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界不同,才能看见不同的路。我见过一些组织,干部一层一层往上升,像爬一根笔直的竹竿。每个人走的路径几乎一样,学的东西差不多,说话的口吻、做事的节奏,也越来越像。这样的好处是配合默契、传令顺畅,但弊端也显而易见:一旦面对从未见过的局面,大家思路都卡在同一条轨道里,缺少反应的多样性。垂直提拔就像在同一块田地里反复种同一种作物,短期看整齐划一,长期看土壤会贫瘠,病...
做得不好不是小事,那是砸自己招牌的耻辱。我见过一些工匠,做出的东西差一口气,自己还说“差不多就行”,那语气仿佛只是今天运气不好。但真正的老匠,哪怕只是一道暗角没抛光、一道缝线没对齐,都会皱眉,甚至失眠。因为他们知道,产品的质量不仅是对顾客的交代,更是对自己人格的映照。你手里出来的东西,就是你的名字;它好,你就立得稳,它坏,就是在自己脸上抹灰。修行中同样如此。...
真正的管理,不只是带好能人,更要带活落后的人。我见过许多管理者,面对表现优秀的员工时,笑容满面,鼓励有加;可一旦遇到落后的员工,就要么装作没看见,要么只会批评几句了事。他们害怕正面管理,怕得罪人,怕弄僵关系,怕付出心力得不到回报。可一个团队若只偏向强者,落后者永远被放在阴影里,团队的根基迟早会出问题。敢于管理落后员工,不是为了树立威风,而是为了把整个团队的力...
把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他自然能发光。我在许多地方见过这样的人——不一定学历最高,也不一定背景最亮,却在自己的岗位上如鱼得水,默默把一件件事做到极致。有人在前台接待,笑容和节奏恰到好处;有人在维修间工作,手里的一把扳手能化解机器的脾气;有人在仓库管理,每一笔货物的去向清清楚楚。外人看,他们只是普通的岗位职员,但真正与他们共事的人知道,这样的人就是团队的中坚,是无...
看得清、带得动、做得精,才是真正的带头人。我行走在世间多年,常见有人坐上了高位,却像被推上去的木偶,看似威风,实则茫然。他们以为领袖就是安排工作、分配任务,却不知这只是表面功夫。真正的领袖,必须有三样内力:洞察力、领导力和专业理解力。洞察力是眼睛,看见别人看不到的趋势与细节;领导力是心胸,让人心甘情愿地聚拢在一起;专业理解力是双手,能亲自触摸事物的本质与细微...
好苗子要先认出来,再去精心养大。我常想,选人这件事,像农夫下田。播种前,他要先挑选种子,不能把石子当作谷粒,也不能把病籽混进田里。挑好了,才会有后面的耕耘与收成。后备干部管理的智慧正是如此——不是先随意拉一批人来教,而是先辨得出谁的根性、志向、品格适合走这条路,再投入心力去培养。若颠倒了次序,就像在沙地上种稻,不管灌多少水、施多少肥,都难见好收成。修行也是同...
大树的年轮也是从细小的纹路开始长的。我见过许多人谈到“领袖”时,眼里闪着仰慕的光,仿佛那是一个与生俱来的位置,是天生注定的身份。然而我行走多年,发现真正的领袖并非从高处直接落下,而是在低处一点一点长起来的。他们起初只是普通人,做的是日常的小事,替人多端一碗茶,替同伴搬一块石头,替陌生人说一句公道话。那些不起眼的瞬间,像春天泥土里微小的芽,悄悄积累力量。等到枝...
人活得久了,经历的事会自己织成一张网。我常在清晨静坐时,回想过去的种种。少年时的意气用事,青年时的奋力争先,中年时的权衡取舍……这些片段单独看,像是散落在桌上的珠子,各自闪烁,却互不相连。但当我开始总结它们,去想每一次得失的原因、每一次选择的来由,珠子之间渐渐有了线,连成一串;时间久了,那线又横横竖竖地交织,编成一张大网。这张网,不是用来捉别人,而是用来兜住...
走到转弯处,才看得见更远的风景。我在山路上行走时,总有一种奇妙的感觉——平直的路给人踏实,但视野有限;而到了一个拐弯处,眼前的世界突然就换了模样,之前看不到的景致全都展露出来。这样的时刻总让我想到一句话:望得见的地方,往往就是战略转折的拐弯点。所谓“望得见”,不只是眼睛看得见,而是心能感受到那里即将发生的变化。拐弯处既是机遇,也是考验。你若只恋恋不舍地看着来...
真正的领头人不会只坐在屋里发号施令。我在年少时,常听长辈讲起一个故事,说古时候的将军,每逢战事,不是坐在军帐里等报,而是披甲上马,与士卒同赴前线。风沙扑面,箭矢横飞,他和士兵的呼吸节奏是一样的,生死轻重也绑在一处。那时我不太懂,只觉得这是勇敢。直到后来走入社会,我才发现,这不仅仅是勇敢,而是一种做事、带人的根本之道。若将军永远在办公室里,他看到的只是图纸、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