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通的时候,越挣扎越陷得深,放开手才能看到路。唐尚珺的故事就像一条绕了十五年才走出来的弯路。十五次高考,十五次坐进同样的考场,十五次希望与失望的起落。他曾一次次考上名校,却一次次拒绝去读,只因为那个从小种下的念头——清华大学。那颗种子在他心里长成了参天巨树,遮住了他看到别的风景的视线。别人眼中唾手可得的机会,在他眼里只是绕道,他要直奔那一座最高的山峰。可十...
高考之外还有路,被剩下也能翻身,怎么走咱们慢慢说。先把题摆在桌面上:县城中学里,常常有人被叫作“被剩下的孩子”。这话听着扎心,其实是现实。城里车灯一圈圈,消息来得快,机会看着多,可真轮到县里的孩子,脚下的路反而窄,窄在钱袋子,窄在见识,窄在那一纸制度,窄在评比的条条框框。课本换了几版,试卷也翻新,学校门口的早点摊还是豆浆油条,校门对面的文具店还是那几样本子。...
养孩子其实是先学会和自己好好相处的过程。很多人以为养育就是一场和目标的赛跑——孩子几岁该会多少字、该算几加几、该背多少首诗。可一旦被这样的清单牵着走,心就很容易被不甘和不安塞满。不甘是因为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更早更快;不安是怕自己的孩子将来不够好。可这一来,日子就像一条被拉得紧紧的绳子,既绷着,也疼着。我常想,我们小的时候,不也是在这样的拉扯中长大的么?小时候追...
一个家要顺,要靠父亲的心大、母亲的心暖。我见过不少家,有的门前绿树成荫,却家里冷风阵阵;有的屋子小得转身都要让一让,却笑声比春天还多。细细一看,不是房子的问题,也不是钱的问题,而是那屋里的男人有没有胸怀,那屋里的女人有没有笑脸。男人若胸怀不够,遇事就急,就狭,就硬,家里的风就会乱;女人若情绪不好,日子里便多了阴天,晴天也像蒙了灰。房子是砖盖的,家是心撑的。撑...
孩子肯为你用心,其实是最深的教育。小时候,我们总觉得父母的手段,是为了驯服我们,让我们安安分分;长大才懂,真正的高手不是把孩子捏在手里,而是用一种不着痕迹的方式,让你自己想往前走。那种方法不靠打骂,不靠说教,不摆大道理,却能让你一步步心甘情愿地钻进坑里,还笑着去填满它。人世间的事,明面上看是巧合,背后多半是长年累月的筹谋与等候。父亲当年一句“我在食堂炒菜”,...
学校多教做人做事,赚钱得自己悟,里头有门道。人活在世,先要立得住,再去走得远。学校像一座大熔炉,教我们识字断句,教我们演算格物,教我们分清是非。至于赚钱,这是另一座战场,风向多变,地形复杂,敌我难辨,靠一册课本难以包打天下。为什么学校不教人们赚钱?看似一句抱怨,其实触着根子问题:教育为谁服务,知识怎样落地,社会怎样分工,个人怎样成长。若把教育全改成“教你今天...
人要有自己的方向,不然迟早会被别人牵着走。人的一生,不怕起点低,不怕路途远,就怕心中没有主意,被别人的脚步和眼光带偏了方向。我们看见许多人,从少年到壮年,从学堂到工厂,从一腔热血到碌碌无为,不是因为他们不肯用力,而是因为他们把自己的道路交给了别人去安排。他们一开始选专业,不问喜欢什么,只问这个专业能不能赚钱;进入社会,不问自己擅长什么,只问别人认不认可。时间...
孩子心里有了底气,比什么都重要。人活在世上,最怕的是遇事先慌了神。神慌了,话就乱了,手就抖了,事就坏了。一个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天地,这天地是风是雨,是暖是寒,全看大人脸上的神色、心里的秤砣。若父母遇事如山崩,声色俱厉,那孩子便如惊鸟,稍有风声就四散逃避;若父母遇事如水流,沉静从容,那孩子便如小舟,虽遇急湍,仍可稳渡。那年小女孩买个馕,手一抖,三万多元流了出...
想在小地方翻身,不是光读书就行,还得看你背后的那双手有多硬。我在小县城的街角喝过早茶,看见一个穿着校服的小孩,正蹲在早餐铺门口,把一个烧饼吃得特别认真,仿佛那是通往未来的钥匙。他的眼睛亮得像刚擦过玻璃的窗户,可我知道,他未来的天花板,可能就是头顶那根晃悠悠的日光灯管。县城的教育,就像一条流速不均的河,表面看水面宽阔,人人都说只要游,就能到彼岸;可一旦下水,暗...
养孩子不是种盆栽,是养一棵有脾气的树。很多家长总以为教育是个“公式”,早教等于高起点,小学抓成绩等于赢在起跑线,初中进名校等于稳拿通行证。但真到了孩子长成的那一天,才发现公式根本没用,孩子不按你剧本来。你想把他修剪成直杆的松柏,他可能偏要长成有弯有拐的榕树。所谓培养,根本不是拼命往上拽,而是看准阶段、顺着性子、帮他长出骨架和根须。我见过的聪明父母,从来不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