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势,其实是一种用来抵御不安的盔甲,而不是内心真正的力量。很多时候看到别人强势,尤其是那种大女主形象,难免会羡慕。她们走路带风,说话利落,拒绝拖泥带水,也从不委屈求全。她们像是一道风,刮过职场、家庭、朋友圈,清醒又独立,似乎总在掌控生活。但当我真的靠近那些“强势”的人,或自己试着变得那样,我才明白,有些“强”只是逼出来的,是一种不得不硬撑的方式。那种不容动摇...
真正聪明的人,从不急着说真话。有些话我确实知道该怎么说,该不说的时候也知道怎么忍住。但我承认,这种本事是后来慢慢学来的,不是天生的。小时候我很直接,别人问我什么,我就答什么,甚至有时还主动提醒别人哪里做得不对。那时我以为这是“坦率”“诚实”,可后来我才明白,那种张嘴就来的话,其实不过是一种缺乏觉察的本能反应。其实人心是非常怕被看穿的,尤其怕被人挑明自己的短处...
生一个和生两个,注定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我很早就意识到,孩子不是一个“数字”那么简单。不是从1变成2,也不是多摆一副碗筷的事。那个“二”,牵动的,是无数条肉眼看不见的线。每一条,都连着生活的底色、家庭的重心,还有将来几十年里无数的细枝末节。有时候你会想,是不是太夸张了。但日子过着过着,它自己就显现出来了。那些在一个孩子和两个孩子之间的缝隙里爬行的细节,...
保持自律,从不是靠意志力强撑下去的事。它其实更像是一种安静的觉醒,一种不再自欺的清明感。你开始留意自己那些“没什么”的动作背后,藏着怎样的牵绊。那种躺着不动的舒服,究竟是修整,还是自我遗弃;那句“我真的不行”,说出口时是无奈,还是借口。你开始不再为这些设下“下次一定”的赦免,而是更诚实地告诉自己——今天不做,就是不会做。我有时会坐着发呆,一个念头从心底冒出来...
人性看不透,走几千年还是走不出历史的旧路。有时候我会想,为什么看了那么多历史,读了那么多人物传记,生活里遇到一点烂人烂事,还是气得发抖、急得发火?后来才明白,问题不在书,而在眼睛。不是没人告诉你世界怎么运转的,是你不愿相信人性真的如此反复、如此沉重。读黄仁宇《万历十五年》的时候,这种感觉变得很清晰——人说“历史是镜子”,但其实,这镜子照的是人心,不是年代。万...
生气哪怕只有八分钟,也足以在血管里种下隐形的裂痕。很多时候并不是发生了什么大事,只是心里有个点忽然崩了。也许是刚写完一份文件却系统崩溃了,也许是地铁上被人猛推了一下还反过来被瞪,也许是孩子一遍又一遍不听你说话。你知道这些事没那么严重,可当那股怒意冲上来的时候,整个人像被什么卡住,心跳加速,手心冒汗,大脑发热,仿佛一秒钟就能爆炸。可谁能想到,仅仅这样的一次爆炸...
人活着,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有用”。每次听到张凤侠那句“生你下来是为了让你服务别人的?”我心里就会猛地一震。真的,从小我们习惯了那种对“有用”的执念,好像一旦没用,就不值得被爱、不值得存在。可她一句话就把这些压在心头的东西掀了个底朝天。她说得轻描淡写,却让我第一次开始认真思考——是不是活着本身就已经足够了,哪怕我什么都没做成。我太熟悉那种从小被“要求”长大的状...
掌握主动权,是一切胜负的根本。有时候我觉得,真正厉害的人不是因为条件好,而是因为他总能用眼前的局面做文章,把被动化成主动,就像毛泽东,他其实一开始拿到的是一副彻头彻尾的烂牌。弱小、落后、四面楚歌,连根据地都常常要靠游击维持。但就是这样一个局面,他硬是一步一步把主动权抢了回来,最终“打出一串王炸”。我不敢说自己能完全理解这背后的全部复杂,但起码我越来越明白,有...
放下执念,是一种必须学会的自救。我真的越来越相信,活着这件事,不在于外界如何评判,而是你有没有一点点在活成你自己。不是别人眼里的好命,而是你内心安稳的时候,不必逃也不必躲。那些撑不下去的时刻,其实也没什么大事,只是累了,只是太久没有回头看一看自己走到哪了,脚底是不是已经破皮了。很多时候,我发现人崩溃不是因为失败,而是卡在了「非赢不可」的执念里。工作必须升职,...
真正的自信,是一种无须证明的底气。不是那种一张嘴就能吓退人的气场,也不是舞台中央灯光打下来时那种高调的“我来了”,而是一种沉在心底的感知——无论发生什么,我都可以面对。我以前以为,那些在公共场合侃侃而谈、面带微笑的人,天生就比我胆大;那些成绩稳定、总是稳坐上游的人,是因为他们根本没焦虑过。直到我慢慢发现,我们所谓的“缺乏自信”,很多时候根本不是因为我们不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