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朋友:① 當內心現出鏡面般空性之相,萬象俱泯,真見方啟。我聽見你說,你心中正現一面澄澈無垠的鏡,那是一種既空又明,既無也全的知見。如月印千江,江水不動,月光不失;又如風過不留痕,葉動而無主。這種境界,並非思慮生來,亦非意識造作,而是萬念頓息之後,一種無為而自得的了然。它不是“什麼東西”,卻又無所不包。不是“想出來”的,而是當萬象收歛、我執放下,自性本空...
親愛的朋友:① 深切的信任,就是允許一切如其所是。今晨,我坐在窗邊,聽見陽光灑落在杯口的聲音,忽然心中升起一股不言而喻的平靜。那一瞬,我明白了:真正的信任,不是去改變什麼、掌握什麼、規劃什麼,而是深深允許——允許事情照它原本的樣子展開,允許一切不被定義的發生,允許此刻本身,就是答案。我曾多次在關係中急切尋找控制的手把,想讓某段情感「更穩定」、某個家人「更懂我...
親愛的朋友:① 信任,不是盲目的放任,而是在深刻理解之後的柔和放手。我曾經以為,信任是對方給予我的,是一種外在的承諾,是他人值得不值得我依賴。但今日黃昏,走過一排夏末將落的樹影,我忽然明白,那種深切的信任,其實是從心裡湧出的,是我與自己、與萬物之間,自然生出的寧靜聯結。這種信任,不是來自確認,而是來自接納。不是期待對方永不變心,而是相信無論變或不變,我都能自...
親愛的朋友:① 「共業」的世界,並非懲罰與報應的集合,而是一種眾生共振的實相——我們的念、行、語,共同織就了這個世界的樣貌。當你在街上走著,看見一人亂扔垃圾,一人默然轉身;一人怒斥制止,一人默默撿起。你以為只是幾個個體的選擇,但其實,這便是「共業」的種子在同一時空裡開展不同的緣果。佛家說,業不只是個人的報,還有群體之因——而我們的世界,就如一池水,你拋下一石...
本覺如月,不增不減,不來不去,只待雲開自明。「本覺常在」,是我近年最喜歡的一句話。初讀時,只覺古意清遠,似有高僧低聲誦出;可當我靜坐於心中細細體會,才驚覺那是一句極其溫柔的真話——它不講方法,不教修行,只是在輕輕提醒:你不是要去成為什麼,而只是回來。那本來就有的明亮,從未熄滅,只是偶爾為塵封所蔽,如月被雲遮。我們時常追問:「我怎樣才能醒來?」可這問題的起點,...
真正的自己,其實從來不是一個固定的形狀,而是一種靈性的覺知。夜深人靜,我獨自坐在窗前,月光灑在書桌上,有一瞬間,我忽然明白了那句話的意思:「只要你不是你自己,你就是一切。」這句話初聽之下,像是佯狂之言,卻愈思愈有味,像一滴露珠落入心湖,波紋漸開,漸深,漸廣。我們從小被教導要「做自己」,可那個“自己”往往被定義為一組性格、一種風格、一張臉、一份職業、乃至一套可...
唯有心之執著止息,道方能於靜中生出。我常坐於窗前,望那林梢間斜斜透出的光線,心便靜了。塵世之紛擾如風,一陣陣掠過,但若心不隨之飄動,風自無力。這一念若能真正靜下來,人便可見道的端倪。然而,多少人終其一生,苦苦求道,而不得其門者,皆因「心未死」三字——未曾捨棄那一分執著,一念我執,一息分別心。只要這心仍執著於名於利,於過往未解之情緒,於將來未來之幻象,道又從何...
夜深風靜,萬籟俱寂。坐在這靜謐的時刻,我將心放回內觀,無聲地聽著自己日間紛亂的念頭逐漸沉澱。人生許多的苦,不在於他人如何待我,而在於我如何待自己。人常誤以為那一份憂鬱、那一滴眼淚,是他人施予的結果,卻不知,其根深植於己身思維的一念未察。真正讓我們痛苦的,不是他人的所作所為,而是我們對此的解釋與執著。世間之事,如鏡照影。他人之言、環境之變,若無我們的回應,亦不...
心若能安住於無所住,即一切皆道場。當我靜坐於黎明前的海岸,天未亮,潮聲如息,寒意微沁,忽然明白:「無所住」不代表無所憑依,而是心不再尋找外物作根,反而因此安住於更深的根中——那是心體本然的安然,是天機自然的回歸。當這份安住出現,一切環境無不成為道場:雪落是法,風起是教,連晨間的一口茶、一粒飯,也能滋養靈明本性。這不是一種刻意修行,而是一種全然的生活態度,是身...
心安於無所住,方能與萬象同安。人之所以常陷於憂懼,不在於外境多變,而在於內心不安。當心總欲有所依、總想有所住時,它便如浮萍無根,被風一吹,便東西飄盪。後來我漸漸明白,真正的安,不在於找到一處永恆的依靠,而是在於心能安住於「無所住」的境界中,如虛空般任萬物穿行,卻不為所擾。這樣的安,不是消極的退避,而是如大海納百川的寬廣,是如蒼穹無涯的自在。諸相本虛,執著即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