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最大的内耗,不是外部竞争,而是自己人之间位置乱了。我们常常觉得,企业做不大,是因为市场太难、对手太强、环境太差。可细细一看,真正消耗掉元气的,往往不是这些外部的压力,而是内部的错位。高层忙着盯细节,中层扛着一线的活,基层管理者变成“全能选手”,而最下面的员工却在一旁摇头议论天下大势。这种错位,就像一台机器里,每个齿轮不在该有的位置转动,结果不是带动能量,...
当你开始连休息都感到愧疚时,说明你已经被卷进了一张无形的网里。在今天的社会,我们常常觉得自己像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着走。即使身体疲惫,心也不能停;即使想放松,心底仍有声音在催促:“快点,再多做一点。”这种状态,哲学家韩炳哲称之为“功绩社会”的陷阱,人们把资本主义的逻辑内化到骨血里,自己逼迫自己,自己剥削自己。文章中提到的七个迹象,其实都是提醒我们:人已经不再...
人常常羡慕没走过的路,却忘了自己脚下的风景。这一句话,足够把全文点破。粥左罗的文章,看似在讲互联网人想要逃离办公室去干体力活,实则是在提醒我们,人生的另一种选择,并不必然更轻松、更完美。人总是因为当下的疲惫而幻想别处的美好,但所有的生活,本质上都有它的艰辛与甜蜜。修行不在于逃离,而在于看清,看清了,就不会再被虚幻的向往牵着走。起初,很多人读到“在北京有房有车...
35岁以后,最怕活成别人眼中的装饰。人不是摆设,人是流动的生命,是需要不断成长的存在。如果一个人到了中年,还只是靠着过去的光环、年纪的资历、表面的包装,而没有实打实的积累与更新,那他就会成为职场里的“奢侈品”。奢侈品的命运是什么?价格很高,但真正需要的人很少,一旦环境变化,就会立刻被抛弃。这道理并不复杂,却常常被人忽视。因为人在舒适里最容易沉睡,以为过去的努...
真正被ChatGPT淘汰的人,其实在它出现之前就已经停下脚步了。我常常想,一个人之所以被新技术甩在身后,并不是真的因为技术的出现,而是因为他早早就放弃了学习和探索的心。就像赛场上大家都在奔跑,有人嫌路远,干脆蹲下来不走了,那他最终被落在后头,和赛道有没有修得更好、有没有照明,其实并没有关系。ChatGPT的到来,只是把这种差距显露得更赤裸,让人再没有借口说“...
不想上班的心情人人都有,但真正的关键不在逃避,而在点燃自己,让日子重新发光。读到这里,你或许会心一笑:原来解决问题的路,不是换一份工作,不是彻底躺平,而是要在当下,把自己烧起来。为什么?因为一旦一个人开始自燃,他不再依赖外界的火苗,而是靠自己不断供给能量。本文正是围绕这个主题展开,要解答的核心问题是:当厌倦上班、心生倦怠时,如何通过思维、激情与能力的点燃,走...
很多人以为换一种活法就能轻松,其实走哪条路都要付出代价。当下关于“年轻人脱下长衫,去干体力活”的议论声不绝于耳。有人说,逃离格子间,去送外卖、做咖啡、搬货物,便能远离精神内耗,获得一种真实的自由。也有人说,这是另一场被美化的幻象,尝鲜可以,维生却难。读完那篇文章,我心里浮起的感受是:这不是在讲一个行业的冷暖,而是提醒人心,要看清道路背后的真相,不要被一时的幻...
人到中年,不怕风雨,就怕心浮。陈涛的故事,被媒体一遍又一遍地讲述。他是985硕士,北漂十二年,从光鲜的记者到落魄的外卖员,他的落差让人唏嘘。但若仔细看,他并非一朝跌落,而是一路随波逐流。没有清晰的方向,没有深耕的坚持,只是靠着机遇和一时的风光,走过了一段看似辉煌的岁月。等到岁月推到中年,社会的筛子一摇,他便被筛落了下来。许多人看到的是他“从中产到外卖”的坠落...
不想被裁员,就别让自己和真实的世界隔开。很多人在职场中最怕的,不是工作多么辛苦,而是突然被告知“你不再需要了”。这句话像一把冷刀,割开人们多年建立的安全感。为什么会被淘汰?大多数人习惯把原因推给环境,归结为公司缩编、行业不景气。但细想一层,真正让人变得危险的,不是外部风浪,而是自己悄悄离开了一线。离开一线,就像是远离土地的树,根脉一旦失去了泥土的养分,迟早会...
努力讨好别人,最后却常常把自己弄丢了。这是“好学生心态”最深的陷阱。我们从小被教导要懂事、要乖巧、要用成绩和顺从赢得认可,于是习惯了在外部的目光中寻找价值。上学时,这样的努力换来分数、证书、表扬;进入职场,却很容易沦为最软的柿子。老板们看得清清楚楚:你勤勉、你听话、你守规则、不轻易说“不”,正好是被压榨的最佳人选。于是,有人拼命加班,有人心甘情愿熬夜,有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