意义的琐事奔忙,夜里坐下来,才发现脑子像被抽空了一样,连自己是谁都模糊,更别说写出点什么有重量的句子了...
真正强大的人,从不张扬锋芒,而是悄悄守住六个字的底气。其实有时候,话多了,不只是累,也容易乱。坐着不动,不说话,不是懒,而是一种节制。尤其是在周围声音太多的时候,越是想清楚一点,就越需要让自己安静一点。那种什么都不说的状态,看起来像是发呆,但其实是让心重新安顿下来。打坐也好,闭眼也好,只要能让思绪慢慢收回来,哪怕只是十分钟,整个人就会像被重新装满。静,不是退...
问方法的,都是假把式,纸老虎。总是问改变方法的人,可能连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其实并没有那么想改变。一方面是,如果他自己真的很想改变,早就找到了方法,去实践,去努力,改变大概率已经开始发生了。另一方面是,如果改变意愿强烈,可能自己就已经不管所谓正确的方法到底是什么,就已经先行动起来了,甚至这个人通过行动,能发展出一套自己的改变方法。还有一个方面是,如果你...
真正能陪你走完全程的,其实只有你自己。所以,还是得做一个自己喜欢的人,哪怕这听起来有点抽象。有时候也不清楚“喜欢的自己”到底是什么样,但至少能辨认出那些不想再成为的样子,比如在意别人的眼光到神经质的地步,比如为了配合别人委屈自己,比如明明很累还装作能扛的样子。那些,都不是喜欢的自己,只是被外界改写太多的版本。慢慢地,就开始觉得“活着”变成了一场演出。沉浸式做...
没有发生的事,其实也是在成全你。有时候人很难接受一件事没能如愿。明明那么想、那么努力,甚至好像只差最后一步了,结果还是没成。那个瞬间是疼的,像被谁从背后突然按住了肩膀,猛地一沉。可回头看,真的有很多事,是幸好没发生。你当时以为那是遗憾,后来才发现那是救赎,是天意安排你绕过一场你根本承受不起的灾。很多人讲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但真正体会这个意思,往往得靠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