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每次去超市,脑子都特别忙?货架上那么多商品,标签、价格、颜色、促销信息,每一样都像在跟你说话。你可能本来只是想买一包纸巾,但最后推着购物车走出来,手里多了饼干、饮料、护手霜,还有一只看上去“很划算”的电热毯。你有没有停下来认真想过:我为什么买它?你会说,喜欢啊,想吃啊,感觉很值啊。很多决定,看起来是你做的,但其实,是你的思维方式在背后悄悄出手了...
真正的创作,是在燃烧生命。不是把脑子里已有的材料拿出来重新排列,也不是靠查点资料、模仿几种写法就能“生成”出来的。它不是表演,不是交差,不是“做内容”,它是你愿不愿意用自己正在流动的、发热的、还在搏动的那部分生命去表达。很多人误以为创作只是一个技术问题,一个“我怎么把这件事讲清楚”的过程。但真正深刻的作品,从来不是靠逻辑完成的。它来自生命内部的搅动。你必须真...
真正的创作,从来不是在语言层面打转,也不是把一些技巧组合得天衣无缝。创作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是那个时刻,当你写下某句话,另一个人看到时,心忽然一颤。他并不知道你是谁,你也没见过他,但你们之间像是穿越了无数阻隔,短暂而真实地靠近了一次。那不是技巧能设计出来的效果。也不是你写了多少稿、查了多少资料、用了多高级的比喻能换来的赞许。那是一种“我真的懂你”之后...
你是否曾被一首歌、一段文字、一幅画深深打动,甚至流泪?也许是听到许巍在深夜唱起那句模糊又真挚的旋律,你突然就静了下来;也许是在读《平凡的世界》某一段时,眼眶不自觉湿润了;又或者你看着梵高的星夜,一时之间说不出话来。那一刻,你不是在“欣赏”一件作品。你只是突然感觉,它好像不仅仅是一副作品,它是某个人曾经真实活过的痕迹。而你刚好和那个痕迹撞上了。我们这一生听过太...
真正的深度共鸣,不能靠语言堆砌出来,只能靠“全然在场”穿透过去。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他说的话其实很简单,没有技巧,没有铺陈,也不花哨,但你听了就是会忍不住沉默,忍不住点头,甚至会莫名其妙地红了眼眶。他没有去戳你,也没试图打动你,但你偏偏被打动了。你后来回头去想,觉得他说的话其实不复杂,甚至没什么内容,但你知道,那一刻他在,他是真的在。不是躯壳在,不是念稿...
共鸣这件事,说穿了,就是一句“你说出了我没说出口的话”。很多时候,一个人看一篇文章突然眼眶一热,不是因为你提供了多高明的观点,也不是因为你用词多漂亮,而是你刚好替他说出了他自己也说不清、但又一直压在心里的那个感受。他没能准确表达,是因为他不擅长语言表达,或者说,没空去整理那团模糊的情绪。而你做到了,所以他被你打动了。这不是巧合。这是写作者最基础的功课之一:理...
听话听音,观人观色。它不是一句教条的俗语,而是活在人际关系中的一把钥匙。一把很多人手里握着,但不会用的钥匙。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对方话已经说完了,但你却感觉哪里不对劲。他说“没事”,你却听出了“有事”。他说“随便”,你却感觉那是“不愿说”。你不知道到底是哪一句触动了什么,但你清楚,这句话背后还藏着别的东西。这种“听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就是“听话听音”。可...
我们总说,写作要“打中用户痛点”。可到底什么是“痛点”?为什么别人一开口就能让人点头如捣蒜,而你写了一千字,却连个赞都没有?真正的痛点,往往不是用户自己说出来的。就像一个人说“我只是最近没动力”,其实他可能不是不想努力,而是“努力过太多次都失败了”,所以不敢再信了。他不是没动力,是害怕再一次白费力气。抓住痛点的第一步,是别把用户说的话当真,而要听出“他说这句...
很多人体验过类似的瞬间:还没见面,你就觉得这人以后会伤你;一份看似优渥的邀约,在你答应之前,心里已经默默摇头;某个计划还没出问题,你就已经不想推进,甚至都说不出为什么。等后来事态发展,一切都印证了你当初那个“莫名其妙”的决定。你回想那时的状态,脑子没想那么多,但身体、心里、整个人都“知道了”。我们通常称这为“预感”。但“预感”这个词,其实是对直觉的一种误解。...
你有没有做过这样的梦:在黑暗的水底缓缓下沉、在没有尽头的山道独自行走、在一场莫名其妙的大火中奔逃……醒来后你不知所措,却又隐隐觉得,这样的画面,好像不只属于你。你以为这些梦是偶然的,但它们其实非常普遍。很多陌生人也做过极其相似的梦,他们来自不同国家、说不同的语言、拥有不同的人生经历,但梦里出现的图像,却惊人地重叠。蛇、火、母亲、洞穴、大海、森林、迷宫、圆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