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真理:不要招惹比你闲的人。你忙是你的时间更值钱,他闲是他的时间不值钱,别降低自己的价值,别把自己搭进去。

永远不要跟一个比你更闲的人纠缠,否则你会被拉进他用不完的时间里消耗掉自己。一个人越是忙,越懂得计算时间的成本。什么话值得说,什么事值得做,跟谁交流不会浪费力气,他会在心里过一遍账。他不舍得把自己扔进无效的争执里,不愿意为了一点情绪牺牲掉一整个下午的节奏,也不想去跟一个什么都不忙、什么都能聊的人对线。不是他冷漠,而是他知道代价。可比你更闲的人,他没这个概念。他...

你要记得常感恩,因为这么蠢还能活到现在,还活得不错,一定是运气好。

能蠢成这样还活得不错,说明老天对你已经够客气了。人有时候真的不聪明,甚至可以说,很多人一生都在重复一些非常低级的错误。明知道那件事做了只会内耗,却还是忍不住去做;明知道那个人靠不住,却还是反复把信任交出去;明知道时间有限,却还是拿去刷了一堆根本不会让人生更好的东西。这些事,谁都干过,而且还不是偶尔,是成批次地、稳定地干。可奇怪的是,即使这样,人还是活下来了。...

真相:通常我们指责别人的事,我们自己也在做。

真正刺痛我们的人,其实是在演我们自己不愿承认的样子。有些情绪来得特别快,几乎是第一眼看到对方的行为,心里就立刻跳出一句:“怎么这么自私”“太虚伪了”“这人真差劲”。那种下判断的速度快到不需要思考,像是自动反应。后来才慢慢察觉,这种特别“敏感”的判断,其实不是来自理性,而是来自某种“被提醒”的羞耻。对方做的事,刚好戳到了自己曾经偷偷做过、想过、甚至正在做却不愿...

做个普通人,成为多数人,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只要一直做过去的自己就好啦。

成为一个普通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每天继续重复昨天的自己。绝大多数人并不是真的想“成为谁”,他们只是下意识地维持着自己的旧习惯,然后把那种维持叫作“稳定”。他们早上醒来,刷一下手机,起床,吃跟昨天差不多的早餐,搭同一班地铁,在熟悉的位置坐下,做着没太大波澜的事,然后回到原来的地方,刷剧、看短视频、发一条“哈哈哈”的朋友圈,好像就这样又过了一天。没人逼他们这么过...

多数人所认为的“觉得不好”,其实他的潜台词是“觉得不够我认为好的那个东西好”,所以表面上的觉得不好,实质上是不合心意

多数人被自己的好恶绑住了脚,却误以为自己在分辨对错。很多评价里藏着的,其实不是判断,而是期待落空的委屈。你问一个人“这东西怎么样”,他说“我觉得不好”,你再追问为什么,他可能说不上什么具体的问题,顶多含糊地讲几个细节,但说得也不痛不痒。其实你要是够安静地听下去,就会发现他不是觉得“这件事真的差”,而是“它没有达到我想象中该有的那个样子”。差距不是对错,是不合...

方法和怎么,都是解决后来的问题的,而是什么、有什么是从源头开始着手,修因不修果,在根上解决问题。

真正的改变,从来不是问“怎么做”,而是先问清楚“到底是什么”。很多人一开口就问:“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我要如何才能突破?”“有没有快速有效的方法?”问得诚恳,也问得着急。但方向就是错的。不是“怎么”,是“什么”。“怎么”是工具,“什么”是起点。只有先看见“是什么”,你才知道“怎么做”有没有必要、做下去会去哪儿、结果是不是你真正想要的。“怎么做”其实永远不...

因为思维定势,所以你总是无视那些就在眼前的机会,还不断抱怨,不公平,没机会。

机会之所以常被错过,不是因为太远,而是因为太像平常。人在形成某种思维定势之后,会下意识忽略一切“看起来不像成功的东西”。比如某个职位太基层、某个项目太冷门、某个人不够耀眼,就会直接划入“没价值”一类。但很多真正有潜力的机会,恰恰就藏在这些不起眼的地方里。它们一开始不显眼,不热闹,也不光鲜,看上去甚至像个负担。可就是因为多数人都绕开了它,所以留给你的空间才大,...

关键不是过去不够好,关键是自己一直在变好。

能接纳过去的自己,是一个人真正开始变强的标志。很长一段时间,总觉得过去的自己实在太傻了。傻得近乎可笑。那些话怎么说得出口,那些决定怎么敢去做,那些人怎么会去信。回头看就觉得脸烫,心里缩成一团,像是有根线一直卡在心里最软的地方,扯不掉也吞不下去。明明已经走了很远,可是偶尔一个瞬间,那种羞耻感还是会冒出来,把人一下子拉回去。但也正是在一次次“想逃回去纠正”的冲动...

看懂人性:那些拼命诋毁你的人,其实比任何人都想成为你。骂,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夸。

越是执着贬低你的人,心里越装着你。很多人嘴上否定你,心里却时刻关注你,甚至比你自己还熟悉你。你说过什么,发过什么,和谁走得近、最近换了什么发型,他们都能第一时间知道。他们表面不屑一顾,实则神经时刻紧绷,生怕落下关于你的一丝动态。你走得越远,他们越是坐立难安。你越不解释,他们就越气急败坏。因为你正在实现他们想做却不敢做的事,正在成为他们潜意识里想成为却否定掉的...

闭嘴的鱼,不容易被鱼钩钩住。

越少暴露情绪和需求的人,越难被操控。有些话一出口,就已经失去了主动权。有些情绪一暴露,就自动交出了自己的弱点。这不是夸张,也不是多虑,而是成年世界最平常不过的经验法则。人和人之间从来都不是靠真心换真心,更常见的,是靠试探、判断、筛选和博弈。当你说得越多,你给出的信息就越多;你表现出越多需要,别人拿捏你的方式也就越多。不是要人人都防着别人活,而是必须明白,在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