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他靠自己,2年时间买房3套:那些年赚百万的年轻人,到底做对了什么?
2025-10-25

那天,我在一个老茶馆里见到亦仁。木桌油亮,窗外细雨,他穿着极朴素,一杯龙井摆在手边。那种安静,不是淡定,而是心里早有底气的从容。他笑着说:“两年买三套房,不是奇迹,是复利。”这话听起来像玩笑,但我知道他没开玩笑。因为他讲“复利”,讲的不是钱,而是认知的复利——你能否在一次次的实践里,让认知涨息。

很多人问他,靠什么赚钱?他说:“靠脑子,也靠人。”意思是,赚钱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和一群对的人,一起干对的事。

三年前,他从阿里离职,创办了“生财有术”社群。那时候没背景、没资本,只有一点野心和一堆不安分的脑子。起初只是几十个人,在微信群里互相交流怎么写公众号、怎么做电商、怎么靠副业增加收入。后来,越来越多人加入。如今,这个社群已有六千多名成员,聚集了各行各业最会赚钱的人。

你可能不信,这群人每天的聊天记录,能写成一部《中国商业的地下版历史》。有人靠卖课程年入百万,有人靠短视频逆袭成网红,有人靠海外电商在TikTok上月入上万美元。更神奇的是,这些人几乎都白手起家。

我曾经问亦仁:“你怎么挑人进圈?”他笑了笑,说:“我不挑,我只看一个指标——真。”我愣了,他解释说:“真赚钱、真分享、真愿意合作。”原来,在一个谈钱的社群里,最贵的,不是信息,而是真诚。

你也许会觉得,这听起来像鸡汤。可在生财有术里,“真”是最硬的货币。有人在群里晒项目失败的全过程,有人公开自己的广告数据,有人讲怎么被割韭菜、怎么反思、怎么翻盘。没人嘲笑,因为所有人都知道:那是最值钱的素材。

赚钱,从来不是一场智力游戏,而是一场心智修炼。

亦仁经常说一句话:“聪明人很多,赚到钱的不一定聪明,但一定肯干。”

我第一次听到,是在2019年的生财线下聚会上。那天,我见到了太多“平凡”的奇迹。一个做SEO的90后,因为热爱写博客,从兼职做到日流量百万;一个大学生靠短视频接广告,半年赚了人生第一桶金;一个程序员辞职创业,用60个微信群卖出上千万的餐饮卡。有人问他秘诀,他说:“我只是把一件事干得比别人多三次。”那句“多三次”,我至今记得。

这些故事听起来轻盈,其实每个背后都有密密的试错。

有人尝试十个项目,九个扑街;有人熬到凌晨两点盯后台数据;有人在亏钱边缘徘徊,却还坚持优化。生财有术里的口头禅是:“失败不丢人,不复盘才丢人。”

我听说有个叫阿杰的圈友,曾经靠小程序广告月入十万。后来行业变了,他的项目彻底崩盘。别人劝他别折腾了,他却写了一篇长文,总结自己为什么失败。那篇文章成了星球精华帖,被无数人收藏。半年后,他重新起盘,靠海外投放赚回一倍。他说:“钱能亏,认知不能亏。”

这大概就是高手和普通人的差别吧。普通人赔了,就想逃;高手赔了,就想学。

资料显示,2019年中国灵活就业人数超过2亿,其中近三分之一有副业收入。可真正能把副业做成资产的,不超过1%。那1%,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不孤军奋战。

生财有术的意义就在这里——让“会赚钱的人”链接“想赚钱的人”。

有人在群里发起项目,有人提供资源,有人负责推广。比如那个“生财日历”,五百人从零开始,用两个月时间做出一本日历,卖出上万本,销售额破百万。每个环节,都有不同圈友参与。有人负责排版,有人写文案,有人对接印厂。最后分成公开透明,人人有收益。这就是生财有术的“共创逻辑”——别做孤岛,要做航海。

亦仁喜欢把这种协作比喻成“大航海计划”。每一次航海,都是一次集体实验。公众号、跨境电商、短视频、实体产品……每一个项目,都是一次真实打仗。赢了,大家分果实;输了,一起复盘。你能感觉到那种热气腾腾的氛围:有人深夜还在分享经验,有人凌晨还在总结心得。

他们的信念很简单——要么赚钱,要么学会赚钱。

当然,也有失败的航海。

比如有一次,圈内发起“Dropshipping”跨境电商计划,结果因为广告投放不精准,很多人没赚反赔。亦仁在群里写下了一句话:“别害怕亏,那是你为学习付的学费。”这话后来被很多圈友打印出来贴在墙上。

那次失败后,他们做了详细复盘,从定价、素材、客服到物流,每个环节重建流程。三个月后,第二批航海重启,成功率翻倍。有人赚到第一桶金,也有人决定退出。但没人抱怨。因为他们都明白,赚钱不是风口,而是认知复利。

我问亦仁:“你不怕别人抄你吗?分享那么多赚钱方法,不怕自己没优势?”他笑了笑,说:“怕什么?信息永远有人知道得更早,但执行永远有人做得更慢。”

这句话我回去想了很久。确实,在信息过载的时代,执行力才是稀缺品。

我见过一个女孩,大学还没毕业,就靠小红书引流做私域,一个月赚两万。她说自己不是天赋异禀,只是比别人多复盘一点。每次发帖,她都记下点赞率、评论比、收藏率,然后调整下一篇。连续做三个月,数据稳步提升。她在生财里写了一篇分享帖,标题叫:“认真复盘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下面有一千多条评论,几乎都是“被你点醒了”。

这就是生财的魅力——它不是传授方法,而是塑造思维。

亦仁常讲:“赚钱不是天赋,是训练。”他说得对。就像游泳、写作、编程,赚钱也是技能。有人把它看作投机,其实它更像是一种学习方式。你得不断试、不断错、不断调。

我曾经亲眼见过一个中年男人在见面会上落泪。四十岁那年,他被公司裁员,带着三个孩子、一个房贷。后来进了生财,学做短视频,从零开始剪辑,半年后靠变现视频养活一家人。他说:“我以为赚钱是为了生活,后来发现赚钱本身,就是活法。”那一刻,全场安静。

那天晚上,我在朋友圈写下:“赚钱不是贪婪,而是自由。”

一个社会,如果谈钱都成了羞耻,那就没法谈成长。

生财有术这群人最可贵的地方,是他们不避讳钱,也不神化钱。他们谈钱,但不唯钱。他们明白,钱只是验证努力的尺度,不是人生的终点。

2020年,生财的续费率达到72%。这不是数字,而是一种信任。因为在这个喧嚣的时代,能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思考、一起赚钱、一起成长,本身就是一种财富。

亦仁曾说过一句我很喜欢的话:“赚钱,不是赚别人钱,而是赚世界的钱。”这句话背后,是一种开放的格局。

在生财有术里,赚钱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目的是让更多人拥有选择权,让更多人活得体面、有尊严。

有人靠它实现了经济独立,有人靠它建立了事业,有人靠它找到了人生方向。

有人问:“生财有术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亦仁回答:“让普通人,看到自己能变强的可能。”

这句话听起来温柔,却藏着锋利的力量。

靠自己,两年买三套房,不是奇迹。那是一个人用时间、智慧、行动堆出来的结果。

那些年赚百万的年轻人,到底做对了什么?

也许他们没做什么“对”的事,只是更早开始,更持续行动,更愿意学习。

在一个人人都想快的时代,他们选择了慢慢变强。

合十。如夜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