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房的人想自由,没房的人想安定。我不是特别羡慕拥有很多房产的人,但我羡慕那些可以不为房子焦虑的人。因为说到底,焦虑不是来自房子本身,而是“是否能安心生活”的问题。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在说,买房不再是“必须”的那件事了,但这个不“必须”的判断背后,并不是真的放弃,而是现实的让步,是一种被迫接受。你问我现在想不想买房,我会说“当然想”。可要再接着问“那你准备买了吗...
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有时候就隔着一句不会说的话。不是说不会说,而是说不好。说得太快,太实,太干,太像在完成任务。说出来的那一刻,对方就不想再听了。我小时候就不太会“搭话”。别人说:“今天风真大。”我就回:“是的,今天风速超过五级。”气氛立马死掉。现在回头看,倒不是我不聪明,而是我总以为聊天的目的是传递信息。其实很多时候,信息是次要的,感觉才是重点。慢慢长大,发...
我曾以为孩子最在乎的是成绩,最想要的是认可,但那天晚上我跟她吵完,才真正明白,她只是想被爱,而且是被完整地、毫无保留地爱。她说那句“你们只爱妹妹”,我脑子一下子空了。因为在我的心里,那个我从怀里生出来的第一个孩子,是我所有母性第一次流淌的地方。我为她熬夜、奔波、焦虑,从来没想过我对她的那份付出,她感受不到。但她是那样笃定地说,我不爱她。不是“你有时候偏心”,...
你说这婚,真能把人熬干。我以前是支持他们AA制的。两口子各挣各的,各花各的,不沾不欠,好像挺公平的。儿子说自己压力大、工作累,想让经济上轻松点。我能理解,毕竟现在这社会,钱是最直接的安全感。他老婆那时候还点头同意了,想着彼此尊重、各自独立,应该没什么问题。可谁能想到,一过就是十八年。这十八年,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他们之间的眼神变得冷了,话也少了,饭桌上只剩下...
有时候我会突然想起小时候,家里不大,但很热闹。父母年轻,身体好,总在厨房和阳台之间来回走动。那个时候,我根本没意识到“健康”是什么,也不懂“家庭”意味着什么。只是觉得那样的日子,会一直继续。直到后来,走得远了,日子变得不那么确定,我才明白,有些东西从来不是理所当然。这几年,我越来越害怕手机响。不是怕工作,也不是怕客户,而是怕家里人突然出事。父亲膝盖不好,走几...
有时候人走了,其实并没有真正离开。他可能还在你微信里,还在你通讯录里,甚至有时候还会点赞你发的朋友圈。你看着那个名字跳出来,又悄悄缩回去,心里像是被轻轻踢了一脚——不疼,但一直在那儿。我现在越来越理解那种沉默的表达。它不是懦弱,不是冷漠,而是一种带着思考的温柔后退。成年人之间,很多事情说出来反而尴尬,沉默反倒留了一份体面。曾经有个人,我跟他聊得很多,哪怕只是...
有时候我会想,我们到底是从哪一刻开始,不再轻易地把喜悦拿出来分享的。也许是某一次本来满怀期待地说了自己的好消息,换来的却是冷淡、讥讽,甚至更糟糕的沉默。也许是某一回出于信任讲了心底的烦恼,对方却拿去添油加醋地传播,最后还反过来埋怨你太脆弱。慢慢的,你就不说了。不是不想说,而是不敢说。我前段时间看到“孕妇车贴”引来的那些事,说实话,我整个人都不太舒服。你看一个...
有些时候,明明知道自己没错,却还是选择闭嘴,那感觉其实挺难受的。但也正是这种憋屈,让我慢慢理解了一种更深的东西:什么叫为自己的幸福让路。以前我总以为,讲道理的人一定能赢。但我后来发现,在现实面前,有些人根本不在道理这个频道上。他们不图对错,只图发泄。你说一句,他吼十句,你摆证据,他直接动手。那时候,你才会明白,有时候保护自己,不是讲得更有理,而是看得更远。我...
我一直以为,关系是靠感情维系的。至少小时候是这么教的,什么“你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你好”,还有“真心换真心”。但我现在真的有点怀疑,小时候学的那些,像是给童话配的注脚,不是写给成年人的说明书。因为我也真心实意地对人好过。愿意迁就、愿意等待、愿意解释,哪怕委屈也咬牙坚持。但后来才明白,关系从来不是看你有多真诚,而是看你有没有价值。这句话听着难听,但每一次关系变...
我常觉得结婚这件事,像是两个带着行李的人,在半夜的雨里找到彼此,然后说,不如我们一起走一段。但走着走着,有的人把行李扔给对方,有的人开始走神,还有的人干脆下了车,留下一个人,还背着两人的包。听说上海最近离婚预约排到下个月,我没有惊讶,只是突然有点想哭。不是为别人,是为我们这一代人,为那些在夜深人静时望着天花板的中年男女。很多人结婚的时候都爱得不轻,也许有些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