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若能契入第一義諦,則三界六道皆隨心轉,衣食住行皆為道場。靜夜無語,我常於燈下省思:人生雖在塵俗之中奔走,其實每一處落腳之地,皆有成道的因緣。世人眼中,三界六道是無盡的輪迴、重重的執著;而我愈行愈深,愈覺其中暗藏一機:這無非是心所造的境,念所映的光。若我心明,則六道不離清淨本性;若我念淨,則三界盡在當下一念中了了分明。原來這掌控,不是控制外在的時空流轉,而...
當一個念頭純淨而深切地渴仰真理,它能生出如羽之氣,使人向上,不墜於沉重的輪迴。靜夜沉思時,我常感人心之念,其實並非毫無力量。許多看似無形的思緒,其實能影響人的氣質、行為,乃至於生死的去向。有時一念愛欲未息,便如鉛石墜心,使人日漸沉重;有時一念純潔之志持續不息,反而使身心變得輕盈,思維明透,彷彿有一種微妙的升舉之力。這讓我開始相信,「純想即飛」非虛語,而是真正...
凡心若系於紅塵之夢,則心念難息,道途亦遠。夜靜時分,我常獨坐窗前,看星沉月冷。思緒浮動間,我發覺自己心中仍有許多期待:希望此生能成些什麼事業,被誰記得,留下些許痕跡於世。這些念頭來時並不喧鬧,只是靜靜盤繞,像霧氣輕繞山巔。它們不是惡意的,也不是罪過,卻讓我不易止息。我明白,正是這些渴望,讓我的心總在將來奔走,總覺得現在不夠,總想再多得一些、靠近一些,才能滿足...
人心若無歸處,幻境便牽引著生命疲憊地奔走。靜坐時,我觀自心如浮雲過空,忽來忽去,無常無定。那念頭裡常有一個聲音,似柔非柔、似令非令,不斷對我說:「去做這個,再做那個;你還不夠好,不夠快,不夠完滿。」這聲音沒有形狀,卻綁得我寸步難行。於是,我便開始勞碌不停,仿若馱著一座看不見的山,一步步被它逼向疲憊與空虛。這讓我想起一句話:「自我若執著不放,萬事皆苦。」這個自...
修行是一條注定寂寞的路。在那靜謐之中,我才真正明白,孤獨並不是痛苦的對象,而是提醒自己正在走向另一個時空的標誌。不是沒有人愛你,也不是你拒絕了誰的關懷,只是那份關懷不再與你所在的頻率共鳴。你在拔節,他們還在夢中。你在登山,他們還在平原追逐風景。這不是分裂,是自然的選擇與安排。與其說孤獨,不如說是「無聲的預約」。它是與內在天命的一次對話,是靈魂覺醒過程中,舊有...
每一念起心動念,天地皆見,無需強求果報,自有記錄。我時常靜坐自省,觀察那從心底升起的波紋,那些微細的意圖、願望、渴求,從未真正被遺忘。天地雖無言,卻如明鏡;天心雖無形,卻能了了分明。人的一念,不論清濁,都如墨點滴入水,一起漣漪俱在,只等機緣顯影。因此,我不再焦慮那份付出是否有人見,因為我知道,所有的起心動念,天機自藏,無一遺漏。付出本身,即是圓滿,不需附帶回...
真正的解脫,是放下對愛的索求。我曾靜坐於晨霧未散的山林間,聽見樹葉上的露水一滴一滴落下,那時內心忽然生起一念:「我若從此不求被誰所愛,便再無痛苦可生。」那一刻,天地皆靜,心亦沉澱如水。原來苦的根源,不在於是否被愛,而在於那個抓著「我應當被愛」的執念。索求,是一種對自身不圓滿的錯覺。我們之所以想從他人處獲得愛,是因為內心未見自己的本具圓滿。我曾細細觀照自己,發...
善惡念起,本無實性,只是心波微動。今晨觀雲,天色未明,薄霧籠山,林間靜寂,偶見一鳥掠過,無聲無痕。心忽有所悟:我們心中每日升起的念頭,如同浮雲在天,本無善惡之別。只是我們給它貼上了標籤,便開始了執著,也開始了自我懲罰。念起念滅,若無定根,何來評判?善惡之分,其實常常源於我執。念頭生時,我們不問其源、不察其力,只根據慣性與習氣立即歸類:此是善,應鼓勵;此是惡,...
瓷瓶一花,天心自現。眼前這一朵花,在晨光未盛之時,安安靜靜地盛放著。花瓣層層疊疊,柔而不弱,白中微透紫暈,花心微含新綠,像一口無聲的心語,又似一位未語先笑的清修之人。花上還凝著露珠,一如初醒的眼神,尚未受塵世之染。它插在一只畫有荷與葉的瓷瓶中,瓶身潔白,器形溫潤,畫筆輕逸,卻藏著深情。整體不言不語,卻傳遞著一種清明之氣,如山中早課,如寺前靜茶。此刻我才恍然明...
一切相,都是如來。看見萬象如是,即見無相之實。今晨天光微起,我望見這張照片。遠山重疊如靜靜展開的經卷,晨霧氤氳,草原綠而不艷,幾隻羊安然自牧於地,無人聲,無車馬,萬物各安其位,無需矯飾。畫面中央,輕輕寫著:「一切相,都是如來。」心中便也靜了。這不是一句標語,而是一句鏡語——照見天地本性,也照見我們自己。萬象森然,各有其名其形,但若執之為實,便落於妄見。我們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