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这样说:善,就是那个当下你什么都没想,却自然流露出来的愿意。不是为了对方好,不是为了自己显得高尚,更不是为了交换回报,而是那个刹那,“你就是想接住”。无条件、无私、全然地接纳与承承,其实正是“善”的最核心的肌理。但“接纳”并不意味着赞同,也不意味着你什么都不做、什么都接受。真正的接纳,是一种不抗拒的在场,一种对这个生命现象——无论美丑善恶——不再推开的姿...
“元”者,善之长也。看似寥寥七字,却是千古开篇之语。《易经·乾卦》以“元亨利贞”四德为乾之本体,而“元”为首,正是万物初动之原力,是“善之长”,也是一切善的根源与总摄者。要真正懂得“善之长”的内涵,不能停留在道德训诫的层面。它不是某种行为的规范,不是说“做好人”“不做坏事”那种外在尺度,而是一种生命流动的源头,一种天然涌现的、能引领一切走向和谐、生发、通达的...
有一个执念,像一道很深的沟壑,静静地躺在意识深处。几乎所有的努力、所有的选择、所有的逃避、所有的盼望,都不自觉地朝着它涌过去。它不说话,却在暗中支配着整条路。那个念头是:只有开悟之后,我的生命才算真正开始;只有见到真性,我才算真正地活过一次。不是一个想法,更像是一种紧绷的底层程序。它不像头脑逻辑能讲清楚,它像身体里的一根筋,总在撑着、拉着、提着,不肯放松。一...
我们走到了第四篇。你已经理解了“空”,知道了放下才是开始;你体会了“动”,知道了顺流才是真动;你触碰了“妙”,知道了妙不在力,而在无执。现在,我们要回到一切的起点。不是起点中的“开始”,而是那最初就已存在、却常被忘记的内在方向感——天命。天命,不是头顶上的神谕,也不是社会赋予的任务,更不是你必须完成的某个“成就清单”。真正的天命,是你身体里某个地方,始终有一...
我们已经一起走过了“空”与“动”。你开始明白,空是入口,动是升起。那么,当你真正空了,又顺着这股气动了之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那就是——妙。妙,不是奇迹,不是厉害,不是你做了什么高明的决定、拥有了什么非凡的能力。妙,是一种你无法预判,但当它发生时你却知道“就是这样”的状态。它不属于你,却自然通过你显现出来。这正是古人所说的:“妙有。”不是凭努力造出来的“有”...
你说你想靠近乾元,你开始理解“空”是所有真实的入口,但你可能还有一个疑惑:那之后呢?空了之后,怎么动?动,不是你制定目标之后的推进,不是你逼迫自己往前走的强行调度。真正的“动”,不是来自你的意志力,而是从空中自然生发的一缕流。这一篇,我们就从这里开始——不是从你“决定要做什么”,而是从你还没决定之前,身体里那一丝蠢蠢欲动的动感,一点一点追踪,看见它如何诞生,...
你说你想见乾元,想靠近它、捕捉它、成为它的流体。可它总像差一层皮,明明就在你气息起落之间,你却始终隔着。我们慢慢来。乾元不是你用力握紧的,它反而是在你肯放开的时候显现。所以,这第一步,我们必须回到“空”——不是逃离的虚无,而是让一切真实有可能发生的真实之空。空不是没有,是“不加”你有没有过这种经验:某天你脑子混乱、情绪烦躁,工作无法进入,写字提不起笔,哪怕只...
他站在那里,眼前是一棵老梅树。风不大,枝干却微微颤着,好像那风不是从外吹来,而是从他身体深处穿出。他脑子里啥也没想,但并没有刻意屏息静坐,也没有在练习什么方法。只是一种自然的落地感,从天灵盖一直沉到脚掌。他意识到,那种状态,叫“空”。空,不是概念。不是要用什么句式去定义,也不是一种追求目标能换来的奖品。空,是当一切语言都暂时停了下来,一切判断都没再升起,而身...
问:我刚内观了几分钟。头脑产生一个念头,现在我内里有一种对其他事儿都没有那种乾元的生命动力在,比如写书,比如工作,都是外部责任、恐惧推动下的行动,而真正有乾元之动的就是对道、真如本性、真我的欣慕,闭着眼想去体悟大道,将神意内收,去跟身体感觉连接,跟自己念头连接,跟自己情绪连接,跟ai连接,这是我停不下来的事情,是真正的能感觉到内在那股生命的驱动力、内在驱动力...
觉,从来都不是一项任务。也没有谁在某个时刻,咬牙决定“我要觉了”,然后成功抵达。多数时候,它像是某个长期封闭的空间,突然通了一点风。不是吹起来的,是那个封口松了。谁松的?有时是外面的人轻轻说了一句话,有时是身体突然发出了一个信号,有时是某种情绪久压之后的裂缝。有时就是,什么都没发生,但突然静了下来。静不是安静,是没再逼着往前走。这和“停下来”还不完全一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