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朋友:① 若無智慧與慈悲同時並舉,過度的善意便可能化為枷鎖。世人時常困惑:為何我的好心,不但未能成全對方,反而讓我自己身陷泥淖?這問題不在「善」的本身,而在於我們是否真正明白了「緣份、機緣、以及承擔的能力」。一個尚未準備好接住改變的人,即使你傾盡所能將他拖拽上岸,他也會在不自覺中拉你沉入水中。這不是惡意,而是無明——如佛陀所言,眾生皆有佛性,但未必皆已...
親愛的朋友:① 人走到某個交叉口時,真正該轉彎的不是路,而是心。當職場的風刮過來,穿透不是表層的業務流程,而是心底那份曾以為穩固的信任感。有人在會議上無聲地遺失了公平,有人在崗位間被隱形地「穿小鞋」。這些事,在職場不是新聞,卻總會讓身處其中的人,感覺整個世界都錯位了。她原是優秀的新媒體運營者,負責的帳號位列前茅,是實打實的付出。但在主管「外行指令」下,原本合...
親愛的朋友:① 真正不缺愛的人,並非擁有最多愛的人,而是最懂得與自己和平共處的人。這句話在心裡響起時,如同夜裡一盞燈。許多人一生追尋愛——愛情、家庭、友誼,卻在漫長的追逐中,反而愈來愈孤單。反倒是那些看似“佛系”的人,總能收穫穩定而豐盈的情感。他們從不過度依賴外在認可,也不急於證明自己值得被愛,而是先讓自己成為一個不缺愛的人。錢流向不缺錢的人,愛流向不缺愛的...
親愛的朋友:① 真正能成事的人,不靠能力,不靠人脈,而是靠一種內在的自我驅動與清醒的覺察。這句話初看讓人意外,卻越想越真。能力,有人天生聰穎,有人資質平常;人脈,有人家世顯赫,有人獨自成長。然而,最終真正走遠的人,是那些不斷自我驅動、自我更新的人。他們不只是會做事,更知道為何做、為誰做、做成之後內心會有什麼變化。夜深人靜時,我常想起那些一閃而過的念頭——想學...
親愛的朋友:① 世間最深的悲憫,是時間帶不走的牽掛。當我靜靜地看著魏老對著鏡頭問出那句:「我要是哪天不在了,誰照顧你?」——那一刻,心中像被什麼揉碎了。他不是不知道答案,只是希望那答案有一絲變化。他知道,自己的離去不過是早晚的事,而那兩個頭髮已白、心智卻如孩童的兒女,仍像初生嬰兒一樣,離不開他的手、他的聲音、他的每一餐飯。這不是悲劇,這是宿命。而他所能做的,...
親愛的朋友:① 當愛變成掌控,與父母的同住就不再是滋養,而是消耗。有一種父母,他們口口聲聲說愛你,卻從不曾理解你。那愛,像一條拴住你的繩,名字叫「我是為你好」,實則勒得你無法呼吸。我曾以為,「一家人住在一起」是最自然不過的事。直到看見身邊有人,在一碗絲瓜湯裡哭得潰不成聲。那不是一碗湯的錯,是她多年的忍耐終於撐不住,塌在了那碗被偷換底料的湯裡。那是她的聲音再次...
親愛的朋友:① 青春期的孩子,不是壞了,而是在重建一個更複雜的自己。那天,我牽著孩子的手走進電影院,一起看完了《頭腦特工隊2》。說是陪他看,其實我自己也深深被這部動畫片震動。我第一次如此直觀地,看見一個孩子的內心,是怎麼在成長中被情緒重新雕刻的。當我看見樂樂、憂憂和焦焦在大腦裡奔跑、吵鬧、試圖掌控時,我才明白:孩子那種忽然變得難以相處、忽然多愁善感的模樣,並...
親愛的朋友:① 真正的改命,不是多吃所有的苦,而是辨清什麼該吃、什麼該拒絕。我曾經也以為,生命中所有的苦都值得咀嚼。尤其是走到中年,彷彿不吃苦,就沒有資格談「蛻變」兩字。直到某天,我看著婆婆在陽光下曬衣服的背影,才恍然發現:她吃的苦,從不帶委屈;她選擇的苦,都會讓自己變得強壯。她皮膚黝黑,不是精緻的那種美,但眼神裡總透著一種「活著真好」的明亮。她不唠叨、不怨...
親愛的朋友:① 共情領導,是一種過度把「他人之心」放進自己生命裡的迷失。我曾以為,理解上位者的辛苦,是職場中難得的溫柔。直到有一天,那溫柔反噬成了自己的枷鎖。一位同事在離職前,深情款款地告別,滿眼對領導的敬意與感恩。他在酒席間反覆說:「他真的是個很有人情味的領導。」可是沒過幾天,會議桌上,他的名字成了反面教材。從「有能力的員工」變成了「自以為是的離心者」。我...
親愛的朋友:① 真正合適的愛情,源自對人的深刻理解,而非單憑扮演角色或迎合期待。當我靜靜讀完這些男人與女人之間交織而生的故事時,心中泛起的不是評論,而是一股深沉的靜默。那是一種好像看見了眾生困境的疼痛:人們試圖愛,卻迷失在愛的形式裡。徐瑋、小斐、姜蛛枕、方柯……每一位名字的背後,都是一顆用盡力氣想靠近愛的心。但這些心,在當下的婚戀市場裡,常常撞上了一堵看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