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第二阶段,可以名之曰战略的相持阶段。第一阶段之末尾,由于敌之兵力不足和我之坚强抵抗,敌人将不得不决定在一定限度上的战略进攻终点,到达此终点以后,即停止其战略进攻,转入保守占领地的阶段。此阶段内,敌之企图是保守占领地,以组织伪政府的欺骗办法据之为己有,而从中国人民身上尽量搜括东西,但是在他的面前又遇着顽强的游击战争。说到核心点,日本胃口太大,第二中国地...
(三六)第一阶段,现在还未完结。敌之企图是攻占广州、武汉、兰州三点,并把三点联系起来。敌欲达此目的,至少出五十个师团,约一百五十万兵员,时间一年半至两年,用费将在一百万万日元以上。敌人如此深入,其困难是非常之大的,其后果将不堪设想。至欲完全占领粤汉铁路和西兰公路,将经历非常危险的战争,未必尽能达其企图。毛主席在分析敌人攻占广州、武汉、兰州三点,并将三点联系起...
(三五)中日战争既然是持久战,最后胜利又将是属于中国的,那末,就可以合理地设想,这种持久战,将具体地表现于三个阶段之中。结论、目标已下,接下来自然想到的问题,那么怎么执行以达到那个结论、目标。这里有两层疑问,第一总的框架是什么,第二具体的实施手段是什么。对于毛主席来说,他只需要指出第一层,第二层所包含的内容太过于丰富,涉及的人力、物力太过于庞大,他一个人无法...
停下来,就有些百无聊赖。百无聊赖之后,心头就泛起各种各样思绪,倾向于负面的情绪,比如说我做了大半年的自媒体公众号了,数据还停留在每天百十个的样子,什么时候是个头。类似这样的。当这种念头升起第一个,后面就难免再一再二的跟着其他杂七杂八的念头来,如此就更深地陷进了负面情绪里了。我是不允许自己长久停留在那个里面的,因为里面的滋味不好受。从小,就有此情绪。那个时候,...
在我记忆里,有这么一幕。那应该是一个天气晴朗的天吧!或许不是,阴沉沉的?记不清了。我们家那个时候还没起新屋,就是我爹来到鸡公岩起的那栋屋。这从侧面印证了发生那个事情的事情,是在5岁以前。因为新屋起好的那年我5岁。在低矮的老屋西边又一片道场,大概60平米大小,用来打麦子、菜籽,晒各种干货,或者晾晒衣服、被子。老屋的东边也是一大片道场,比西边更大,估计得有100...
(三四)目前敌尚能勉强利用其强的因素,我之抗战尚未给他以基本的削弱。其人力、物力不足的因素尚不足以阻止其进攻,反之,尚足以维持其进攻到一定的程度。其足以加剧本国阶级对立和中国民族反抗的因素,即战争之退步性和野蛮性一因素,亦尚未造成足以根本妨碍其进攻的情况。敌人的国际孤立的因素也方在变化发展之中,还没有达到完全的孤立。许多表示助我的国家的军火资本家和战争原料资...
三三)然而情况是继续变化的。战争过程中,只要我能运用正确的军事的和政治的策略,不犯原则的错误,竭尽最善的努力,敌之不利因素和我之有利因素均将随战争之延长而发展,必能继续改变着敌我强弱的原来程度,继续变化着敌我的优劣形势。到了新的一定阶段时,就将发生强弱程度上和优劣形势上的大变化,而达到敌败我胜的结果。运用正确的军事的和政治的策略,不犯原则的错误,竭尽最善的努...
(三二)敌强我弱,敌是优势而我是劣势,这种情况,虽因我之坚持抗战和坚持统一战线的努力而有所变化,但是还没有产生基本的变化。量变带来质变。毛主席写这篇文章所处的时期,可以说是还没有产生结果的时期。做任何事情都得经过这一个时期,也就是当你做了很多事情,为着一个目标去努力的时候,看起来做了不少事情,但似乎离目标仍旧遥遥无期,甚至还可能出现令人沮丧的退步。此时,是最...
(三一)既然敌之优点只有一个,余皆缺点,我之缺点只有一个,余皆优点,为什么不能得出平衡结果,反而造成了现时敌之优势我之劣势呢?很明显的,不能这样形式地看问题。事情是现时敌我强弱的程度悬殊太大,敌之缺点一时还没有也不能发展到足以减杀其强的因素之必要的程度,我之优点一时也没有且不能发展到足以补充其弱的因素之必要的程度,所以平衡不能出现,而出现的是不平衡。这个问题...
(三○)现在我们来把持久战问题研究一下。前面说了那么多,罗列现象,给予分析、反驳,现在开门见山,托出我们的最终观点。“为什么是持久战”这一个问题,只有依据全部敌我对比的基本因素,才能得出正确的回答。基本是水到渠成,既然不是亡国,不是速胜,剩下的路子,就是持久战。这个结论的得出不是轻飘飘的一句,我认为跟日本人的战争就是持久战。而是经过了对亡国论的现象、疑问列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