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至柔至刚:无形的力量如何改变一切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老王五十岁了,开了一家烧饼铺。年轻的时候,他雄心勃勃,觉得只要够拼,命运就能攥在自己手里。结果呢?硬碰硬,头破血流,烧饼摊倒是开起来了,但也就那么回事,每天辛辛苦苦,活得比谁都累。他见过一个年轻小伙,开烧饼铺没多久,天天玩似的,生意却好得不得了。老王实在憋不住,跑去问...

《道德经》第四十三章:至柔制至刚,无为胜有为——《道德经》的终极智慧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逐句精解《道德经》第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天下最柔弱的东西,可以自由驰骋、穿透天下最坚硬的事物。这一句的核心思想是“柔能克刚”——极柔软的东西往往能够克制最刚硬的东西。老子在其他地方也有类似的表述,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

万物皆矛盾,矛盾即生机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夜里做梦,梦见自己站在一条无尽的岔路口。左边通向无穷的财富,右边通向所谓的真理,我愣在那里,纠结得像个第一次进菜市场的年轻人。正当我犹豫不决时,一只大手啪地拍在我肩上,一个白胡子老...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大道衍化:从一生万物到强梁者之命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1. 道的衍生:万物从一而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话描述了宇宙的生成逻辑,体现了老子对天地万物起源的理解。“道生一”:道是宇宙的本源,无形无相,超越一切具体存在...

真正的道,总是充满矛盾的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太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有些事情,你一听就觉得是个道理,可再一琢磨,好像又不像那么回事。这种感觉,就像你刚创业,满腔热血觉得自己要改变世界,结果三个...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真正的大道,世人皆误解,唯有行者自证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太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大道在人心,唯智者能行古往今来,人们对“道”的理解千差万别。有人听到大道,如获至宝,立刻实践;有人半信半疑,在怀疑与相信之间...

“反者道之动”:世界就是这么拧巴,但它拧着拧着就顺了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王二在家门口的修车铺摊着一条腿,牙签在嘴里颠来倒去,目光停在老杨师傅那只布满油污的手上。他的自行车链条掉了,刚修好的又断了,他满脸疑惑:“这不是才换的吗?”老杨师傅抬头看了他一眼,说:“链条紧了,反而容易断。”世界就像王二的自行车链条,事情发展到极致,就会向相反的方向去。老子早就把这事儿说透了:“反者道之动。...

《道德经》第四十章:大道至简:顺逆共生,柔弱胜刚,无中生有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在浩瀚的宇宙运行中,世间万物遵循着一条看不见的法则,这条法则既主宰着天地万象,也影响着个人的命运与成长。老子在《道德经》中留下了一句充满智慧的箴言:“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这短短几句话,揭示了世界运转的终极奥秘。一、盛极而衰,物极必反天地之间,没有什么能永远向前推进,也没有什么...

人生的所有难题,本质上都是“贱”与“贵”的较量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耶?非乎?故致数誉无誉。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夜半,窗外的风呼呼作响,像是有人在...

《道德经》第三十九章:谦卑为根,至真为尊——返璞归真见本质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耶?非乎?故致数誉无誉。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这段文字以“得一”为核心,阐明了无...